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钻具稳定行业标准的规定为基本设计、制造的输入条件,遵循几何原理,以设定、推导整体螺旋稳定工作部分的主要特性参数和加工工艺参数的形式,为该型稳定的设计、制造过程提供更为详尽、精确的计算结果。

  • 标签: 稳定器 螺旋 参数 设计计算 切削
  • 简介:该文分析了我国坦克方向稳定的现状,提出在方向稳定中采用PWM技术。将PWM控制加到电机放大机控制统组端,可使方向稳定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车试验证明了这一点。

  • 标签: 坦克 稳定器 脉宽调制
  • 简介:调研发现稳定,因无法保径而失效是稳定失效的主要原因,故解决或延迟保径失效就能提高稳定寿命,由于影响稳定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从螺旋棱带的总体设计出发,分析研究了螺旋带的特性参数,并给出合理化数值,以达到延迟保径的目的。

  • 标签: 螺旋带 重叠宽度 棱带高度 棱带宽度 接触面积比
  • 简介:介绍了用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对坦克水平稳定进行设计的方法.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主要由求取切换函数及变结构控制两部分组成.采用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切换函数,保证滑动模态稳定;用幂次趋近律确定变结构控制,使切换面以外的相轨线于有限时间到达切换面.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快速无超调,稳态误差为零,斜坡输入下能平稳跟踪.

  • 标签: 坦克 稳定器 滑动模态 变结构控制 切换面 控制律
  • 简介:拍视频跟拍照片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其画面是动态的,这就免不了拍摄大量的移动镜头。如果手持拍摄,拍出来的画面难免会有抖动和摇晃,让观者产生烦躁和眩晕的感觉。利用轨道、摇臂、稳定等器材都可以拍摄移动且稳定的画面,让观众不仅看得“过瘾”,还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以上提到的多种器材中,手持稳定是最容易携带和使用的。近年来国内涌现出来很多个人设计制作的稳定,效果绝不输给国外同类产品,今天将要介绍的蔓延稳定就是其中优秀的一个。

  • 标签: 稳定器 设计制作 画面 拍摄 移动 器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9%,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多家国际机构随即纷纷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些机构普遍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再平衡进程稳步推进,经济前景得到良好支撑,中国将继续发挥全球经济“稳定”的作用。

  • 标签: 中国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 稳定器 国际机构 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
  • 简介:采用k-ε模型对二元管道中的蒸发式火焰稳定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稳定几何参数对回流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槽宽是影响回流区特性的主要因素,槽宽增大,回流区增长,但总压损失增大,而且稳定边缘速度增大,不利于火焰稳定,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槽宽使稳定性能最佳。

  • 标签: 蒸发式火焰稳定器 冷态流场 数值模拟
  • 简介:智能手机的视频成像越来越好,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给它配个稳定?这样外出玩耍的时候可以拍摄一些回忆小视频,亦或者组装一套自己的'Vlog'设备。但不论是作何用途,稳定的画面一直都是人们的追求。近些年,三轴稳定技术不断下放消费级民用市场,同时整体价格也是一降再降,现在手机三轴稳定基本都在千元以下。那么,我们的主角'魔爪Mini-MI'在这个价位当中的表现又如何呢?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稳定器 APP Mini-MI
  • 简介:摘要:勘探开发及油、气、水井投产过程中,普遍使用到带压作业技术。气井的施工及开采比油、水井环境条件更复杂、安全性要求更高。而井口稳定是带压作业机的主体施工骨架,是重要的辅助装备,在施工作业中承载井口上的井控设备、井内管柱及带压作业装备重量,因此,井口稳定对井口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井口破坏而造成井喷事故,需要研制一种可靠性高的集成式井口稳定,通过创新改造,使井口稳定结构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经济性高。

  • 标签: 带压作业 井口稳定器 集成式 创新改造
  • 简介:摘要大容量高参数的电源系统与容量接近无限大的电网系统无疑是日后发展的方向,其带来的系统振荡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如果不加以抑制及控制,其产生的灾难是瞬时的,巨大的,是人为操作无法及时避免的,而PSS的应用就是用来抑制系统振荡。

