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夏作为孔子的杰出门人,是一位有创新意识并颇具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不仅仅继承了孔子思想,同时还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创新,本文就子夏对孔子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以期可以更好的了解子夏以及他的思想

  • 标签: 子夏 孔子弟子 儒家思想创新
  • 简介:关于《武》“未尽善”的原因,历来的主流观点是:周武以征伐取天下,不如虞舜揖让而受。此观点或导向德由天授,或导向仁义两难,这显然与孔子思想相悖。除此之外,古今学者又提出了“未致太平”说和“声淫及商”说,这两种解释同样各有漏洞。考察《论语》中“善”字的用法,可以得出:“尽善”并不是指道德无亏,而是指达到完满的境界。进一步分析表明,美与真的统一是实现“尽善”的途径,《武》乐因夸饰伐纣的正义性而有违于此,所以孔子称其“未尽善”。在孔子的理想中,美具有伦理的意义,伦理具有审美的价值。

  • 标签: 孔子 《论语》 美学 天命
  • 简介:“里仁”思想蕴合并显现了孔子对仁的源初领会。但是由于受到对象式、知性化思维方式的影响,“里仁”思想在现今往往被误解或忽略,因此就有重新揭示并澄明这一思想的必要。孔子是在一种实际发问所敞开的源发境域中对仁进行言说的。仁具有本己性,每一个“己”都拥有一个源发的人世境域,孔子强调仁只有在每个人最切身的情境中才能被领会与践行。仁又具有未既性,它并不是有任何既定规定的对象,当入履践于适宜之道时,仁便以其非现成的源初性被鲜活地拥有了。仁还具有时间性,要在特定的时机境域中敞开并在不断的实际践行里成就。上述仁的三重维度都在孔子的“里仁”思想中被收拢并开敞出来。领会孔子的“里仁”之思,与仁重新亲近,反复地践行仁并居于仁,可以为我们向精神家园之回归和朝中国梦憧憬之前行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 标签: 本己性 未既性 时间性 实际践行
  • 简介:摘要民生问题的提出是党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民生”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也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

  • 标签: 孔子民本思想探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孔子之前,先民们就有"尚中"的思想,倡导中正之德,对恒常的美德也大加称颂。孔子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之上,为中、庸赋予了仁、礼等重要内涵,使中庸思想得以朗现,并成为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之一。孔子为我们诲示出了中庸的三重境界,从"无过亦无不及"的无所偏执,到"无适无莫,义之与比"的勿有执著,最终实现"无可无不可"的洒脱,为我们能够无限度地接近中庸之道提供了可能。

  • 标签: 中庸 三重境界
  • 简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但是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不等于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发展,而是强调在所有学生基本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教学思想在国内外的教育过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的教育文化遗产。

  • 标签: 实际教学 因材施教 因人制宜
  • 简介:庄子继承了春秋时期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并对其进一步深入探讨,形成了超脱于世俗之外的“齐物”“虚无”等思想。庄子在追求精神超脱、自然无为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世俗的留恋与关怀,显示了庄子思的种种悖论。而这种悖论恰恰反映了他对世事的失望彷徨,以及无法排遣的悲观主义色彩。

  • 标签: 庄子 悲观主义 齐物 道法自然 虚无
  • 简介:摘要“仁”学是孔子体系的核心内容,从孔子开始,道德层面的“仁”开始上升到哲学和政治层面,成为君子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在《论语》中,孔子对“仁”之内涵以及如何在实践层面践行“仁”,如何最终成为“仁人”做出界定。

