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八月把商羯罗主(sankorasvoanin)的《因明入正理论》译为汉文后,又于贞观二十三年十二月把“新因明之父”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本》(义净译为《因明正理门》)翻译过来,这是古印度因明学在中国肇兴之始。商羯罗主是陈那的弟子,按理说,应当先译《门》,后译《入译》,但恰恰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入》比《门》容易看懂。

  • 标签: 《汉传因明二论》 佛教 因明学
  • 简介:藏传因明与汉传因明虽同源印度,由于汉藏两地文化背景的差异,发展成为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因明学说。本文分析这两种因明学说在发展历史和思想理论方面的异同,旨在进一步探求因明学说的发展走向和寻求因明研究的合理方法。

  • 标签: 汉传因明 藏传因明 异同
  • 简介:熊十力对因明学有过系统的研究。在其晚期的知识建构中,熊十力成功地运用因明学与现代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相结合,在传统心学与现代科学之间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同时,也创造性地诠释了因明学,使古老的因明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 标签: 熊十力 知识论 因明学 良知假设
  • 简介:因明处"由昙无谶(Dharmaksema)第一次带入汉语体系;玄奘的译讲及使用,使得"因明"业已成为佛教论辩、推理体系的主题词;"因明处"和"因明"所对应的原语面世的确切时间至今尚无定论。

  • 标签: 因明 因明处 起源
  • 简介:印度佛家逻辑因明学在中国的传播有汉传和藏传之分。汉传因明由玄类输入,其对象为印度大乘瑜伽行派师陈那创建的新因明。藏传因明弘扬的是陈那之后的法称因明。法称法师对陈那因明有重大革新,完成了因明由类推到演绎的转变。

  • 标签: 因明研究 王肯堂 正理论 新因明 汉传因明 因三相
  • 简介:对唯识学派而言,“唯识”的成立是首要大事。唯识家将因明逻辑引入对“唯识”的论证,促进了唯识思想的发展。在唯识学史上,“唯识”概念大致包括三层含义,这集中体现在三个命题,即“唯有表象”、“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本文认为,无性、护法、玄对唯识的因明论证,代表了三种理论范型,体现了不同的哲学倾向,显示了“唯识”义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无性对唯识的因明论证包括“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两层含义,护法的四比量则专证“境不离识”,玄的“真唯识量”则创造性地将“境不离识”转换为“我们所认识的,只能是意识中的对象”,在认识意义上予“唯识”以完整的证明。唯识家并没有用因明的方式彻底论证“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他们成功论证的,只是“唯有表象”。

  • 标签: 真唯识量 唯识无境 唯识学 “色” 所缘缘 《大正藏》
  • 简介:试释“七因明”宏度因明是在论辩中产生的。论辩有着时间、地点、辩论之事、参加人员等等条件的限制,即所谓“七因明”:一、体性:辩论之性质,有其六种。(1)言论,即世间的语言。(2)尚,即世间崇尚、高尚、景服之论议,是人们乐闻信从,没有过失,与理相应之...

  • 标签: 言词 语言 言论 应具备的条件 前后颠倒 资格限制
  • 简介:因明是在印度婆罗门教正理派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佛教逻辑体系。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汉地,被佛教列为“五明”之一的因明也一起传入了汉地。汉传因明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南北朝时期的初传、唐初的鼎盛、清末民国时期的复兴和建国以来五十年的发展等阶段。

  • 标签: 因明 佛教传入 婆罗门教 复兴 南北朝时期 逻辑体系
  • 简介:藏汉因明的比较是近代以来中国因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因明本身而言,比较研究可以加深对因明义理的理解,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困扰学界的因明疑难,实现新的综合。从更广泛的文化角度而言,有助于理解汉藏两民族的思维形式有哪些同异之处,这些差异对各自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等。从现实意义看,有利于汉藏民族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民族团结与和谐相处。本文从宏观体系、逻辑和知识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多维视角比较的设想。

