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解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背景,试图对孔子一生以及思想动态生成轨迹作一简要透析.

  • 标签: 孔子 思想
  • 简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了深刻影响本世纪学术思想的重要理论——“轴心时代”论。该论认为,在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

  • 标签: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礼乐文明 人道主义
  • 简介:人文精神在现代可总结为五个方面,即明伦、和群、格致、闲适、超越五种精神,也可称为"现代五行"。孔子的明伦思想大体是兼重理与情,而理先于情。到了现代,还应该要加上"法"的考量;从现代观点看,孔子是与"民主精神"相符的,但在实践上还需要补充"集谋"与"合议"的制度设计,才能期长治久安,因而应将"德谟克拉西"诠释为"集谋共和制";孔子很有格致的精神,但毕竟科学发达于西方,未起源于中国,检讨过往,观察现代,孔子的"学—思—行"方法应该补上"验"——"学—验—思—行",才说得上完整。孔子是懂得闲适的人,他懂闲适的功能,并将之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超越"指抛开个人的考量,超越精神包括舍己、行义、看破生死等面向,不睬鬼神、不畏死、又不在乎身后,才是真正的超越,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综合而言,明伦、和群、格致三种精神属于理性,闲适精神属于感性,超越精神则属觉性,现代佛家说:理性、感性、觉性三方面都顾到,才是整全的人。孔子在这三方面都有涉及,实是博大。孔子教育思想的精义可用五点概括:德性与学问并重;学、思、行相辅;情、理兼顾;本立而道生;致中致和。"致中"的现代意涵分三方面:"中虑"、"中言"与"中行";"致和"的现代意涵则是所谓"民主",有"尊重"、"讲理"、"和群"三要素。孔子距今两千五百年,当时的社会、学问与今天相比自是大不相同,然而今日我们看孔子的言论,许多仍然历久弥新。

  • 标签: 论语 孔子 现代五行 教育 中国文化 民主
  • 简介:摘要子夏作为孔子的杰出门人,是一位有创新意识并颇具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不仅仅继承了孔子思想,同时还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创新,本文就子夏对孔子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以期可以更好的了解子夏以及他的思想

  • 标签: 子夏 孔子弟子 儒家思想创新
  • 简介:孔子是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去探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地位的人,在他的札、孝、仁思想中倾注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浓厚的人文精神。

  • 标签: 孔子思想 人文关怀
  • 简介:孔子的形成及来源,主要有政教合一、天人合一和儒道合一的三个方面.一、政教合一,对周公的推崇与效法.这里的政教合一,是指治理和教育相辅相成.西周时代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周公.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孔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对周公的尊崇是真诚的,对周公的效法也是自然的.具体是:1、讲求礼法制度.现存的《周礼》一书,不一定都是周公所著,但周公对于制定周礼的贡献是无可质疑的.周公作了《尚书·立政》,表现其礼法思想.而孔子,其讲求礼法,或有更甚周公者.孔子曾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见孔子对周礼的遵从.景公曾问政孔子,孔子直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有甚者,是孔子为曾子讲授的《孝经》(第四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 标签: 孔子思想 周公 礼法思想 社会教化 天人合 教育方法
  • 简介:<正>对于孔子思想,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保守,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有的认为进步,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和益的。其实孔子有一个演变和发展过程。前期受传统影响较多,偏于保守。后来接受现实教育,情况有所改变。到后期进步思想逐步占主导地位,从奴隶主阶级代言人转化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孔子如何划分前后期?大体说来,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子游小四十五岁,子夏小四十四岁,樊迟小三十六岁,子贡小三十一岁,颜回小三十岁,冉求小二十九岁,因而与他们的谈话,基本上都在后期。定公元年,孔子四十四岁,与定公、哀公的对话,

  • 标签: 孔子思想 地主阶级 进步思想 主导地位 奴隶制 奴隶主贵族
  • 简介:人本管理理论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巨大挑战——能否将企业看成是“企业社会”,企业能否成为作为员工的“社会人”赖以发展完善的土壤?人作为独立的个体要发展完善,企业与社会也要发展完善,而发展完善必然要经过“和为贵”这一途径.东方的古老文明尤其是孔子虽然对“社会人”的发展完善未有理论建构,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重要方法和实践当中的可行途径.

