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戌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作《戊毅力》,鼓舞改革者士气,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作为散文后世亦称经典。有论者以为此文“论证周密”,此说似有可推敲之处。且看原文: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标签: 毅力 “说” “论” 梁启超 改革者 推敲
  • 简介:言说类动词较易发展为话题标记,言说类话题标记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重点考察言说类话题标记“2”。能够引入各类话题的“2”已是一个成熟的专用话题标记。在语篇中,“2”具有“分”的话题标记功能,标引从不同方面对语篇话题进行说明的话题。“2”一般不用于标引语篇话题,仅用于标引句内话题。“2”的“分”功能与其所在语篇的“对比”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分析言说类话题标记“2”的特点、其所在语篇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窥探此类话题标记的些许规律性特征。

  • 标签: “论2” 言说类话题标记 话题标记功能 语篇特征
  • 简介:体用引申是词义由表示一种实体到表示这种实体的性质、状态或功能的引申,即由名词向形容词或动词引申。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但哲学上的体用关系是一种逻辑上的联系,汉语词义中的体用关系受到社会运用的制约,最终由社会的约俗所决定。文章分析了体用引申类型在整个汉语词义引申类型中所处的地位,汉语词义引申类型的系统构成等。

  • 标签: 哲学范畴 引申类型
  • 简介:<正>1关于“同义联用”的概念为了明确“同义联用”的概念,需要交代几组概念的区别:1.1词汇同义与修辞同义一般所谓同义,包括等义和近义(广义同义),这是大家公认的。这里着重谈一下词汇同义与修辞同义的区别。关于这一点,张弓先生曾经指出:“有些词在一定上下文中,彼此可能构成同义关系,离开具体上下文就不是同义,有这种同义关系的词可以叫做灵活的同义词;不以上下文为转移的,词汇中公认的同义词,可以叫做固定的同义词。前者是说话人在临时语境中自由创造的;后者是语言词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现代汉语修

  • 标签: 同义词组 联用 同义关系 双音词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上下文
  • 简介:自从几年前社会上出现了"新概念作文"、高考连续多年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就随之发生着一场变革。应该说这场变革是深刻的,可喜的,它的前景是让人充满了信心的。然而,我觉得,改革的步伐还是慢了些。因为,目前中学作文

  • 标签: 生活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 新概念作文 话题作文 高考 社会
  • 简介:本文从表意效果、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层面分析了话语效果的构成,认为表意效果是单向性的语词表达发话人思想内容的效果;交际效果是发话人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有效地促使受话人对发话人话语作出发话人所希望的特定理解和反应,,从而实现发话人的交际用意,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效果;社会效果是话语行为在追求交际效果的同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效益。这三种效果既有效果追求上的不同侧重,但又同属于一个统一的话语取效过程,相互联系。

  • 标签: 表意效果 交际效果 社会效果 汉语 话语效果
  • 简介:字乃天地间之至宝,大而传古圣欲传之心法,小而记人心难记之琐事;能令古今人隔千百年观而共语,能使天下士隔千万里携手谈心:

  • 标签: “字” 康熙皇帝 汉语 文字学
  • 简介:<正>一1.1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种复句:它们多由同一结构类型的分句构成,分句一般是两个,有的也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与分句彼此对称,单个儿分句很少能独立为单句,是粘着的,如:“鱼是鱼,肉是肉”“看书的看书,写字的写字”。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复句结构称作对称结构。1.2从形式上看,构成对称结构的各个分句一般都由主谓词组充当。作为复句,整个儿对称结构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做单句中的某个成分。从内容上看,对称结构或表

  • 标签: 对称结构 光杆动词 复句 结构类型 对称性 附加成分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清文启蒙》中“来着”的五种特殊用例,认为北京话“来着”的用法可能源于满语过去时的某些用法,是一个指称事件发生在过去并对现时语境有影响的标记,即完成体(perfect)标记。“来着”的语气用法是其时体用法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从历时角度可以更好地解释“来着”与其他体标记配用的事实。

