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子管风琴的强弱力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谈电子管风琴的强弱力度

迟学飞

电子乐器的出现,使音乐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电子乐器的演奏技术也使乐器的演奏技术花样翻新。电子管风琴便是一例。

电子管风琴强弱力度层次的变化主要是依靠“触前技术”、“触后技术”以及踏板使用技术来表现的。

与单排键电子琴不同,电子管风琴的“触前”与“触后”的指控幅度大小完全可以调整。从宏观上来说,一般主要根据个人的手指控制能力来决定指控幅度的大小。具体来说,要根据不同乐器、不同奏法、不同音乐作品风格以及具体情绪来分析确定指控幅度的大小。在电子管风琴上演奏钢琴音色,其“触前”的指控幅度设计应在个人指控制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大一些,这样一来触键敏感度会大大地提升,对于各种奏法处理、音色变化以及情感内涵的细致表现都会很有帮助。

从演奏技术角度来说,“触后”压键技术是电子管风琴区别于传统键盘乐器(如钢琴、管风琴)和电子键盘乐器(如单排键电子琴、电钢琴、合成器)的重要标志,此技术是模拟可持续发音乐器的有效表现手段。例如:在电子管风琴上演奏弦乐组或铜管组音色,其“触后”的指控幅度设计应在个人指控制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大一些。因为它们都属于可持续发音乐器,特别是在长音位置非常需要压键来配合强弱力度层次的细微表现。如果只注重“触前”指控幅度设计,那么在弦乐组、铜管组长音位置的强弱力度层次表现将会变得苍白无力,也就没有办法充分体现出弦乐组、铜管组的乐器特点了。“触后”压键技术除了对可持续发音乐器的强弱力度层次表现起到重要作用外还可以对一些乐器的特殊音响效果模拟起到作用。例如:萨克斯的沙哑特殊音效处理、电吉它的失真特殊音效处理、小提琴的揉弦(Vib.)处理都可以运用“触后”压键技术来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触电”压键技术时,一定要注意音与音之间力量运行的平稳、均匀性。这种演奏技术类似于钢琴中经常所提及的力量转移技术。

第一表情踏板也被称为音量踏板,它只能同步控制三层键盘的强弱力度层次变化(三层键盘指上键盘、下键盘与脚键盘),而不能同时单个逐一地控制每一层键盘的细致强弱力度层次变化。因此不能过分的依靠第一表情踏板来控制强弱力度层次的变化,否则会形成三层键盘强弱力度层次的大量同步化,缺乏各声部之间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各声部之间的主次关系混浊。第一表情踏板主要用于整体力度的强弱层次布局,例如:由弗朗西斯科作曲、安藤祯央编曲的电子管风琴作品《告别时刻》,从整体力度布局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每层主题旋律的变化不大,主要是在配器、织体以及调性等方面作变化。这四个层次的力度布局运用了递进的原则,一层层逐渐将作品的情绪推向高潮。此作品的四个层次整体力度布局应运用第一表情踏板来控制,这样的设计会使作品有逻辑地推向高潮。如果在局部位置作细微强弱力度层次变化处理运用到第一表情踏板时,一定要考虑到三层键盘的强弱力度层次是否在同时作较相近的变化。从实际运用乐器的角度来说,运用第一表情踏板作局部位置细微强弱力度层次变化处理的形式主要体现为渐强和渐弱。渐强运用得相对较少,而渐弱运用得相对较多。其主要原因为渐强力度层次变化还可以运用压键技术来解决,而渐弱力度层次变化只能运用第一表情踏板来解决。

一些乐器在特殊的位置需要一些特殊的强弱力度变化效果时,会将“触后”压键技术与第一表情踏板使用技术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以取得特殊的强弱力度变化效果。例如: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第35号中第3小节至第8小节位置。铜管力度变化要求急速渐强。在电子管风琴上表现此位置的效果应运用“触后”压键技术与第一表情踏板相结合来共同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渐强的幅度、速度变化而产生相应的色彩变化。有时还会将“触前”、“触后”技术与第一表情踏板使用技术三者结合起来使用。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前奏之后1号乐队演奏的第7小节至第10小节中,定音鼓的奏法标记为——sfP/A./T./cresc.。在电子管风琴上表现其效果应运用“触前”技术做定音鼓突强的音头——(sf);运用第一表情踏板的“突收”技术做定音鼓滚奏的弱效果——(P);再运用“触后”压键技术与第一表情踏板的“慢推”技术相结合做定音鼓滚奏的渐强——(A.T.cresc.)。这一乐句的三层键盘强弱力度层次都是在同时作相同的变化。

责任编辑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