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4

德育教育模式

唐燕

德育教育模式

——德育渗透方式初探

唐燕

(昆明市官渡区东华二小云南昆明650200)

2010年2月11日,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副校长、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霍懋征老师因病在北京逝世。教育部向全国教育系统下发了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通知。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坚守60余年,创造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霍懋征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在她走后,她毕生倡导的“爱的教育”再次在全国掀起学习的热潮,她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的时代,依然是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问题的“良方”。霍老师“寓德于教、文道统一”的教育目标是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方面提出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以育人为本,语文课应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灵魂,坚持“一课一得”的原则。语文德育功能的充分运用,应该是教师自觉地把德育意识渗透于语言训练之中的。霍老师在教学中关注的不仅是语言本身。更是通过语言作用于人的文中之道。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品德与生活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如果说学校教育是盖一幢大厦,那班主任就是那脚手架,连接着每一个关键部位,是整个建筑的“结点”,维系着家庭、学校和社会间的复杂关系。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和担子有多么重要。我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要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爱心成就伟大;就要用语言艺术沟通和交流情感;就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

重视学生的品德建设问题,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就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培养教育孩子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高的合格小学毕业生。

我从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自然地在语文课中掺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元素,积极探索和开展“德育渗透方式”,实践“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多作用。

1.认识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我之所以把它进行论述,是因为德育渗透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是一种教学改革,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一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模式,可以在管理上、制度上、教学中、学科间、活动和评比中广泛开展运用的教育模式。

综观小学教育情况,各个学校的各门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教授学科知识,忽视德育教育的情况。除了兼任班主任的语文或数学课以外,其它各门课都往往是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完成就可以了,与习惯、品格、感情、道德有关的内容都理所当然地交给了<<品德与生活>>课,极容易导致学生误以为,品德是孤立的,只要主功课成绩分数好了就可以了,爸爸妈妈就高兴并给予奖励,<<品德与生活>>考多少分无关紧要。因此,我认为,如果推行德育渗透方式,可以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且重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

德育渗透方式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并不是要削弱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不是把它与品德与社会课等德育教育对立起来,而完全是为了更合理、更准确地处理和把握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却与以往通常的德育教育还是有区别,它更讲究艺术性和语言的特殊功能,是一种“渗透式”的德育教育。在语文等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科学合理,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2.班主任是班级德育教育的主导者。

为身体力行“敬业、爱生、严谨、务实”的教风,倡导班级“乐学、善学、力学、博学”的学风,我在担任班主任和完成语文课教学任务等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积极思考,吸取先进经验,得出下面一点体会:

2.1用爱心化作春雨滋润心田

每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总是雄心壮志、意气奋发,决心成为一名“好老师”。那成为“好老师”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崇高的师德。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师爱只讲付出不计回报,师爱严慈相济、无私奉献。师爱是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师爱,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新教师,当学生投来不信任目光时,师爱是最好的法宝,用发自真心的爱,换得学生的爱,你才能感到快乐。师爱应广泛,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缺陷的差生,很难。师爱应该用言行表达,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真挚的鼓励,都可以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涛。要让自己充满师爱,就只有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师爱便会真情流露。班主任以身作则,可以带动一个班的班风学风,推动班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工作,进入高年级后,我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后进生转化、中等生提升等问题上,通过“一帮一”方式让优秀学生和班干部尽力去帮助其他同学,形成小组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局面。

2.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目前,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每个孩子的差异化增强,给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老师和班主任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2.3采用德育渗透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就必须着重实施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品德与生活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省一级示范小学,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三生教育”,一个有用的重要途径就是实施德育渗透。