  • 标签: 国标GB 美标IEEE 阻尼转矩作用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模型
  • 简介:这里刊登的是国家一等发明奖获得者、北京航空学院博士研究生高歌的文章。这篇文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总结、概括了他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科学实践,值得一读。它生动地记录了高歌在宁榥教授等的指导下,解决了喷气发动机问世四十多年来燃烧火焰不稳定这个技术关键问题。这次发明是我国在航空喷气发动机部件技术方面的重大建树,为祖国争了光。今后,本刊将陆续发表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学习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在科学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经验体会的文章。我们热忱欢迎研究生同志们踊跃投稿。文章要求富有科学性、哲理性,力求通俗易懂,文字精练。我们还打算把这一类的好文章汇编成册出版,献给不畏艰险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青年同志们。

  • 标签: 火焰稳定器 流体力学 沙丘 喷气发动机 燃烧效率 科学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颈椎动态稳定(Dynamiccervicalimplant,DCI)治疗退变性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3例;单节段21例、两节段17例;均采用颈前路手术,其中颈椎动态稳定(DCI)组18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withfusion,ACDF)组20例。术前患者的年龄、病程、病变节段、脊髓受压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半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脊髓神经功能(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测算颈椎管矢状径评估椎管减压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5年(11个月-24个月)。术后半年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DCI组与传统ACD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改变情况,DCI组优于ACD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动态稳定治疗退变性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与传统的ACDF术式相当,但在减少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方面更加显著。

  • 标签: 颈椎动态稳定器 退变性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 简介:为探寻一种良好的径向稳定冷却方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并分析了冲击冷却、冲击-发散冷却及其发散孔倾角和发散孔开孔数目对径向稳定冷却和径向稳定后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冷却气量下,冲击冷却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冲击-发散冷却的冷却效果要比冲击冷却的好,但该冷却方式对径向稳定后方流场的影响较大;可通过适当减小发散孔倾角和发散孔开孔数目可有效削弱冲击-发散冷却对径向稳定后方流场的影响。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凹腔驻涡燃烧室 冲击冷却 冲击-发散冷却 发散孔倾角 径向稳定器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稳定PSS的作用在于当电网中出现弱阻尼或是出现负阻尼时在励磁调节中产生一个反向的叠加分量,导致励磁调节的输出大幅变化,产生正阻尼,稳定机组功率的变化,抑制振荡。PSS控制功能是嵌入在励磁调节传递函数之内的,参与到励磁系统PID调节的过程,为改善同步电机稳定性而设计电力系统稳定PSS。

  • 标签:
  • 简介:背景:距下关节制动在儿童平足畸形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国内尚缺少相关的中长期随访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距下关节稳定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的中期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柔韧性平足患者31例(56足),男17例(31足),女14例(25足),年龄8~14岁,平均(12.6±1.2)岁。所有患足均行距下关节稳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Maryland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满意度调查及影像学正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T1MT)、距骨第2跖骨角(T2MT)、距舟覆盖角(TCA),侧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55~63个月,平均(60.5±3.2)个月。2例(2足)因负重出现跗骨窦区疼痛,更换较小型号的稳定后疼痛消失。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Maryland评分和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很满意22例(70.97%),满意6例(19.35%),一般3例(9.68%)。末次随访时T1MT角、T2MT角、TCA角、Meary角、Pitch角、Kite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距下关节稳定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的中期疗效良好,平足畸形改善效果满意,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距下关节制动 儿童:柔韧性平足 中期疗效
  • 简介:运用无阀直驱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坦克火炮高低向电液稳定。论述其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合理简化并建立系统模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对新型坦克火炮高低向电液稳定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坦克火炮稳定器 无阀直驱 建模
  • 简介:摘要总结了35例颈椎动态稳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认为围手术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等长等张收缩训练可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范围。本组患者术后不用佩戴颈托即可早期训练,平均随访14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本组改善率均为优良,颈椎僵硬感较传统融合手术轻。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护理 颈椎动态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