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与继发性睾丸衰竭相比,男性精障碍的治疗目前大都收效甚微。从激素治疗,到补充相应营养成分(抗氧化作用),很多种疗法都被尝试过了。虽然有些研究表明某些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疗法能够对所有患者都起效,同时又无法预测该疗法能够适用于哪类患者。先天生精障碍可能由许多不同的还未被证实的精子产生方面的缺陷引起的。深入理解这些缺陷,能够帮助我们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能够帮助我们筛选某种疗法的适用患者群。本文着眼于综述目前男性不育激素和抗氧化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成效,特别关注精障碍的相关疗法。尽管目前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大大取代了精障碍的传统医疗方法,但二者将继续齐头并进发挥作用,相互结合共同起效。

  • 标签: 抗氧化剂 激素 男性不育 精子 精子发生 生精障碍
  • 简介:大概10%-15%的夫妇患有不孕不育,其中,男性因素导致的不育约占一半。部分是由男方的精障碍导致的,但其根本原因,包括遗传性变异,仍知之甚少。迄今为止,男性不育症诊断中使用的唯一基因测试的目的是检测是否存在Y染色体长臂的微缺失或者染色体异常。各种其他单基因和多基因缺陷也己被提出与男性生育能力相关。但其致病作用仍有待验证。最近,全基因组技术和小鼠模型的大规模分析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可能有助于这方面的研究。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至少有388个基因与小鼠精相关的基因被发现了。但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把这些研究成果从小鼠转移应用到人类。

  • 标签: 遗传因素 基因 男性不育 精子发生
  • 简介:1.1病例选择本组92例均为门诊少精子症患者。精液检查,每次射精量都少于1ml,精子密度少于2000万/ml,同时伴有精子存活率低(Ih内60%以下)和活动力差(二级以下)。年龄24岁-40岁,平均28.5岁。病程3a-12a,平均4.5a。

  • 标签: 少精子症 补肾生精丸 不育症 治疗 精子存活率 病例选择
  • 简介:男性不育症的病情十分复杂,中医常分为无精、竭精、少精、滞精、死精、弱精、精凝、精室湿热等。现代医学又有因前列腺炎症,精液不液化症,抗精子抗体阳性又称免疫性不育等。早在18年前,陈文伯教授根据中医辨证研制了精赞育丸系列药30余种,其基本方滋肾增精丸、益肾增精丸,通过和首都师大生物系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精赞育系列药有调节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和调节人体机能作用,并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

  • 标签: 益气活血生精法 男性不育症 临床研究 促性腺激素样作用 抗精子抗体阳性 治疗
  • 简介:研究证明,雷公滕具有较强的抑制男性精作用,但其抗男性生育的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另据研究证明:微量元素锌与男性生育密切相关,它与男性精子密度呈正相关。本文通过对雷公滕服用者,服药前后精浆锌含量的测定,试图了解雷公滕抑制精作用是否与精浆锌含量有关。

  • 标签: 雷公滕 抑制生精作用 精浆 含量 中药
  • 简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男科专家徐福松教授,是我国第一位男科博士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出身于中医世家,1961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善治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著作等身,学验俱丰,为发展中医男科事业、为男性造福作出了突出贡献。

  • 标签: 徐福松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医男科 男性不育症 性功能障碍 前列腺疾病
  • 简介:精液质量是决定男性生殖能力的主要因素。精液质量除在检查中估价精子的活力、精子的数量、液化时间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外,发现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及其发生率是极为重要的。正常精液中也有相当多的异常精子,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把精子顶体完整率达到80%为正常,如超过20%的畸形则视为异常,有的专业书上定为20—40%的范围,

  • 标签: 精子畸形率 疗效观察 生精胶囊 临床实验室检查 不育 治疗
  • 简介:顶体酶:精子的顶体实际是一个大的溶酶体,腔内或顶体内膜上含有多种酶,在顶体反应时,这些酶释放出来,帮助精子穿过卵细胞表面的透明带结构,因此顶体酶的含量和活性大小对精子的受精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顶体酶有:顶体素、前顶体素、性顶体酶、放射冠钻透酶、磷脂酵A.N-Z、酰葡萄糖芳基硫酸酶、芳基硫酸酶、

  • 标签: 顶体酶 顶体反应 精子顶体酶 加减治疗 生精汤 衰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宁与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依据PICOS原则通过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综合检索公开发表及未公开发表的中文或英文相关血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电子数据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ThecochraneLibrary、Springer;人工检索《中华肾脏病学杂志》、《中西结合肾脏病学杂志》、《中医杂志》、《中西结合杂志》及《中西结合学报》。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4年11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人5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口服血宁组(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升高水平较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组(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WMD=13.14,95%CI(7.74,18.54),P〈0.000013;②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WMD=8.32,95%CI(2.21,14.42),P〈0.0001];③观察组患者转铁饱和度升高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WMD=22.35,95%CI(63.64,181.06),P〈0.000013;④不良反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7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3.37%;Meta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9,95%CI(0.03,0.25),P〈0.00001]。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血宁不仅可以有效升高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转铁饱和度,同时不良反应少,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增加相关终点指标/透析患者的病死率、非透析患者进入透析治疗的时间等的研究。

  • 标签: 贫血 生血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益肾血饮治疗肾性贫血对患者红细胞系及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9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益肾血饮治疗连续8周,同时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取血测sTfR血清浓度,并行骨髓穿刺进行骨髓显微图像分析和铁染色、部分骨髓标本行电镜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分别取血测RBC、Hb、HCT、Ret%和SI、SF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形态学变化,并对骨髓增生情况、sTfR、E%、各类幼红细胞比率、G/E、外铁、铁粒幼细胞百分数等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1)患者在治疗后2周Ret%、RBC、Hb、HCT等开始上升,8周时比用药前有显著增高(P〈0.01),总有效率89.85%。(2)治疗前骨髓显微图像4例(8%)示骨髓增生减低,可见棘细胞和环状红细胞,电镜下可见中幼红细胞核周间隙增宽,晚幼红细胞的胞膜厚薄不均匀;治疗后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E%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以晚幼红增生最为明显。(3)治疗后sTfR显著升高,而其他铁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1)对慢性肾脏疾病3~5期的患者给予益肾血饮治疗可有效地刺激骨髓红系增生,该中药合剂可以用于临床治疗肾性贫血。(2)用益肾血饮治疗后红细胞形态有明显改善。(3)sTfR作为一种新的铁参数,它不仅准确地反映机体铁贮存状况,而且也反映机体骨髓红细胞的增殖活性。

  • 标签: 肾性贫血 中医药疗法 红细胞系 铁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血宁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宁0.5g,一天3次,疗程3个月,并于观察结束时分别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2组治疗期间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100IU/kg,每周2~3次。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方面比较,治疗组平均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2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改善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所致。治疗组在血清铁蛋白、血清铁上升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宁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铁性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促进铁转运及利用,增加储备铁,降低铁耗竭,改善铁代谢。

  • 标签: 生血宁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铁代谢
  • 简介:随着社会医疗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血液透析技术在各医院迅速发展,肾衰竭患者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对透析患者而言,治疗的目的已不再是延续生命,他们需要活得更有意义,并且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干预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血液透析中心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我科通过探索将PBL(problem—basedlearing)教学模式应用到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在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健康教育工作 PBL模式 生存质量 社会医疗保障机制 医疗卫生事业
  • 简介:目的:探讨透前教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血肌酐〉442μmol/L、内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38例,随机分实验组73例和对照组65例。实验组行透前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基本状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就业、临床指标),以及开始透析时、透析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就业、血肌酐、内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透析时、透析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前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透析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透前教育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