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依恋的认知机制。方法测量527名不同依恋模式被试的心理类型和学习风格,对三种依恋类型被试的认知信息表征特点进行间接的考察和比较。结果安全依恋的B型(secure)最突出的特点是外向,不安全依恋的A型(avoidant)和C型(ambivalent)虽然都比较内向,但在认知信息表征方面二者差异显著;A型依恋者偏于理性,与语言表达和思想因素联系紧密;C型依恋者偏于感性,与情感和循序渐追因素联系紧密。结论本研究的结果牵涉依恋认知机制的实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依恋模式 内部工作模式 认知机制 心理类型 学习风格
  • 简介: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一直以来都是最具争议的课题之一。在对顿悟进行科学解释的近一个世纪里,由于顿悟研究的复杂性,传统顿悟研究存在很多局限,如顿悟是否发生、顿悟问题的产生、顿悟的假设、研究中运用较少的顿悟问题等。为了克服这些局限,顿悟研究必须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手段,走整合化道路。

  • 标签: 顿悟 认知机制 局限与新趋势
  • 简介: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思维的贫困”产生了“根隐喻”,但“根隐喻”的隐喻性只是在人们的认如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被认识。同时,隐喻又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的认知功能直接影响着句子的组合关系,可以改变句子原有的语义规则。

  • 标签: 隐喻 认知机制 认知原因 认知功能
  • 简介:在上一期中,我们已经提到了每一个人在记得自己的时候,需要进行自我监控。事实上,在自我监控过程中,人的内心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元认知,它就是人自我监控的核心内在机制

  • 标签: 元认知理论 反思机制 机制元认知
  • 简介:时序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顺序性的知觉。当前关于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有两种观点,中枢计时机制认为存在一个共同的中枢加工器对不同刺激所包含的时序信息进行加工,主要包括一般阈限模型和两阶段模型;而特定特征机制则认为时序知觉取决于具体的感觉通道和刺激属性。时序知觉涉及颞-顶区、额叶、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脑区,这也为时序知觉的中枢计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还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 标签: 时序知觉 中枢计时机制 一般阈限模型 两阶段模型 特定特征机制
  • 简介:文章以“X领”词族为例,首先分析其产生的内在机理,即转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方式,其次进一步追问转喻为什么能够在“X领”词族中运作,运作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并运用“内涵外延”传承说对此做出详细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X领”词族的认知分析,能为其他新兴词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X领”词族 转喻 内涵和外延的传承 认知机制
  • 简介:对证据的认证,在所有的诉讼环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法律人对案件证据的认证程度集中反映在诉讼过程中对证据的认知上。通过主体对证据的认知过程有助于了解证据在人心中能够形成怎样的确信。本文以认识论为视角探讨证据认知形成的机制:首先,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剖析证据认知形成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认知体系的解读来判断不同认知主体对同一证据出现差异认识的原因;最后,在引入并论述元认知基础上审视司法实践中认知流程形成后证据认知结果的差异以及减少认知差异的路径。

  • 标签: 证据认知 形成机制 建构主义
  •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交流的发展,网络词语也越来越成熟。但网络词语的生成并非是偶然的、任意的,而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本文结合网络词语的造词方式,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转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对其生成机制作简要探讨。

  • 标签: 网络词语 生成 认知
  • 简介: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认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行为的意图及情感的认识,是人际互动的重要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全面深入地对社会认知和基础认知中自动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综述,对基础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研究方式进行了比较。自动加工过程是社会认知和基础认知中都存在的重要过程,从脑机制研究角度,相关的电生理学指标(如N400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指标来考察社会认知中的自动加工过程。本文从社会认知与基础认知的比较入手,介绍了各种领域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 标签: 社会认知 脑机制 内隐 自动加工
  • 简介:认知监控作为元认知的核心成分,是内隐程度较高的心理活动。研究采用认知操作法,以MasterMind游戏任务为载体,从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的角度,探讨了元认知监控的内部机制。结果发现:元认知监测对元认知控制的作用受到认知灵活性的调节作用。对于高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越高,元认知控制越好;对于低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的高低不会引起元认知控制水平的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认知灵活性的学生能根据元认知监测进行有效元认知控制,而低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其元认知监测水平的提高没有影响元认知控制。结合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元认知监测 元认知控制 认知灵活性 MASTER Mind任务
  • 简介: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的一切认知基础都是由大脑神经元活动以及因此形成的思维与信息组织机制决定的。它可以有效揭示人类艺术活动中大脑思维工作原理及其对应的心理活动规律,特别是侧重视觉感知活动的脑神经认知机制对书法艺术研究具有难以估量的学术价值,是未来美学与艺术实践不可缺失的重要的科学论证基础。一、视觉认知科学与书法艺术研究的关系脑视觉认知系统有着极其精密复杂的组织结构与机制。由于外界信息的80%~90%是经由视网膜通过视觉神经通路传入大脑,