  • 标签: 人本管理 孔子 管理理论 社会 企业
  • 简介:孔子“礼”的思想,上个世纪初以来常为人所诟病,有人甚至得出孔子“复礼”就是复辟西周奴隶制的结论;即使有些对孔子有较高评价的人,在“礼”的问题上也难脱臼于“保守”之论,并进而认为孔子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在笔者看来,孔子的“礼”不仅不保守、不落后,而是与时俱进,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意蕴!

  • 标签: 孔子思想 “礼” 与时俱进 人本主义 奴隶制 保守
  • 简介:摘要:在孔子思想体系里面,” 仁” 和“ 礼” 是紧密联系的整体,“ 仁” 是“ 礼” 的内在根据,“ 礼”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依礼而行是“仁”的表现 ,这两方面相辅相成。“仁”是人类社会中人最神圣而美好的特质 ,“礼”则是人们依礼而遵循的能够和谐相处的 适当的方式。习礼才会有敬畏之心,才能一步步靠近“仁”,使二者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 标签: 孔子思想 辩证统一
  • 简介:20世纪初期,中日两国都产生了国粹主义思潮。尽管名称相同,但是精神思想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在对待孔子的态度上,两国国粹派就是不一致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两国的孔子内涵有所不同,两国的国粹主义跟政治的关系也存在差异。

  • 标签: 国粹主义 孔子思想 差异 比较
  • 简介:一仁如何贯通天人仁本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但又是当前争论较多的问题.首先的问题是,仁是内心情感还是人格塑造?是心德还是人伦?是心理学的还是社会学的?自孟子以后直到宋儒,都主张前者(主流意识),即认为仁是心理情感、心之全德.但也有从外部的社会"角色"论仁的.这里还有情与性、理的关系问题,不能细论,但其主流传统是主张情理统一的,即认为仁既有情感内容,又有理性形式,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

  • 标签: 生态文化 孔子思想 中国 内心情感 孔子学说 人格塑造
  • 简介:摘要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精华部分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弘扬,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实践。到如今,儒家思想仍然发挥着他独一无二的价值。我们对于儒家思想在历史洪流中发展的线索和框架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 标签: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思考
  • 简介: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开后世儒家学说之先河。他的思想学说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有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传统风俗习惯的规范和准则,构成了有别于

  • 标签: 孔子思想 思想重新 新形势下孔子
  • 简介: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乃至于三代文化背景下,“君子”一词就已经具有了“德”的涵义,而不仅仅是“位”的象征。孔子思想来源于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的“经典化”,而“君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味,使其成为孔子表述自己道德伦理思想的载体。“君子”在孔子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理想人格,这其中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是孔子的创新和发展。“君子”在孔子思想中,首先具有道德性,其次还具有智能性,具备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君子”一词的涵义经过孔子的“改造”,获得了新的外延,最终成为孔门的“君子之学”,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思想

  • 标签: 君子 道德性 智能性
  • 简介:2006年9月28日,两岸同胞首次携手举行了主题为“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的祭孔活动.共同祭祀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孔子。这是两岸的骨肉同胞用事实向全世界宣布:海峡两岸同根一脉,两岸亲情血浓于水,两岸文化一脉相承。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有着孔子的深厚文化底蕴,孔子这一文化基石,搭起了两岸交流的有力平台。

  • 标签: 两岸交流 文化底蕴 孔子思想 中华民族 海峡两岸 全世界
  • 简介:摘要: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作为一位心怀天下的哲人,他以恢复西周礼制为己任。他为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奔走呼号,颠沛流离,执著一生,最终成了万世流芳的圣人。作为万世师表,他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本文将从立志、修养德行、“厚己”、为人师表等四个方面浅谈对子孔子的认识。

  • 标签: 孔子 立志 修养德行 “厚己” 为人师表
  • 简介:孔子以伦理释仁、以政治说礼,周礼之于孔子对伦理政治的理解,如果仁与礼的伦理—政治共同规范不被信守

  • 标签: 伦理政治 关涉孔子 再诠释
  • 简介:据《论语》记载,一次,孔子的4个学生谈"志",其中3个人均谈的是治国之志,而曾点则谈的是郊外活动,孔子赞成曾点之志,由于孔子没有说明原因,引起后代研究者的不同解读,成为千古之谜。我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路,把着眼点放在从宏观上入手,再用宏观观察微观,这样也许才能看得更清楚些。

  • 标签: 孔子 孔子师生 孔子思想 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