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3

有效教学的策略

樊鸿

(南京市伯乐中学江苏南京210038)

【摘要】为了更好的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本人进行了“有效教学的策略”的探索与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的研究;二、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现状调查;三、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四、效果检验。

【关键词】有效教学;问卷调查;策略;实例

时光在我们的手指逢中匆匆溜走。

转眼间,新课改已进行几年了。新课改,新理念,新实践。我们忙碌并充实着,辛苦并收获着。现代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开启智慧,想问题,问问题,不断研究探索的“留问号”教学,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我们迎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做了人才上的准备。

为了更好的教学,本学年,我进行了“有效教学的策略”的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从而让学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了解、记忆历史,培养锻炼学习历史的能力,喜爱历史,主动学习历史。

此课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的研究;二、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现状调查;三、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四、效果检验。

第一方面“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使用文献法。经过查阅资料,我明确了此方面的涵义.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内涵及评价标准明确了,学生学习的现状怎样呢?我采用问卷法。问卷内容由本人根据研究内容设计问卷,共抽调100人。回收问卷100份。整理如下:

1、希望历史课堂气氛希望轻松、活泼的有91人。

2、喜欢老师讲课生动形象,语言深入浅出的有87人。

3、历史课上希望自己有参与,表现机会的有82人。

4、对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由师生共同配合完成的占74人

5、喜欢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及手段方法,形式多样,很多方法。如讲事,表演历史小品,小组竞赛,讨论,补充课外资料的等等占89人。

6、希望老师老师能理解尊重学生,给学生留面子的100人。

7、希望老师对待学生能一视同仁的90人。

8、喜欢老师上课时多笑,幽默一点,91人。

9、最害怕回答错误时,遭到老师的训斥88人。

10、最高兴的是听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鼓励93人

11、希望老师多给予指导,讲授方法的有67人。

调查问卷分析:大多数同学希望1、老师能理解尊重学生,是民主的,平等的。2、希望多得到老师的表扬。3、历史课的气氛是轻松的,宽松的;4、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有乐趣的;5、课堂上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主体性;6、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方向地学习;7、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在快乐中学习。

问卷调查使我大致摸清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态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着有效教学的目的,我具体从以下方面在进行了尝试。

第一,让学生注意课后复习与归纳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课前提问由原来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变成“学生问,学生答”的竞赛模式,学生对这一方式感到新奇,激发了好胜心。这一竞赛由教师一开始就公布竞赛标准——最低分60分,即凡是能出问题的同学都可得至少60分,然后根据提问的质量适当加分,质量越好,分数越高,这样一来课前的三分钟提问,学生说;“再也不用一听提问就吓得发抖了,而是积极动脑去想问题。”现在一学年下来,提问次数较少的同学却认为自己吃亏了呢,不知不觉学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刚开始时学生提问较为简单,只问单一的时间或地点或人物,到了后来,凡是本课内容与以往历史知识有相关联的,学生大多能联系起来,如讲到隋、元朝统一,学生提问:“历史上在这以前还有哪几次大统一?”类似的还有“相同性质革命或改革列举,重要法律文件还有哪些”等等,这样,就把单一的历史问题串联起来。通过这样“学生问答”,促使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问题,答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大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愿意提问题,老师再给与适当表扬,就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了学生整体对历史重点内容的认知能力。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寓教于乐让学生乐着学,学得乐。

1.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积极性。采用假想游览式:以课文中的图景和文字为凭借,作假想游览,通过观察、阅读、想象、理解历史事件,感受图、文经过,从而达到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上第一册《秦汉文化》蔡伦改进造纸术一节,让同学们作为游客,乘上观古列车去感受历史,同学们看到了甲骨文在龟甲、兽骨上刻写不易,金文书写器皿的稀少,竹木筒的笨重,丝帛的昂贵。这时再利用P117页介绍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图、文,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汉代的“造纸车间”,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游览中,对比了不同书写工具的优劣,颇有感慨,很快总结出纸作为书写工具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采用活动教学式:这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获得处理事情的社会经验为目的的一种活动。主要是学生自己思考,分组讨论,教师只是引导。例如在上第二册第5课《海内存知己》一课时,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上讲台来讲述,并板书,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按小组打分,这样学生既兴奋,有要尝试的好奇心;又有点怕单独讲不好,促使组内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并根据自己特长决定进行哪一方面的分工。

