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谈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路庆香

——◎路庆香/河北省沙河市第二中学——

〔摘要〕“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一重要论述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作为化学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已成为语文教育界深化教学改革的共识,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学法指导正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谈论教改的热门话题。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语文学法指导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教师要考虑:①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②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③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④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

二、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引导学生创新。不少初中生已经习惯于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不敢说;总怕错,不敢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能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否则就可能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阅读一篇课文也是这样。比如在《七根火柴》教学中,教师可这样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各抒己见:这是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这是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三、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进来

目前,语文教学改革虽有一定的力度,但不少教师仍停留在传统语文教育教学的轨道上,灌输教材中的思想,偏重于死记硬背,很少顾及学生自己的思想,更谈不上启发学生去怀疑或发展前人的某些观点、思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了不良课堂教学气氛。我们的课堂不是教师一灌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不是只传授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总的一句话,我们的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听众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这种课堂并非仅仅是三尺讲台,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只是台边导演,学生才是台上演员,要让学生走上讲台。

四、训练提升,让学生感悟出来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想要把课堂上传授的知识迁移后上升为能力,那就必须对学生有个全面的、不同层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计一些有针对性、阶梯性的简明扼要的问题,使学生能拾级而上,并能有所感悟,从而总结一些解题、答题的经验。但据了解,有不少教师由于对学生层次认识不清,只是应付而已,机械地布置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没有针对重难点,进行精心设计练习,更谈不上以题带知识点,教给学生方法,训练学生能力了;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布置一些空洞的讨论题目,简单的题目复杂化,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及语言训练的时间。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不容许离开这种训练去空讲理论知识。”例如,如何做语段阅读题?我们认为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通读初知。第二,深入剖析。第三,统观评价。通过这样的三步,不仅训练了学生从易到难拾级而上的能力,而且达到了以题带知识点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感悟力。

总之,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作为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去完成这个转换过程,在学生的转换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加以点拨和诱导,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有感而发,集腋成裘,涵养精神,厚积薄发。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使自己新型化,使自主应试教育的教书匠变为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授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