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学而不思则罔

沈维

——浅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健忘”现象

沈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201318

在数学学习中,不少学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所学的每个知识点都懂,老师讲解的例题也都听懂,后面的习题也会做,但到一章学完以后,不仅综合性的题不会做,甚至连做过的习题也会出错,甚至忘了,不会做了。对这一现象,一般认为是由于知识遗忘、综合运用能力不高而造成的正常现象,只要多做题目便可解决。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不然。

我们先看是什么原因造成同学这样的情况。

大数学家苏步青说过:“学习数学要做习题,边做边思考,先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怕艰难,持之以恒。”从中不难看出学习数学要善于动脑筋。上课时,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把基础知识记住,跟着课本的思想搞懂例题的每个步骤。没有形成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的知识是很难产生广泛的迁移,缺乏迁移的知识是无法转变成能力的。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情况?

一、学习新知识时要注重概念的理解,公式、定理的推导

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就需仔细体会定义中每一句话的含义,抓住关键词进行类比、引申,挖掘隐含条件或结论,从而把握数学定义的实质。如周期函数的定义,学生对于等式f(x+T)=f(x)记忆深刻,但其它条件容易忽视。我在课堂上通过设问形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问题1:对于函数f(x)=x2,由f(x+T)=f(x),得(x+T)2=x2,x2+2xT+T=x2,即T=0或T=-。这个解题正确吗?

问题2:等式成立,则是函数f(x)=sinx的周期。这个结论正确吗?

让学生积极思维后,把握其内涵。在这个定义中注意:“不是零的常数T”,“x取D内的每一个值”即任意一个值,强调等式成立的任意性。“f(x+T)=f(x)”这个等式表明了函数的特性。从这三方面全面把握周期函数的定义。

二、在学习中随时归纳、概括和整理知识点

归纳在学习中有神奇的作用。通过归纳,可以使人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通过归纳,可以使所学知识条理清晰,用起来得心应手;通过归纳,可以找到致错根源,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应该如何归纳呢?

1.适时归纳知识点中存在的规律

如三角中诱导公式共有9组36个式子,学生都觉得难记,运用时又不知该用那一组。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归纳,不难发现所有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进行记忆。这样不但容易记,而且运用也很方便。只要留心,规律是可以发现的。

2.定时整理知识之间前后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

数学学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分支及各章节都分别有各自的系统,然而它们之间又都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每章节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自己整理和串连这一章的知识点,然后进行课堂交流,互相补充,互相改进。

如“空间图形”这一章中,我先引导学生一个方向,空间图形是根据其三要素:点、线、面展开,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根据这条线索让学生整理就可以理清空间图形的知识结构,前后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网。通过编织知识网络,以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既便于记忆贮存,又便于应用时随时提取。

3.归纳解决知识点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

题目、题型可以千变万化,但它所涉及的知识点是有限的,所以归纳好解决某一知识点的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如函数图象平移变换中,归结为两类:(1)水平平移;(2)竖直平移。现有这样一题:把函数y=log2x的图象的每一个点都沿着向量a=i+2j的方向移动5个单位,所得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学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探索学习的模式上。旨在落实“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学生只有通过自身实践,合作讨论、分析研究、整理归纳,这就可以从深层次触及认识领域,在新旧知识的各个环节生成相互联系的固定点,从而形成稳定可靠的认知结构。

例:若四面体各棱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的值为_____。(只需写出一个可能的值)

解:由于边长为1、1、2的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只有三种情况:

此题给出了一个满足一定条件却又不唯一确定的四面体,不能简单地套模式、代公式。要求先考虑符合什么条件的棱长能构成三角形,再考虑怎样的棱长能构成四面体,最后在构成的四面体中,选择一个最容易的,计算其体积值。我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讨论探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全面深入地解决此题。

四、适量练习、注重讲评、重视订正

在这个环节上,一方面我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要予以重点剖析,做到就题论理、正本清源。让学生准确运用所学新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所学新知识加以复习、巩固,进一步了解这部分知识在解决问题时所起的作用,完善对知识点的认识。要求学生不但做好题目的订正,而且写好评析和注解,并力求“一题多解”或“一解多题”。这样举一反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摆脱题海战术。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书进行练习,并把做错的题目订正在本子上,由班上数学研究小组从中整理出典型问题,放到数学园地中,供大家学习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