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时效性的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提高阅读时效性的方法初探

吴开清

吴开清山东省平邑县武台镇中心校273300

小学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第7条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阅读是很多老师思考的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反思,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是提高阅读时效性的有效途径。

主动阅读即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主动阅读资料,搜集有关信息。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让学生主动阅读的催化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先决条件。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我做了如下努力:

一、创造阅读的条件,优化阅读氛围。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创造了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如在教室内张贴温馨的阅读暗示:“与书为友,走向优秀!”“今天,你读书了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次,将阅读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在班内设了专门的图书角,平时学生手中或多或少地也买过一些课外书,看过了也就不再去看了,为此我们发动学生将自己看过的课外书捐到班级图书角中,使零散的课外书汇集在一起,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任其自由发展肯定是不够的,时间长了学生就厌倦了。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通过讲故事的情境能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师及时引导,促其水到渠成。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第一阵地。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设计得好,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导语。在设计导语时我们可以借助插图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与旧知识相联系,引起学生阅读新知的欲望;也可以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渴望等等。

2.及时评价,激发鼓励。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不但起到了鼓励的作用,还起到了及时引导的作用。如学生读:“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我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读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你一定很喜欢小燕子。”这样的评价不但是对学生有感情读书的肯定,更是对学生读书行为的表扬,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亲身体验读书的快乐。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不会厌倦读书,就不会把读书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就养成了。只是这样还不够,还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反思的习惯。

顾名思义,阅读反思即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能边读边思考。要使学生学会方法,教师在这里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方法的传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怎样,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在生活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感悟阅读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反思时要注意力量合理分配,要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千万不能为了教给阅读方法而轻视了对文本的感悟鉴赏。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四到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但我感觉还应加“一到”——手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养学生边读边做批注的读书方法可以弥补只读不记的缺陷,边读边记的读书方法还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考。

二、质疑法。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养成读书质疑的习惯。正像人们说的:“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学生长期的努力。在教学中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嫌弃学生的问题水平低,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学生读书时能产生疑问,就已经实现了读者与文本对话的目的了。

三、积累法。在读书时我引导学生养成了“一课两词三句话”的积累方法,每读一篇文章让学生至少积累两个好词、三个佳句。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多了,他的习作水平自然高了,语文素养也随之提升了。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自主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引着自主的阅读行为,有了良好的阅读行为,能不提高阅读的时效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