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佛教有二种模式。一是师徒相接的口口相传教育方式;二是学校课堂知识讲解的教育方式。近现代中国佛教模式,以佛学院课堂授课为主,成果累累,培养了许多有用的增才。能够适合时代,与时代同步的增才却唯数甚少。对此,作者分析了现代中国佛教培养出来的六种人才的情况,指出唯有“不为财色名利的僧人才拟合标准,只是在普度众生方面略有不足”。但是以离开教界行居士护法方向的人才,弘法最得力。所以,现代中国佛教,应把居士教育纳入其内,内外并弘,正法久住,实现人间净土

  • 标签: 佛教教育 居士佛教 佛学院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 佛教界
  • 简介:佛教问题,是中国佛教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也是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课题。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多次表示:“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关于如何推进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不论在教内教外。都被时常提起,也有不少好的建议。笔者曾接受过佛教,多年来一直兼职几个地区的多所佛学院教学工作,对佛教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些想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 标签: 上海 佛教教育 僧才 人才建设 佛教事业 教育模式
  • 简介:2014年7月19日,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在中国佛学院举行了首批教师资格证书及硕士学位授予证书颁发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传印长老为中国佛学院首批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28位教师以及3位硕士学位获得者颁发证书。这是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根据国家宗教局《宗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聘任办法(试行)》和《宗教院校学位授予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第一次授予佛学院学僧正式学位,同时对教师资格进行认定,并且进一步推进职称评审的工作。这对促进中国佛教发展,规范佛教院校管理,加强佛教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两个《办法》的施行,掀开了中国佛教史新的一页。

  • 标签: 佛教教育 教师资格证书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学院 教育委员会 保障
  • 简介:佛教事关佛教生存与发展,是佛教的百年大计,各国各地区佛教界无不倾力关注在新世纪之初,中越两国佛教界、学术界的法师、学者聚会文化古城苏州,于9月17日至18日召开了首次“中越佛教研讨会”,围绕传统佛教的理念、二十一世纪佛教的展望等课题进行探讨。本期选登三篇会议论文,以供关心中国佛教的各界人士参考借鉴。

  • 标签: 中国 佛教教育 教育模式 教学环境 院校体制 办学力量
  • 简介:[摘要]佛教化在近代社会的转型动力之一便是基督教教化的冲击与挤压,这使得从与基督教的关系视角透视佛教化的变化成为可能。在中国近代社会,基督教教徒基于拓展自己教化空I百J的立场,在抢占教化权力中心、抨击佛教义上不遗余力。面对基督教的挑战,佛教徒针对基督教的宗教性质、终极信仰、社会功能、灵魂说等具有关键意义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反击,并且在佛教义与基督教教义的调和与借鉴基督教的传布方式上着力甚多。这些举措对于遏制基督教教化的发展空间,缓和佛教和基督教的教化冲突,为佛教化争取更多的受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佛教教化 基督教教化 权力中心 教义 传布方式
  • 简介:“临床宗教师”的说法在日本是一个新词,源自日本东北大学自2011年开始的“临床宗教教养讲座·临床宗教实践讲座”。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报纸、电台、杂志、网络的宣传报道,“临床宗教师”一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2016年版的日本语《现代用语基础知识》也收录了“临床宗教师”一语,这说明这一用语已经被日本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日常用语之一。

  • 标签: 日本东北大学 临床 教师 佛教教育 当代 宗教实践
  • 简介:在当代,各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都办有佛学院和佛教大学,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在清末开始办佛教学校的,但也正是学校教育的缘故,当前的佛教界似乎对“学”很重视,却忽视了佛教传统教育中“参”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佛教界世俗之风日盛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对当代佛教中“参学”关系展开思索。

  • 标签: 佛教 参学 关系
  • 简介: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它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而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此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放下自私自利、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的教育”佛陀教育是真实的智慧。佛教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教教育目的和宗旨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陶冶人们情操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推进文化强国,可辅之适当的佛教

  • 标签: 文化建设 软实力 佛教教育
  • 简介: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从佛教义出发,阐述其中蕴含的社会和谐思想。

  • 标签: 佛教教义 和谐思想
  • 简介:《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著的一部佛学著作,论中包含了宗喀巴大师对佛教思想的认识理解。本文从“事师”、学习次第以及理论与实践学习关系三方面论述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佛教思想及其价值。

  • 标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 宗喀巴 佛教教育
  • 简介:2018年12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第三届藏传佛教义阐释论坛在拉萨举行。此次论坛是全区宗教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探索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共有79名高僧大德投稿84篇教义阐释论文,论坛表彰了优秀阐释论文、先进集体和个人,9名高僧大德代表在论坛发表阐释演讲。

  • 标签: 佛教教义 藏传佛教 论坛 阐释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简介:11月7日,“2016年藏传佛教义阐释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院长嘉木样活佛等高僧和藏传佛教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藏传佛教与和谐思想”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藏传佛教 佛教教义 阐释 中国佛教协会 全国政协常委 班禅额尔德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晚唐五代敦煌佛教团僧尼违戒蓄财比较普遍,不同等级的僧尼拥有不同数量的资财。僧尼通过经商、继承、出使等手段违戒蓄财,同时违戒蓄财也得到政府认可与保护,他们有权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得到资产,享受一般百姓的各种待遇,同时也承担与百姓一样的各种色役压迫。通过双敦煌地区的地理位置、外来宗教、吐蕃统治的影响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晚唐五代敦煌僧尼违戒蓄财是有深层社会原因的,也有其历史原因,同时还与敦煌地缘特点和晚唐五代敦煌佛教发展的趋势,及敦煌地区其他宗教对佛教的影响有关。

  • 标签: 敦煌文书 晚唐五代 僧尼 违戒蓄财
  • 简介:佛教的本质,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从印度到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佛教顺应时空因缘的变化而衍生出不同的教育方式.经典传译是中国佛教兴起的第一步,由此而产生了两晋至初唐的译场教育,伴随着大乘经典的翻译与义理辨析,培养出精思博学的义学僧群体.唐代八宗并起,开创出真正中国化的教证体系,而禅宗的清规制度和丛林熏修更成为此后一千多年中国佛教之主流.这一格局直至晚清之际被“千年未有”的政治、文化巨变浪潮所冲破,从此中国佛教教育被迫走上了一条现代转型的艰苦探索之路.而早期佛学院的诞生,便是近代佛教转型的最初成果与标志.

  • 标签: 中国佛学院成立 佛教教育 实践纪念
  • 简介:摘要——中国宗教在发展历史上既有传统道教的传承,也有外来佛教、基督教的传入与传播。不同宗教有着不同的宗教仪式与教义,因此在宗教氛围的营造上各自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建筑氛围的营造,建筑环境通常使用空间形式、景观布局等方法,宗教建筑环境中较多的会使用声音作为制造宗教气氛的方法。

  • 标签: 声景观 宗教建筑 宗教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