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地理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新课改地理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宋峰

宋峰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66555

在目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针对地理新教材知识内容丰富,知识点、涉及面广,更应该把握会考考纲的准确尺度,创设好课堂情境,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应该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求异”的思想。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的提高作用,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教学手段、认知标准、测试练习,使零星散乱的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重新组合、积点成块,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更要注重“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欲望,在全新的课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

一、要把握整册书的知识体系

新教材的编写有三个中心,即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教材打破了长期以来过分偏重学科特点的倾向,突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思想,并在“新思想”的指导下采用了组织教学内容的“新思路”和教材组织形式的“新结构”。下面是新教材的知识结构:

该知识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地理环境(包括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聚落、地域联系)和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后果和环境问题的成因)。新教材把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作为高中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自然基础。当前,人类深深地被环境问题所困扰,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应该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注重归纳罗列知识体系,更应注重揭示课本知识中蕴涵着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作多角度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首先,加强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进行地理知识的整合。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教师授课用的教学知识体系不同于科学知识体系,它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按教学论的要求,预先加工成以教材为参考、以大纲为依据的教学知识体系,使其达到传授知识、掌握方法、训练思维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才能学到活的知识。

其次,提高判断、运用地图和图表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新编高中地理教材选用了大量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地理图表,在一些地方以简单明了的框图代替了繁琐的文字叙述,每一幅图上的信息尽量简约,改变了过去图表中地理信息过于繁杂的状况。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掌握主要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书中已有的图形进行重点分析。

最后,培养发散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知水平。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谈不上能力,但是决不能把知识等同于能力。知识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只重视知识,必然会弱化思维训练。在教学中要能使学生从平淡的书本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高中地理的有些章节,知识和图表比较零散,学生很难建构知识体系,其思维能力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有一定难度和较高思维质量的问题,不妨广开言路。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准备丰富的直观信息(如模型、多媒体、投影片)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可通过设疑来诱发学生的想象,还可以通过类比、比喻等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想象的潜力,积极引导大胆联想,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物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对“地球村”的理解,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有的说,因为交通事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大方便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的说,世界性的气候变暖,两极地区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一些沿岸的地区……这样,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水平,从不同的角度来独立探索,进而提高对地理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会考命题思路向着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并且这个思路只会加强而不会减弱。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使每节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同时使学生们自觉的主动的去研究性学习,力争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