  • 标签: 视觉感知 书法艺术 认知机制 心理活动规律 认知神经 艺术研究
  • 简介: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它既能提高读者的英语水平,又能帮助读者从阅读最中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阅读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除了需要读者的英语水平外,更多需要读者的认知能力来处理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通过从认知角度分析读者的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可知,认知图式和语境知识两个认知-机制对阅读的影响,并提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 标签: 英语阅读 认知图式 语境 教学
  • 简介:认知语言学诞生后,国内修辞学界做出不少从认知心理角度解释修辞现象的努力。主要以辞格研究为中心,对于积极修辞的另一版块——辞趣的认知心理机制较少有学者涉及。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解释辞趣的认知心理机制,认为辞趣同辞格一样也是把图形和背景调试到最佳角度的过程和规律。

  • 标签: 辞趣 认知心理 图形——背景
  • 简介: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英语语法学家将其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个类型,但这一分类似乎没有真正触及其本质特征。本文拟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从意象图式角度对两类定语从句的认知机制进行剖析并试图厘清两者在意象图式、构式义上的差异,为定语从句研究与教学起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定语从句 构式语法 意象图式 认知机制
  • 简介:摘要:传统语言学已经可以帮助人工智能解决一部分初级问题,但在语义、语用层面仍面临很多困难。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从语言学范畴去深入了解理解词义的本质,语义的概念构建与表征以及语境对语义的作用。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语言能力是一种认知能力。因此,语言的理解和产出也是认知任务的完成过程。因此探讨语言系统理解自然语言的机制对自然语言中语义的智能化处理能够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认知语言学,自然语言,认知科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对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做了解读并探讨了二者相互转化的机制。本文认为专有名词在语法地位上相当于一个压缩的限定短语,其所指不因语境而发生变化。普通名词与专有名词的相互转化说明它们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此外,不同的语言专名和通名的互转在表层形式有所不同,但深层机制是一样的。

  • 标签: 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 认知语法 互转
  • 简介:框架效应违背了不变性原则,是描述性决策理论违背规范性理论的经典异像。以亚洲疾病问题为代表的经典框架效应又称作风险选择框架效应,此外还包括特征框架效应等不同类别。框架效应受损益值类型和大小等社会线索影响。除展望理论可以解释其认知机制外,模糊痕迹理论和概率心理模型等也对此加以解释。框架效应的脑机制在大脑右半球和杏仁核等区域。文章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及展望。

  • 标签: 框架效应 亚洲疾病问题 展望理论 模糊痕迹理论
  • 简介:采用归类任务,比较不同知识条件、不同特征呈现方式下,对非定义特征维度的掌握,验证类别学习的认知学习机制。结果发现对非定义特征维度的掌握,在样例特征固定位置呈现条件下较多,而在样例特征随机呈现条件下较少;在知识定义特征维度条件下较多,而在机械定义特征维度条件下较少。研究结果支持了类别学习的认知学习机制

  • 标签: 类别学习 认知学习机制 双机制 错误驱动
  • 简介:摘要:汉语惯用语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简洁凝练,生动形象,是除谚语、歇后语和成语之外的又一类非常重要的熟语。目前对于汉语惯用语的研究,就其认知语言学角度而言,多停留到汉语惯用语的语义研究上,然而从思维上对汉语惯用语的内在认知机制和生成方式的研究还不多见。由于汉语惯用语的种类丰富,内容涵盖广泛以及研究篇幅的局限,本文选取与动物相关的惯用语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从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出发,考察和分析汉语惯用语的认知机制和生成方式,旨在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汉语惯用语提供借鉴。

  • 标签: 动物惯用语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概念整合 认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