  • 标签: 藏传因明 汉传因明 比较
  • 简介:本文是关于印度佛教逻辑(hetuvidya,因明)研究的概述。因明是由六、七世纪两位杰出的佛教逻辑学家陈那(Difinaga)和法称(DharmakTrti)所创立。诚如舍尔巴斯基所指出的,佛教学者自己称这门学问是关于“逻辑的原因(hetuvidya)”或“正确知识的来源(prama.na—vidya)”的学说。他进一步指出,陈那之后有三个学派解释他的著作,而法称是最重要的诠释者。舍尔巴斯基说。其中的一派仅仅满足于解析文本本身,不考察其中所含的宗教或哲学的意义;而另外两派则致力于强调知识研究的宗教价值。本文的讨论主要聚焦近百年来印度现当代学者研究因明的学术史。这些具有同样贡献的学者包括威提布萨那(S.C.Vidyabhusana)、伽特吉(S.C.Chatterjee)、罗喉罗(Pt.RahulSankrityayana)、穆克纪(SatkariMookerjee)、夏斯特利(D.N.Shas—tri)、潘迪(R.C.Pandey)、巴林戈(S.S.Barlingay)、巴特(S.R.Bhatt)与梅赫罗特拉(AnuMehro—tra)、R.普拉萨德(RajendraPrasad)、特里帕提(C.L.Tripathy)、巴拉德瓦伽(VijayK.Bharad·vai)、谷克乐(PradeepK.Gokhle)、H.S.普拉萨德(MangalaR.ChinchoreH.S.Prasad)、秦乔芮(MangalaR.Chinchore)以及一位印度裔牛津学者马提拉(B.K.Matilal)。本文将介绍他们有关佛教因明的研究及其对于因明学术史的贡献与影响。

  • 标签: 佛教因明 佛教逻辑学家 陈那 法称 正确知识的来源
  • 简介:本文的美国因明研究概况主要是有关佛教认识和逻辑学研究的趋势,其研究奠基在巴利文、梵文和藏文原典的基础上,以及美国佛教研究学者有关方法讨论的内容和评价上。在欧洲和俄罗斯早期出版物中发表的关于因明的研究基础上,美国的因明研究继续对佛教研究领域进行分析。主要代表学者有波特(K.Potter)、鲁滨逊(R.Robinson)、威曼(A.Wayman)、齐思贻(R.Chi)、亨廷顿(C.Huntington)、卡比宗(J.Cabez6n)、加菲尔德(J.Garfield)、布鲁门沙(J.Blumenthal)、德雷福斯(G.Dreyfus)、邓恩(J.Dunn),等等。他们中的一些人相信在佛教逻辑认识的传统研究中使用符号语言和西方逻辑的概念的必要性(如波特、鲁滨逊、加菲尔德等人),而另一位学者亨廷顿则认为.龙树运用逻辑是为了否认推论思维。鲁滨逊则论证了龙树长于运用公理知识与推理规则。并用于实证形而上学的概念。

  • 标签: 遮诠论 佛教知识论与逻辑 美国的佛学研究 佛教意义论 佛学研究方法论 因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敦群培是20世纪藏族文化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学术大师,他的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在藏族现代学术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涉猎近十个学科领域,且独领风骚、自成一体,他是一位学术功底深厚,特立独行,最具现代感的学者。本文通过因明学的视角,探讨了根敦群培在宗教、历史和文学学科领域中所受因明思想对他治学方法及思维的深刻影响,提出了推理论辩、判别考证、澄清事实的因明思维方式是根敦群培学术思想的根基,也是他富有特质的叙事依据和逻辑起点。

  • 标签: 根敦群培 学术研究 佛教 藏传佛教哲学 因明思想
  • 简介:在2006年6月11日因明专业委员会筹备期间,中国社科院的刘培育先生和我到任继愈先生家拜访。任先生的住处闹中取静,厅堂似乎只有三样东西:鸟语、花香与藏书。先生晚年身体多有不适,日常起居多由保姆照顾,但是藏书多由自己打理。没有过多的寒暄,先生与我们相谈甚欢。谈话的内容是关于一门叫做因明的绝学,那也是我的毕生所学。

  • 标签: 任继愈 因明 大师 专业委员会 中国社科院 藏书
  • 简介: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与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杭州佛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于7月29日至30日在美丽的草原青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藏、蒙、汉因明专家和学者50余人参加了这一研讨会。在这次盛会的开幕上,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逻辑 研讨会综述 因明 青城 内蒙古师范大学
  • 简介:麦彭嘉措(1846—1912)对近代宁玛派佛教因明理论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所著的《智者入门》、《释量大疏》、《解义慧剑》等论著中,针对作为因明学重要概念之一的"真因"予以了详细阐释和分类。根据对其相关因明学文本的梳理,可以发现他在论述属于真因范畴的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时展示出了对萨班《量理论》、普觉·强巴《因正理论》的紧密承袭关系,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创建性解释。

  • 标签: 藏传佛教 麦彭嘉措 真因
  • 简介:藏民族的哲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原始的本教中已有“本无空”的世界本体.在《斯巴问答歌》中也有了最早的宇宙发生和人类起源说。但真正形成为一种理论却是7世纪佛教传人之后,特别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之后。藏族思想家对印度佛教的各派观点进行了嫁接、融合、改造、重组的工作,从而形成了融哲学认识、逻辑科学为一体。

  • 标签: 逻辑 因明 印度佛教 哲学思想 藏传佛教 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