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李金兰

李金兰(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迎安镇石峰学校四川江安644200)

中图分类号:G6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3-0116-01

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业应在大量实践中承担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角色。因此,对语文作业我们要提高认识,精心设计,让作业成为学生自我策划、自我表现、超越自我的一个平台,从而发挥语文作业的真正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作业设计的意义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表面上的作业量明显减少,但语文作业机械重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等仍是困扰教师的顽症,作业依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业仍无“魅力”可言。尽管如此,教师一直重点关注的仍然是课堂教学改革,却普遍忽视对作业的改革,作业从理念上到实践操作都相对滞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1)很显然,学生能力的提高与修养的形成不可能仅仅在“听、讲”中实现,还应该“在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科学的、生动活泼的作业训练过程中培养。”我认为,二期课改理念下的语文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还应是学生成长的履历和激发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作业过程不仅是复习、巩固知识的过程,还应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与体验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而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作业练习,能够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巧,再练习中形成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思维.新课程下的作业应成为学生课内,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索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趣味,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基于此,在语文作业的设计时应关注学生的差异与需求、探究内容的开放与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与实践、注重形式的趣味与创新,

二、夯实基础,重视知识储备性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我们的作业革命并不是要全部抛弃那些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应该说,适当的抄写、朗读、背诵这些基础性作业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学校把语文教材每课后的练习和配套的《补充习题》作为保底作业,力求学生在校内认真规范完成这些作业。《补充习题》中的作业设计基本体现了每课语文教学的规律,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使用。如在课内预习时当堂完成每一课的“看拼音,写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比较明显地突出了基础性、巩固性的练习。这样既检验了预习成果,又完成了练习,一举两得。在学法指导时,完成《补充习题》中渗透学法指导的题目……这些基础性作业要求教师按规范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讲评,并作为教学考核重要依据。

三、增强作业选择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将作业布置的权利交还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的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在作业选择方面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事实上,作业只是一种手段与载体,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吸收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作业都是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有一次,笔者教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小狮子爱尔莎》一课,准备给学生布置作业,我突发奇想地问学生:“学完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学生张琳说:“我一定要将这本书买来读一读。”学生夏叶说:“我以前饲养过一只可爱的小花狗,我想把它的故事写下来给大家看。”学生李华则说:“我觉得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好的句子,我要把它们摘抄下来,以后肯定用得上。”学生赵小红说:“我觉得我们可以讨论下是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好,还是留在作者身边好。”孩子们的发言让我十分欣喜。趁机给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大家的想法都十分好,今天老师就不布置固定的内容,大家可以给自己选择作业!”“好!”学生都十分高兴。是啊,与其让学生死死地按照老师的任务来完成,不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意识,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四、作业评价要赏识在前批评在后

作业评价是对作业设计和作业目的实现情况进行验收,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养成自学习惯的重要方法。换句话说,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和作业评价是相互衔接、相互作用的,缺乏或忽视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作业流于形式,甚至会让学生养成“糊弄作业”的不良习惯。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不能都是表扬,也不能都是批评,要表扬和批评兼施,表扬在前,批评在后既能够让学生受到完成作业就是好学生的激励,又能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产生在今后的作业中要让老师看到自己的进步的愿望。有两种作业评价方法值得推介:第一,不忽略闪光点,也不遗漏问题苗头。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切不可以一概而论的评价或时而紧时而松的评价,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得很认真。教师对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要做出批示,最好都留下具体的评价语言,有闪光的进步表现决不忽视,给予肯定性签批,发现问题即使是问题的苗头或是小问题也绝不姑息,给予指正。第二,多向评价,互帮互评。对于作业的评价还可以采取老师和学生包括家长共同评价的做法,让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是开放性的。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都很强,他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多向评价,互帮互评将小学生的作业置于老师、同学、家长共同关注的情况下,让小学生们对做好作业有敬畏心和保护自己的荣誉感,激励和养成他们做好作业的自律行为。

实践证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尽量为各方面的学生多提供几种适合他们特点和需要的作业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