  • 标签:
  • 简介:孔子以经典书籍《论语》为载体,从“性相近,习相远”出发,论证了中国古代德育发展的可能与必要。他的整个德育思想,以“仁”为核心,展现了一种“相亲、相爱、相敬”的交往之道,以及治国之道。同时,在德育过程中,孔子注重教育者的身教,并强调环境的塑造。孔子的这些德育思想及其对德育方法的探索,对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公民道德规范以及形成健康的德育大众媒介环境等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孔子 德育思想 当代借鉴
  • 简介:对于孔子的仁,存在着多样性的解释。从形上角度看,仁是全德、道与理的统一。仁作为全德,是诸德之总名,体现了仁既包含诸德,又统摄诸德;仁作为道,即是道之体,又是道之用,行仁的过程一方面是行道的过程,同时也是向道体复归的过程;而仁作为理,体现了仁的规则性、遍在性、主宰性与绝对性。作为全德的仁与作为理的仁都以道为基础,通过道来融合全德,融合理。这三者,统一于孔子仁学思想当中,构成了仁学思想完整的形上内容。

  • 标签: 孔子 全德
  • 简介: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代表人物,在其著作《荀子》一书中,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及人自身和谐发展的理念。荀子提出的"天人之分"、"隆礼重法"、"明分使群"、"诚信友爱"等观点蕴含了社会发展的和谐因子,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具有价值。

  • 标签: 荀子 和谐 理念
  • 简介: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主要体现在“政者正也”的治国理政逻辑,“德、礼、法”相结合的治国理政方略,“庶民、富民、教民”的治民之道,对等的君臣关系以及“举贤才”的人才战略等五个方面。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期,我们应从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中汲取源头活水,树立“政者正也”的理念,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融合,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与干群关系,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 标签: 孔子 治国理政逻辑 治国理政方略 人才战略 治理能力现代化
  • 简介:修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其根本的确立,显明于儒家,造端于孔子,其实质在于修学、修德,以充实知识作为行人事之根基,以社会所要求的伦理道德规范对自身进行修炼改造,使自身的境界得以提升。当今,随着时代特性与社会环境的变迁,部分人形成了一系列矛盾冲突的道德观念,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价值取向也出现扭曲,这使得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显现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孔子修身之道的内容和方法,对于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有着重要启示。

  • 标签: 孔子 修身 德育 启示
  • 简介: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英语教与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乐学'、'学思结合、学而行之、学以致用'、'教学相长'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其中五个方面,教师由此探讨孔子教育思想对小学英语教与学的启示。

  • 标签: 孔子 教育思想 小学英语教与学 启示
  • 简介:悠久、灿烂历史文明的中国,有着丰厚而多彩的文化积淀。在教育方面,名家辈出,思想纷呈,其中伟大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更是丰富深厚、影响深远,惠及后世两千多年。我们后辈教师有责任挖掘孔子的教育思想,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找到可以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之中的宝贵资源。在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之子项目《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过程中,我选择了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进行探讨。

  • 标签: 教学录像 现代教育教学 名家辈出 胡老师 学习过程 教材设计
  • 作者: 陈佳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区域活动是集幼儿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兴趣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既可根据能力与兴趣来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并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付之于自己的操作与实践中,让幼儿在感受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玩的更开心、收获的更多呢?在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中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要让幼儿学会尝试,学会了尝试,幼儿才会有创新,学会了尝试,幼儿才能真正的享受活动的过程,学会了尝试,才能真正的放飞幼儿想象的翅膀。那如何来让幼儿学会尝试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和谐美"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和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和孔子对和谐美的追求更明显,他们都把和谐美作为一种审美理想为之追求。但他们存在着许多根本的差异,这着重表现在他们的音乐美学思想上。毕达哥拉斯音乐美学思想以数本源为基础,音乐的和谐美是由数的和谐原则规范的,同时,孔子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以礼乐为实践途径的和谐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数的和谐 仁的和谐 音乐和谐美
  • 简介:读《论语》[原文]子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dai),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这段话是孔子的自述。“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方法,知识在于积累;“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态度,勤奋好学而不感到满足。

  • 标签: 孔子 《论语》 勤奋学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知识
  • 简介:【故事讲读】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碰到楚国的狂人接舆(yu)。他在楚国的名气很大,是个道家的人物,狂并不是疯狂,只是装疯而已。楚狂接舆就是不出来做官,甘心当种地的农民,他觉得那时的世道太坏了,打打杀杀全是不义的战争,而为这样的政府做事就是帮凶。

  • 标签: 孔子 楚国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