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GIST)是一类起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影像学以胰头占位为首要表现的经EUS-FNA病理诊断为GIST的诊治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胰腺 胃肠间质瘤 肿瘤转移
  • 简介:肝脏是转移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治疗与控制肝脏转移的发生发展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70年代后期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肿瘤的效果已得到公认。近年国内主要报道了对原发肝癌的治疗经验。本文就转移的动脉栓塞化疗进行探讨。

  • 标签: 肝转移瘤 动脉栓塞化疗 治疗 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转移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二组,A组采用动脉内栓塞加腹腔干或脾动脉持续时辰灌注5-FU,5-Fu使用时间为连续5天,灌注时间为10PM-10AM,B组单纯行动脉内栓塞化疗术。两组治疗间隔时间均为30-40天。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1.1%和45.0%,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27.6%,B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0%,两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转移可提高生存率而不影响生存质量。

  • 标签: 肝动脉 肝转移瘤 栓塞 灌注治疗 时辰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转移(CRLM)定性及定位诊断方法包括CT增强扫描、磁共振影像、PET-CT以及术中超声造影。随着高级别研究证据的不断增加,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钆塞酸二钠等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影像检查逐渐成为CRLM最准确的诊断方法。除CT、MRI以及超声提供的CRLM形态学信息以外,PET-CT补充了肿瘤代谢信息,提高了诊断特异性。此外,超声造影及术中超声造影对于CRLM的手术策略选择不容小觑。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影像诊断
  • 简介:转移是胃肠道癌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胃肠道癌初诊时约有10%~25%的患者已存在同时性转移,有20%~25%的患者此后发生异时性转移,未经治疗的胃肠道癌转移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左右,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其5年生存率提高到40%左右[1].因此,应对胃肠道癌转移的治疗引起足够重视,以提高胃肠道癌的总体治疗水平.

  • 标签: 治疗水平 胃肠道癌 肝转移瘤 患者 初诊 左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增强CT影像表现及定量指标分析对上皮样血管内皮转移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上皮样血管内皮(HEH)患者12例为试验组,同时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其他影像检查证实为转移亦行腹部增强扫描52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图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形态、大小、数目、密度、边界、位置、分布特点;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病灶CT值,动脉期和门脉期肿瘤与正常实质的比值(TNR);病灶中心和边缘的强化特点,病灶的特殊征象及继发改变。将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病灶均以多发和弥漫型为主,HEH弥漫型病灶常融合呈条带状。门脉期病灶CT值及TNR转移高于HEH组(P<0.05),两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41。HEH组病灶中心以几乎不强化和轻度较均匀强化为主,转移以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包膜下分布、包膜回缩、靶环征及棒棒糖征是HE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灶门脉期较高的CT值和TNR、肿瘤标志物升高、淋巴结转移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门脉期病灶CT值及TNR值、中心强化特点、特殊征象及继发改变有助于HEH与转移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血管内皮瘤,上皮样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肿瘤转移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胃肠道肿瘤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转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动脉灌注治疗,研究组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2.5%,33/40)高于对照组(62.5%,25/40),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生存时间[(300.75±24.56)d]长于对照组[(270.51±47.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转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时延长其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继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和α-岩藻糖(AFU)肝功能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对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ALP、GGT、LDH采用速率法,检测CEA采用放射免疫法,AFU采用免疫比浊,分别检测136例转移和114例未转移原发患者血清,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移患者组血清ALP、GGT、LDH、AFU和CEA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转移原发组(P<0.05);转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FU、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血清ALP、GGT和LDH阳性率分别为66.18%,63.23%和60.29%;未转移原发阳性率分别为6.14%,7.89%和6.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5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转移的阳性率为72.06%。结论血清ALP、GGT与LDH水平的测定对转移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转移的诊断。

  • 标签: 肝转移瘤 癌胚抗原 碱性磷酸酶 &gamma -谷氨酰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 &alpha -岩藻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结肠癌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使用介入治疗结肠癌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记录,评估其疗效及生存率。结果介入治疗结束后有效33例,有效率80.49%,术后随访显示1年生存率为60.98%(25/41),2年生存率为39.02%(16/41),3年生存率为17.07%(7/41),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介入治疗结肠癌转移虽然不能根除,但其可以提供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避免发生严重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介入治疗 结肠癌 肝转移瘤 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转移(MLC)的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结直肠癌MLC患者60例134个病灶,其中91个病灶≤3.0cm,43个〉3.0cm。术前39例血清癌胚抗原(CEA)增高,21例正常。采用CEUS检查结合增强CT、穿刺活检及CEA值的动态变化综合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CEA,37例增高,23例正常。术后30minCEUS检查显示127个射频消融病灶呈无灌注区,近期有效率达94.78%(127/134)。术后1个月CEUS检查显示8个病灶局部增强,考虑复发,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证实而行第2次治疗。术后1个月增强CT复查显示126个(126/134,94.03%)射频消融病灶呈无灌注区,为完全坏死的转移病灶;部分坏死病灶为8个,与CEUS结果一致。结论超声引导下RFA是治疗ML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导管消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转移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胃癌转移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单一组的患者给予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联合组采取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肿瘤直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2.50%、72.50%和42.50%高于单一组,其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62.5 0%、50.00%和25.00%, P<0.05。联合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组,肿瘤直径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82.50%高于单一组60.00%,,P<0.05。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转移效果确切,优于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和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单纯肝动脉灌注术 胃癌肝转移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行肺部转移切除术的母细胞(hepatoblastoma,HB)患儿的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8例行肺部转移切除术HB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行肺转移切除术HB患儿的预后。结果48例均诊断HB伴有肺转移,其中单独伴有肺转移者30例,肺转移同时伴有其他影响预后高危因素者18例。48例均行肺部转移切除术,43例肺部肿瘤完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25例第1次肺部转移切除术后出现复发(25/48,52.1%),2例疾病进展。患儿中位随访45.5个月,48例行肺部转移切除术患儿的生存时间(83.59±7.01)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8.0%。单纯肺转移组和肺转移同时伴有其他高危因素组的生存时间和3年总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5.89±8.19)个月比(58.95±9.40)个月;79.4%比50.0%;χ2=4.849,P=0.028)]。肺部转移切除术后有复发或进展组及无复发或进展组的生存时间及3年总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56.84±7.22)个月比(112.48±7.08)个月;55.6%比90.5%;χ2=11.03,P= 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肺转移同时伴有其他高危因素的HB患儿发生死亡的风险是仅伴有肺转移患儿的3.424倍(RR=3.424,95%CI:1.264-9.275)。结论肺部转移切除术后患儿的总体预后不良,术后复发比例高;肺部转移同时伴有其他高危因素是影响肺部肿瘤切除术HB组患儿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肝母细胞瘤 转移 转移瘤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论著胃肠道间质单发转移的MR影像特点。方法:将2022年覆盖范围内院内行胃肠道间质治疗的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对象,随机遴选12名单发转移的患者(n=12),对入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中显示晕环与结节状高信号的构成比为83.33%(n=10),边缘清晰有包膜的构成比为100.00%(n=12),囊边与坏死的构成比为75.00%(n=9),出血的构成比为66.67%(n=12),多血供的构成比为83.33%(n=10),门静脉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与持续强化的构成比依次为75.00%(n=9)与33.33%(n=4),动脉期中度强化构成比为83.33%(n=10)。结论:胃肠道间质单发转移的磁共振征象特点明显,在用以判断患者疾病发展阶段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中意义明显。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肝转移 磁共振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