针对“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我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摸索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结合语文教学的思想内涵、人生感悟,挖掘教材的德育教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通过创设情境、PPT电化教学等方式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结合时事政治写日记和新闻评论,开展公民道德教育。通过班委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健康向上的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3.班主任是德育渗透教育的实践者。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和学习常规过程,正是培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良好行为规范训练的最普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纯,可塑性大,每天学校的引导,无疑都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可以在班主任常规管理中注重“三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组织参与学校活动,导向爱国爱校教育。通过制度导训,强化纪律训练。健全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不仅是落实德育到位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的需要,是明理导行的保证。以查带训,以查促进,健全完善“热爱祖国每周一升降旗制”,全面发展“班级评优制”和“个人红花制度”“一日常规检查制度”;“每周活动检查制度”;“红领中监督岗制度”、“卫生监督岗制度”等等。各项规章制度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形成德育渗透学校全面育人的管理体系,从而强化对学生的训练。通过竞赛导行,形成激励机制。每天公布班全面发展情况,周周小结,月月发流动红旗,期末评优发奖,总结表彰,形成学校不断地竞赛激励机制。促进每个同学在竞赛中进步,在竞赛中奋发向上。

班级和学校活动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的好形式。活动只是途径,育人才是目的。应特别注意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强调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养习惯、启智慧,练本领,长才干。因此就要事先做好准备,运动会是培养班级荣誉感和集体团结互助合作精神的大好机会,春游和秋游是长见识,增强班委管理自己班级、锻炼能力的好机会,等等。

评比是激励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好方法。评比只是手段,导向才是目的。而且评比的过程也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对学生的评比是班主任每学期末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评选出进步明星学生,兴趣特长获奖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一方面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又期望他们带动各类学生前进,共同进步,最后全都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优秀小学毕业生。

4.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我通过多年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感到以下三点是切实可行的。

4.1抽出格言式的句子重点讲解

在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我在讲解五年级上学期开头的《幸福》课文时,由于作品中格言式的句子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后来,我在讲解《生命壮歌》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突出与本学期开头的《幸福》一文相对应,理解“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的真正涵义。

《生命壮歌》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蚁国英雄”》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描绘了草丛起火、蚁群被困后,众蚂蚁迅速扭成一团,奋力突围的感人画面,热情地赞颂了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的献身精神。《“生命桥”》则记叙了一群羚羊被赶上绝路后,老羚羊以自己的死亡作桥墩,让年轻羚羊顺利逃脱的情景,赞颂了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羚羊,把死亡的结局留给自己的可贵精神。两篇短文题材虽然有不同,但是都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在生死关头,不惜献身,精神感人。理解课文后,我适时地出示警句:(1)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能活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蒙田)(2)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作计算。(裴多菲)

六年级课文《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我在讲解《最大的麦穗》时,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最后我小结说: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4.2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于是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寓教于乐,于无声处听惊雷,实现德育渗透。

记得三年级时讲述《三袋麦子》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一共有九个自然段,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充分的想象力,只要引导得好,一般善于发表个人意见。因此,在讲课中,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3把握课文中德育渗透的重点

有时候,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存在着多义性。此时,语文教师就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在此,可以用综合、对比、选择的方法,找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突破口。

讲《天鹅的故事》这一课,课文描述了一只天鹅带头破冰,后来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响彻湖畔,久久回荡在美丽的贝加尔湖的上空。这是一群可爱的生灵,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这样的一幕,给了老猎人斯杰潘怎样的震撼,又给了人们什么样的思考呢?我板书:破冰勇士。然后让同学们回家去想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下一节课时让各个同学对思考回答、归纳。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虽然都有其闪光的思想和精神,但侧重各有不同,有的是爱国主义,有的是集体观念,有的是自强不息,有的是舍己为公……,当我们教完一篇课文时,完全可以把课文中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议,最后让他们作出选择。尽管选择各有不同,但无意中却让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方式,对德育渗透来说,是极其自然地突出了重点,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最终达到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对品德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续,完成这一任务,语文学科具备了特殊的条件和功能,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强德育渗透,有效地做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打破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实施“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必将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应大胆探索,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今后,我将更加深入挖掘小学各年级语文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用研究思考的成果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使之更上一层楼。

收稿日期:201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