2.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师应该在关注初中生心理特征与认知状态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与尊重学生,去除严肃的面纱,营造一个自由开放而有序的学习情境。初一新生喜欢热闹的、情节丰富的历史故课堂,对生动、具体的历史情节本来是很有兴趣的,他们感到厌烦的主要是“满堂灌”的“系统知识”和要求死记硬背大量“系统知识”的考试。采用情趣教学式: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条原理: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教学中运用表演、想象、看图等许多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例如在第二册15课《五代、辽、宋、夏、金社会经济(二)》的一课,就先请学生依课文比较东京、临安与唐都长安,分析找出宋朝都城的三大特色,便于理解、记忆,也为下面的课堂活动打下伏笔。在“最早的纸币——交子”一课中,请学生四人一组依课文内容介绍并加入想象表演,表演中学生强调了金属货币的不便携带,形象地做出背一大袋金属钱把腰都累弯了的情景,又形象地演出了从口袋中轻易取出纸币的情景。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理解了课文,比较出了纸币的好处。为了学生更形象理解宋朝的社会经济,最后我利用了P103《清明上河图》,学生有的成为进行商品交换的农民、手工业者;有的成为酒楼的店小二;有的成为来宋的外国商人;有的成为携带金属币或纸币的顾客,这一充满童趣的表演,既让同学们开怀大笑,寓教于乐,又达到开拓思维,锻炼能力的目的。

3.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要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进行。初二年级学生拥有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易受干扰的特点.在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为了更好地讲述内容,我精心制作了pp课件.可是,第一节在普通班,上课时,我发现学生虽然看屏幕,可是注意力明显不在教学内容上,还有窃窃私语,以及偷偷相视一笑的情况.这么重要的内容,不认真听课,我非常生气,严肃地批评了大家.第二堂是实验班的课,相同的情况又出现了,只是实验班稍微有所收敛.我感到非常纳闷,意识到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找来几个班的课代表一问,原来是课件的问题.我在对课件中文字标题的编辑时,“预设动画”未进行静音,使文字显示时带有声响,发出枪炮声、刹车声等,对学生的观看产生干扰;在界面的角落设有动画图标,有晃动的小人、奔跑的坦克,频频演示,颇有眼花缭乱之感,反倒喧宾夺主,影响了对该教学内容的讲述。这些多余的花絮,没有实际意义,不含有学习信息,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切合教学内容的实施,要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进行,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目的与态度、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策略与方式、学习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所以,在运用课件时,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时时处处考虑到学生接受课件演示时的认知活动,而不能在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时,一味地批评他们。下一次课时,我及时调整课件,简单实用就好,学生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反应了.

4.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生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状态,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手,脑,口并用,充分调动全身的感官,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接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三世界历史上册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课是世界历史上册的重点篇目,内容量大,有许多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大的线索,并且术语较多,要想学生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真正理解掌握其中的内容,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采用形式:将本课重要的名词模仿《幸运52》的形式,由学生以猜词秀的方式展现。目的:以学生生活电视节目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要求:每组选派两人,一人比划另一人猜。不得说出其中任何一个字。一分钟时间。

第一组:新航路开辟《蒙娜丽莎》但丁好望角麦哲伦。

例学生甲:比画了一个大方框,双手平放小腹,面带微笑(下面学生大笑,乐不可姿)学生乙:轻松答出:蒙娜丽莎

第二组:《神曲》迪亚士美洲文艺复兴葡萄牙

例学生甲:指自己的牙,说:“吃什么不吐什么?”学生乙:葡萄牙

第三组:资产阶级哥伦布印度《哈姆雷特》达芬奇

例学生甲:刚才学的,文艺复兴的领导阶级?学生乙:资产阶级

第四组:莎士比亚环球航行人文主义西班牙《最后的晚餐》

例学生甲:四个字。第一个字:你是什么?学生乙:(没反应过来)

甲:刚才学过的,你肯定不是神哎!(着急表情)学生乙:我是人哎(全班哄笑)甲:四个字快点。乙:人文主义。(全班鼓掌)

最后四个小组成功过关,一时间教室充满了欢乐,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下课铃响,学生充满笑容的面庞和依依不舍的表情,长时间的留在我的脑海。

经过了前面三个方面尝试,一学年接近尾声,最后要进行的就是效果检测。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如概念、定义、原理(公理、定理)、公式、基本事实等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先采用观察法,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课前提问、答题的质量提高,到课堂上面向全体同学,使每个学生平等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因此发现课堂上每个人似乎变得活跃,点子多了,学生经过自己提问,上台作小老师,模拟情境表演,适当运用图表等方法,使得归纳能力、综合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并且很多胆小害羞的同学在本组人的支持下,也敢于发言及表演了;再用调查法,学生对历史课感到新奇、有趣;认为历史课与现实生活能联系在一起;认为历史课上培养了学生思考、表演、配合、表达等能力,希望历史课这样上。这份调查也正反映了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现状,与开学初的问卷相比,可见所进行“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的探索与研究”是有一定成效的。当然,一项研究还要经得起测试与考验,最后的2006年中考,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我所带的四个班班级均分为28.1.。学生的历史知识也比过去丰富了。从同学反馈意见及成绩,能力表现,发现效果较好,且同学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不再认为历史只是枯燥久远的事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人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人才最需要的四种能力是:求知的能力、做事的能力、共同生活的能力、生存的能力,这是对未来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为学科教育能力培养设的目标。我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大前提要求下所进行的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

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在新课改中,我们走过花满枝桠的昨日与今朝,我将更激情地拥抱明天!

参考文献

[1]《愉快的教学形式与技巧》第3、8、10、11页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

[2]《历史教学》2006.2.3期

[3]《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3-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