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里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由于千百年形成的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一种语言诗歌中的韵律、对仗、比喻、典故和双关在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时,往往受到联想效果、文化默契诸方面的限制,诗歌翻译成了文学翻译中的难题。本文从词语、文体、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浅谈诗歌翻译如何突破种种障碍达到“意美”和“形美”。

  • 标签: 诗歌 翻译 意美 形美 非常译
  • 简介:一、夜关死门窗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袭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夜》的赏析:这首诗的标题为"夜",既指具体的时间(即诗人写作该诗的时间),也指诗人描写的情境发生在夜里,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一种恐惧的心理氛围。

  • 标签: 牛汉 枣子 黑暗 门窗 早熟 灯光
  • 简介:公寓作为都市人最典型的居所,其中蕴含著解读都市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卸除生活压力的重要线索.本文分别处理了菲律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及中国大陆诗人笔下的组屋/屋村/公寓生活,及居住者的心态问题;不但由此得以洞悉各都市人的生活实况(或诗人的观察所得),亦能看出诗人在面对此一问题所抱持的态度和书写策略.

  • 标签: 都市诗 织茧生活 《屋村风光》 公寓
  • 简介:文章认为,汉诗英译者须得有深厚的国学基础,熟悉汉语诗歌的写作特点,了解丰富的形象比喻,掌握典故用意了解成诗的氛围和契机,更要把握好诗的时空和意境。

  • 标签: 诗歌翻译 形象比喻 积累知识 背景
  • 简介:我们在当代文学中如果有必要重提“七月诗人”这个词,是在历史的意义上而不是在美学的意义上。也就是说,不是关于“七月诗人”共同的美学(如果历史上有过的话),而是关于有共同的“七月”史的诗人的今天,以及今天不同的诗学。

  • 标签: 《白色花》 “七月诗” 牛汉 生命意识 艺术风格 诗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而诗中,东汉李陵诗和《古诗十九首》写亲友离合,但在《诗品·上品》中把古诗放在李陵诗前

  • 标签: 诗体流变
  • 简介:一要说永井荷风(1879—1959)的汉诗,还是先从他喜欢的明末诗人王次回说起吧。王次回(1593—1642)名彦泓,日人喜称字号,所以都叫他王次回。王次回是明末诗坛的另类,以艳体诗出色当行,薄薄的四卷《疑雨集》,后人喜欢的喜欢得要命,讨厌的讨

  • 标签: 永井荷风 风汉诗
  • 简介:好的诗听起来赏心悦耳.读起来或引人入图画之中,或给人以哲理的启示.除此之外.有的诗还在诗行的排列乃至字词的书写上给读者以鲜明的刺激.造成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这种美我们称之为诗的形体美.

  • 标签: 诗歌 英语 汉语 形体美
  • 简介:长期以来,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硕果灿烂,但对与中国古诗一脉相承的日本汉诗却鲜见涉猎。1992年5月,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肖瑞峰撰写的专著:《日本汉诗发展史》(第一卷),弥补了国内这一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作者早在数年前便开始了对起于日本奈良时代、迄于江户时代的日本汉诗的研究。此次出版的第一卷分两编。第一编为绪论:日本汉诗概观,包括三

  • 标签: 日本汉诗 中国古典诗歌 奈良时代 中国古诗 江户时代 吉林大学出版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莽汉群体里,还没有彼此之间谁给谁写过什么东西。当然,这绝不是大家不够哥们,实在点讲,是莽汉群体中的成员,有深入骨髓的懒惰,对文字丢三落四是常有的事。李亚伟曾遍撒英雄帖,以求得几张纸片出一本莽汉专集,其结果是,只搜到一堆破纸头,怎么拼接也弄不出个人样来,于是,只好作罢。当然,莽汉群体的懒惰,与他们深层面上反传统是分不开的。因为在生活方式上的反叛,必然在文字上反映出来,其中有很深的哲学理念。

  • 标签: 李亚伟 汉诗 生活方式 哲学理念 群体 反传统
  • 简介:上里贤一教授所编的影印《中山诗文集》,全面展示了清代琉球诗人所创作的汉诗面貌。琉球中山诗人对中国古代汉诗的学习与承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中山诗人受唐人的影响较深,在内容方面基本继承了唐诗的题材,表明中山诗人在诗歌内容上的丰富。二是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中山诗人的风格酷似唐人,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三是在形式上,诗律的掌握非常娴熟,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古风,平仄、对仗等都运用得工整自如。中山诗人的汉诗创作,加深了中琉文化交流,加深了中琉友谊。