  • 标签: “来着” 完成体 过去时 满语 语言接触
  • 简介:在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中,有一种语用现象是不能用“语用错误”或“语用失误”来涵盖的,那就是“语用遗憾”。前者在交流中是可以克服的,而后者则是无法克服的。本文从“红、绿二色的尴尬”、“姓名翻译,不可解码的谜”、“诗之不可译,诗之不能译”三个方面论述了笔者本人建立的“语用遗憾”的存在,并在与“语用失误”的对比分析中突出了“语用遗憾”的特质。

  • 标签: 语用失误 克服 语用遗憾 鸿沟
  • 简介:本文从8个方面对话语进行分类,旨在从不同角度研究不同类型的话语,防止语体研究的混乱现象。这8种分类为:1、文体分类;2、文学作品分类;3、话语的安表达方式分类;4、话语按语言形式分类;5、话语按主体单复数分类;6、话语按基调分类;7、话语按韵律分类;8、话语按功能风格分类。按功能风格分类就是语体分类,它保证在各种语境类型中实现语言功能,它与前7种话语分类标准不同,作用也不一样。但各类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标签: 基调分类 文学作品分类 语言形式分类 韵律分类 功能风格分类 表达方式分类
  • 简介:分析《说文?叙》对"象"的阐释和运用,可挖掘出"客观物象——主观取象——汉字形象"这一早期汉字的生成机制。汉字形象要完成记录词义的功能,还要经历象中取意的转化。对汉字之"象"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汉字生成机制和汉字记词功能的认识,也有助于加深对"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之"象"的理解。

  • 标签: 汉字 六书
  • 简介:火鼠戊子年九月秋,庶人伐房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房产大鳄莫名惊诧,吏将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标签: 公积金贷款 货币化安置 房市 肉食 房产 拆迁
  • 简介:古代汉语中很早就存在的偶辞偏指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功能和适应性。用于偏指的双音组合是短语而不是复合词。以前对言语作品中双音组合的“偏义”、“偏举”分析存在着“滥列”和“泛化”之弊,教科书和一些文章中经常列举的用例大多经不起推敲。考察言语实际,“偏义复词”之说不科学,它将短语与复合词相混淆,将语言分析与言语分析相混淆,将造词法与构词法相混淆。从严格科学的意义说,汉语语法体系中并不存在词汇层面上的偏义复合词。

  • 标签: 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 词汇 词义
  • 简介:<正>《学记》产生于先秦时期,据考证由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学专著。这篇只有一千二百字的著作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并从理论高度揭示了教学规律。重读《学记》,不仅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而且对于我们当前的教学

  • 标签: 教学论思想 教师教学 学记 教学过程 教学实践 学生学习
  • 简介:诗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活动。诗是思维之果。同题诗创作是中国古典诗学领域一道永远的美学景观。诗人之于同题诗,最要紧的是把创造性思维引进诗创作机制,开启主体多向多边多元的多维思维,超越已知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走出求同思维定势,走向创造性求异思维的诗学天地。

  • 标签: 诗歌 异趣 诗美
  • 简介:一本文讨论《马氏文通》研究中尚未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个方面──《文通》的辞气。“辞气”是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一个术语。《论语·泰伯》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朱熹注:“辞,言语;气,声气也。”辞气指的是言语的语气。吕叔湘先生(1944)指出:“‘语气’可有...

  • 标签: 《文通》 《马氏文通》 辞气 句法结构 语气词 语法体系
  • 简介:“仿佛”的常见用法“表示比喻关系”,常用词典释义时却并未提及。“仿佛”可分解为:(1)副词,“似乎”,表示不确定判断,主观推测。(2)动词,“像”,表示比喻关系。(3)动词,“差不多;类似”,表示比较关系。论文充分关注“仿佛”可表比喻关系这一语言事实,将表示不确定判断可用来修饰其他比喻词的副词“仿佛”与表示比喻关系的动词“仿佛”分解开来.充分考察二者不同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篇章功能,多角度描写由这两个不同语法性质的“仿佛”所组成的句法结构、修辞结构及篇章特点。

  • 标签: “仿佛” 比喻词 比喻关系 不确定判断 词典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