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慢性乙肝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使慢性乙肝衰竭患者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收集确诊为慢性乙肝衰竭的25例患者有关对象,结合患者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它指标的差异,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高一些(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乙肝肝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乙肝衰竭患者在进行人工治疗过程中开展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选入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进行人工治疗的乙肝衰竭患者100例为对象,按照数表随机排序并分组的方式均分对照组(50例)治疗过程中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接受综合性护理支持。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干预前两组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期间患者心理状态,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在进行人工治疗过程中接受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肝功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有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人工肝治疗 乙肝肝衰竭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特别是重型慢乙肝患者的治疗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本研究从复肽对慢乙肝患者症状、体征、生化指标以及并发症的治疗综合分析,以观察复肽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例疗效 慢性乙肝例 治疗慢性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治疗乙肝相关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分析组和试验组各42例,分析组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试验组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效果高于分析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分析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衰竭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 人工肝乙肝 肝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各种护理措施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控制衰竭的发展。方法采取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情志护理、病情观察、临症(证)护理、健康(康复)指导的护理方法。结果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率。结论此方法可行性强,效果好,同时能加强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治疗在乙肝衰竭治疗中所取得的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9 年 2 月 ~11 月诊治的乙肝相关性衰竭患者 80 例作为治疗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内科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 % ,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7.5% , P<0.05 ;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乙肝相关性衰竭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发病症状,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浆置换 乙肝相关性肝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乙肝慢性加剧衰竭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既往收治的乙肝慢性加急衰竭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非HIV感染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检查的结果分析,HIV感染的患者组血清中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都要明显低于非HIV感染组患者(P<0.05);HIV感染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要远远低于非HIV感染组患者(P<0.05)。结论:HIV感染对乙肝慢性加急性衰竭患者预后差,所以需要降低患者发生HIV感染从而改善其预后。

  • 标签: HIV 乙肝 肝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辅助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方法1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穿术,组织HE染色,按炎症和纤维化分为G1~4级、S0~4期。并做血清肝功能、血常规、血凝常规等检查。对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54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情况,轻度慢性肝炎80%(72/90),中度慢性肝炎为47.27%(26/55),重度慢性肝炎为0%(0/9)。结论ALT、AST结果不能完全真正反映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情况,临床和病理诊断不能完全符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PMAS模式人工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衰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常规指标与3个月存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TBIL、DBIL、ALT、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PTA高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MAS模式人工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衰竭具有明显效果,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增加存活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DPMAS模式 人工肝 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衰竭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浆置换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94.6±2.3)μmol/l、TBil(254.4±5.1)μmol/l、TBA(150.8±1.6)μmol/l、IL-6(39.8±0.2)ng/L、TNF-α(129.5±6.5)ng/L、有效率96.7%、低血压发生率3.3%、胸闷发生率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衰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 人工肝 乙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慢性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5例肝硬化慢性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内科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血浆置换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病情转归,综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化验指标。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可耐受血浆置换治疗,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生存率为65.71%,显著大于死亡率3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TBIL、ALB、Cr、PT、INR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作为治疗肝硬化慢性衰竭的理想疗法,安全性高,对于恢复肝功能、改善预后和促进病情转归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肝硬化 慢性肝衰竭 血浆置换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与衰竭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根据数字抽签原理对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本院接诊的慢性重型肝炎与衰竭病患 50 例进行分组( n=25 )。 A 组采取护理干预法, B 组采取常规护理法。对比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结果:A 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活动度( 45.12±19.64 ) % 、总胆红素水平( 168.17±118.34 ) umol/L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21.22±7.03 )分,优于对照组( 40.08±15.13 ) % 、( 200.36±122.09 ) umol/L 、( 23.95±6.24 )分, P < 0.05 。 结论: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与衰竭病患的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建议推广 。

  • 标签: 肝衰竭 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 慢性重型肝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宁对肝病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衰竭病人198例,分为治疗组98例及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舒宁注射液,治疗14d后,比较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舒宁治疗组死亡18例,病死率18.37%;对照组死亡31例,病死率31.00%。治疗组有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结论中药制剂舒宁注射液能降低慢性衰竭病死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肝宁 慢性肝衰竭 临床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大黄煎剂(大黄30g,乌梅30g)治疗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衰竭患者,按衰竭诊疗规范1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及使用大黄乌梅合剂结肠透析的实验组。统计分析治疗的不同时间(基线、2周)肝脏功能、凝血功能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性及并发症发生差异性。结果中药灌肠配合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肝脏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

  • 标签: 中医灌肠 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脏功能 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12-01
  • 作者: 刘磊 韩涛 蔡均均 张倩 徐佰国 王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17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符合亚太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衰竭(APASL-ACLF)诊断标准的老年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衰竭(HBV-ACLF)患者168例,选取同期非老年HBV-ACLF患者176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基线及进展情况;同时将老年组根据是否进展至欧洲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衰竭(EASL-ACLF)诊断标准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记录其基线及进展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老年HBV-ACLF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老年HBV-ACLF患者比较,老年患者更容易进展至EASL-ACLF诊断标准,病死率更高;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动脉血乳酸(HR=1.77,95%CI:1.36~2.30,P<0.01)、继发院内感染(HR=13.90,95%CI:3.73~51.87,P<0.01)、总胆红素最大变化速率(HR=1.08,95%CI:1.01~1.15,P=0.04)、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最大变化速率(HR=4.06,95%CI:1.53~10.77,P=0.01)以及慢性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分(CLIF-SOFA)最大变化速率(HR=12.74,95%CI:2.46~66.08,P<0.01)是老年HBV-ACLF患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HBV-ACLF与非老年HBV-ACLF患者比较,病情更易进展,病死率更高,应尽早识别危险因素,尽快制定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肝功能衰竭,急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用于乙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从我院收治乙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抽取50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乙肝衰竭非感染患者50例作为非感染组,选取时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监测患者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指标变化。结果:感染组患者相较于非感染组,PCT和CRP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乙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患者相较于非感染患者的PCT和CRP指标均较高,可应用在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乙肝肝衰竭合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