  • 标签: 琉球 中山诗 汉诗传统
  • 简介:<正>汉语和英语是当前世界性文化交流中两种重要的语言,具有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随着文学的世界性不断扩展增强,英诗汉译和汉诗英译的双向性交流全面展开,运用双语写作的学者和诗人也日渐增多。因此,从诗歌美学的研究角度出发,把汉语和英语作

  • 标签: 汉诗 汉语 诗的语言 英语 六音节 节奏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汉语文学的自反意识开始出现,并在诗歌中取得较大进展。作为对“元叙述”的反动,“元诗歌”突出了诗歌文本的构成过程及对技巧的关注,努力破除对语言再现能力的确信,颠覆艺术与生活的分野,暴露本文的符号性质、任意性和历史性,把读者从文本结构驱赶到现实空间之中。

  • 标签: 元叙述 元诗歌 后现代
  • 简介:“音韵修辞”一词,是藏文诗学辞格“”的意译。这种修辞手法在藏汉两种诗文里都可以看得到,所不同的是,汉文中比较少见,而藏语诗歌中却比比皆是。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藏语的音韵修辞,就颇难产生藏文诗歌的精品;或者说,如果不熟悉这一修辞的妙用,藏文诗歌创作必将大逊其色。汉语“回文诗”、“藏头诗”、“顶真辞格”等都相当于藏文“音韵辞格”这一类型,只不过“回文诗”、“藏头诗”似有“文字游戏”之嫌,使用频率很低罢了。藏语的“音韵辞格”可分为“易作迭音修辞”()、“难作他式修

  • 标签: 汉诗 译诗 文字游戏 藏头诗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 简介:李朝末期,社会极度堕落,百代硕学李星湖、丁茶山归隐林下,文运陷入混沌。天才诗人申纬继金昌协之后成为时代的彗星。其诗以苏轼为宗,自命“由苏入杜”,又因同清代名儒翁方纲等江南名士广泛交游,故受清朝清丽纤靡诗风之洗礼。其书、画亦为人颂。因此,申纬以诗、书、画三绝名扬中外,在朝鲜汉诗文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李朝 汉诗 申纬
  • 简介:《箕雅》是朝鲜汉诗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朝鲜时期的汉诗占绝大篇幅。通过对朝鲜时期汉诗用韵情况与《东国正韵》及《洪武正韵》韵部的比较来看,汉诗用韵与两部韵书的相合率均较高,且《东国正韵》与《洪武正韵》的韵部大部分对应严格。说明一方面《东国正韵》的编纂参考了《洪武正韵》,另一方面朝鲜诗人作诗用韵有的依据《东国正韵》,有的遵循《洪武正韵》。

  • 标签: 朝鲜汉诗 用韵 《东国正韵》 《洪武正韵》
  • 简介:叠字是汉语古诗中常见且重要的修辞手段,在汉诗英译时译者对于叠字的处理方法各异。本文从忠实于源语的原则出发,通过对一些汉诗叠字的英译文本进行研读和比较,尝试归纳了汉诗中叠字英译的若干处理方法,并提出英译汉诗时应尽量保留叠字这种修辞手段,力求达到叠字英译时在修辞风格和用韵上的一定程度的传递。

  • 标签: 叠字 汉诗英译 翻译方法
  • 简介:当代诗歌的“标准”问题首先在于对“何为诗”的本体认识上的分歧,无“标准”,自然亦无评价“何为好诗”之“尺度”。新诗其实是一种现代汉语诗歌,我们至少可以从“现代汉诗”这一概念的角度来谈论,现代汉诗的本体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互动、纠缠和克服的一种状态,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个体经验的深度、现代汉语的自觉和诗歌形式意识等必要的谈论尺度。

  • 标签: 标准 尺度 现代汉诗 经验 语言 形式
  • 简介:汉语诗歌往往隐匿人称代词,而英语诗歌则彰显人称代词,故对人称代词的处理成为汉诗英译过程中需要译者考量的一大难点。汉英诗歌人称代词隐显差异的根源在于汉英文化差异。显化增添、保持隐匿和在保持隐匿的基础上补充诗歌创作背景知识三种翻译方法各有优缺点。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翻译应将翻译中涉及的语言差异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加以考察,争取使译文承载更多的文化信息。

  • 标签: 汉诗英译 显化和隐化 人称代词 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