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里说过:“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进一分。拟进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止,然察总在拟之先。”其意思大概是得一本法帖,临习者需要先理解、再临摹、再理解、再临摹……如此反复,才有可能临习好一幅佳作。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的临帖之路。

  • 标签: 临帖 心得 包世臣 书法家 再理解 临习
  • 简介:竞临作品请寄本刊编辑部,在信封上注明“少年竞临”字样,本刊将从来稿中择优刊登,并赠作者当期杂志一份。毛笔临帖毛笔临帖毛笔临帖

  • 标签: 毛笔临帖
  • 简介:学书法二十年,适逢当代书法兴盛期。时代恩泽于书法人,我也从盛世兴文中得到了从事书法事业的快感。习书,要先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永恒话题,临帖的广度、深度决定最后的艺术走向。注重传统、取法经典,追根溯源、缕清咏络,这是从理念上切入书法本源的大原则。临帖中取法乎上,并且各种临帖方法,如对临、背临、意临等,也是因人而异。要因人群的不同、学书经历迥异和阶段而定。

  • 标签: 取法乎上 兴盛期 艺术走向 米芾 永恒话题 文中
  • 简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无不是从前人的法帖中汲取营养,潜心学习,逐渐进入书法殿堂,终至自成一格而名

  • 标签: 临帖教学 教学管见
  • 简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在临帖时除正确掌握临与摹、读与临的关系外,我还体会到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临帖时的碑帖是平放桌面好呢,还是竖立桌上好?经过比较,平放的效果不如立放的视觉效果好,可做个三角形架放置桌上,再把碑帖立放到架上。这样,对帖上的点画和间架结构看得更加清楚、准确,容易临得像。(如图1)二、临帖写的字大一点好还是小一些好?我认为临写的字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以两寸至3寸为宜。在功力不到家时,字写得太大,笔不易掌握;写得太小了,以后写大字不易放得开。写两寸半左右的字,就便于“放得开,收得拢”。(如图2)三、临帖时,案桌是高一点好还是稍低点好?我认为桌面的高度,以同自己的肚脐相平或略高一点为宜。好处是背能伸直,书写时间即使稍长一些,也不会感到腰酸背痛。四、临写两寸半以上大字时的姿势,是站着写好还是坐着写好?如果健康状况许可,还是站着临写好

  • 标签: 临帖问
  • 简介:十多年前还有五一长假。我们开车到浙江的一个小城游玩。吃好晚饭,在小商品市场闲逛。我走在队伍最后,也是左看看右瞄瞄,什么都没买。已经走过好几步了,我又回头。一个皮鞋铺挂了一块牌子:“免费结缘,抄经自取。”我刚翻了几页经书,前面的人催我快走,加上当时店铺里没人,我就没有“自取”。我想可能前面店铺还会挂出同样牌子,可是,直到住宿的地方,再没有人发出跟我们“结缘”的信号。对这事,我很懊恼。

  • 标签: 玄秘塔碑 《金刚经》 书风 钟繇 红圈 文徵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汲取前人创作的经验和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临帖不仅要临得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临帖要做到形似,下笔自然须缓慢;要写出神气来,则必须熟练迅速。如学习篆、隶书,《袁安碑》《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等汉代篆、隶名碑书法,必须成竹在胸。

  • 标签: 乙瑛碑 礼器碑 曹全碑 袁安碑 创作观 结字
  • 简介:古代书法家鲜有提及创作二字者,往往于书作之后落款日:拟某某笔意或仿某某法。文人之间也常以临摹作品相赠,此种现象尤以明清书画扇为最,足见古人注重传承,讲究下必有由,画必有据。窃以为,没有传承、一味创新之作真像三无

  • 标签: 行书 临帖 书法家 传承 临摹 书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主要方法。古往今来的书法家大都无不是由临摹这条道路走出来的。而“读帖”,可以说是学习书法过程中提高书法技术.领悟古人碑帖特点与内在精神的重要手段。“读帖”,就是仔细地观察、分析、研究碑帖上书体的用笔、结构和整个篇章中的布局特征、方法,浸染、领会其意态、气势、情趣等等。临帖和读帖对于一个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来说,将占据一生中的很多时间,甚至伴随其一生。有的已取得较大成就的书法家也始终不间断地临帖和读帖,以此学习古人的长处,促进自己风格的成熟。

  • 标签: 书法艺术 “临摹”方法 读帖 审美意识
  • 简介:<正>临帖与读帖是学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临中有读,读中有临,二者相辅相成,也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情况各有侧重,书艺才会有较快的长进。临帖即是面对范本,依着范本中点画的笔势和字形去写,目的是为取其形神。而欲取其形神,绝不是提笔即书所能奏效的。古人云:“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察之当精”、“意在笔先”,就是告诉我们下笔之前,要对所临写的范本的用笔、点画、笔势、意趣、结构形态、神韵等作一番分析研究,静观默察,反复体味,然后以目导心,以心运手去取得范本的效果。这样反复练习,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不作分析,一味地盲

  • 标签: 读帖 反复练习 范本 分析研究 结构形态 形神
  • 简介:祝允明《临唐宋人书》,上海博物馆藏.纸本册页,共九开.每开纵24.2cm,横32.8cm.是作者35岁时临写唐宋名家的楷书、行书作品.计有王献之《廿九日帖》《先夜帖》、褚遂良《山河帖》、欧阳询《比年帖》、虞世南《大运帖》、蔡襄《澄心堂纸帖》、苏轼《武昌帖》、黄庭坚《沈睿达自许帖》等,其中褚遂良《山河帖》后附一无名帖(下文详解).所临诸帖无论楷书、行书,俱在祝允明笔下一一再现,不仅极其形似,而且神韵宛然,显示祝氏非凡的领悟力和高超的书写技巧.清人梁章钜在观其所临苏轼帖后感叹曰:“此段所临最为得神,即作真苏迹观可也.此帖若掩却后(落款),叹谓是祝京兆字其谁信之.乃知此事非浪得名世,但以狂草概京兆,当以此册刮其目皮也.”祝允明固然以草书名世,其楷书尤其是小楷亦在书史上声名赫赫.文徵明功力极深面目多变,然而失之僵化;王宠小楷优雅脱俗而失之疏淡;惟祝允明的小楷在套路化和荒疏之间找到了折衷的道路,惜乎楷书传世作品不多.以祝允明书法的巨大成就,时人誉之为“吴中四才子”之首.

  • 标签: 祝允明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