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方言能力培养研究——以温州小学地方课程《话说温州》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8
/ 4


小学生方言能力培养研究——以温州小学地方课程《 话说温州》 为例

陈敏

(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 325800)


摘要:我国地广人多,民族多样,从而有着异彩纷呈的各地方言。温州方言作为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历经了两千年保留至今,是浩渺历史留给温州人民的一大宝贵文化遗产。对于温州方言现今的流失问题以及温州青少年方言能力薄弱问题,温州小学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正是一个改善现状的良好契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良好时期,是传承方言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将以温州小学地方课程《话说温州》为例探讨如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方言能力。

关键词:温州方言;小学地方课程;方言能力

一、温州方言的现状和保护温州方言的措施

有一句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温州方言经历了从古越语到古吴语的近两千年的发展变化,复杂又饱含文化底蕴。对温州方言的研究自古就有。明清以来更是日益丰富,有明代南曲《琵琶记》、清代瑞安余国光《俗字编》,近代瑞安杨绍廉《瓯海方言》等。正是温州方言文献中富含大量珍贵笔记、杂字、谣谚,俗谜、竹枝词,曲艺以及拼音方案等等,因此不要让温州方言后继无人迫在眉睫。

(一)目前温州对保护温州方言采取的措施

除了上述的多方媒体报道,温州地方卫视继推出第一台方言节目《百晓讲新闻》之后还推出了《闲事婆和事佬》、《温州曲艺场》和《天天讲闲谈》三档方言节目。方言节目在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中产生了独到的传播效果,为延缓温州话的消亡出了一份大力。

鉴于温州话的消极现状,除了方言节目之外还有一批方言教材应运而生。有郑张尚芳的《温州音系》、沈克成《温州话》、李荣《温州方言词典》等等。鉴于市面上缺少一部教授如何开口说温州话的书籍,2009年12月金城濠《百晓教你学说温州话》出版。专为温州话口语练习的书籍相继出版,给方言学习者提供了难得的简单的学习方言的机会。

(二)现有措施的不足之处

针对本文所研究的温州新一代方言能力培养问题,上述方言节目和方言教材有如下几处缺陷。

首先是方言节目,这类节目的观众大多是本地中老年人。一来部分中老年教育程度低没有接受过普通话教育只听得懂乡音;二来多数赋闲在家的中老年人比较有时间观看电视节目。尤其是上述第一点,据统计温州的文盲人数占到了总人口的27.69% ,中老年人占到其中很高的比例[1]。就内容而言,这类方言节目内容多为播报新闻、解读新闻、解决邻里纠纷,对青少年欠缺吸引力。当年轻一代多为选择转台或者不看电视节目,这对尽可能营造一个方言语境是不利的。

温州话难学是情理之中的,语言类的学习需要从小培养,一部适合青少年学习方言的教材必不可少。当地方课程《话说温州》能像英语教材用英语教学、语文教材用对应的普通话教学那样,那才是对地方文化最完整的传承。

二、保护方言措施—小学方言教学

处于学龄期的小学生其言语能力不断提高,对于词汇词义的掌握能力和方言口语常用字识记能力进一步加强。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体系与地方课程的配合下,我们应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让《话说温州》这套书发挥出让一代人用温州话说温州事的功效。

(一)《话说温州》课程教学分析

地方课程的推出是解决新一代人如何传承地方文化的良好契机。在不违背推广普通话国策的基础上,我们势必要加强地方课程的方言教学,以防止温州方言的流失现象愈演愈烈。

下章将更详细地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及效果分析温州小学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提出多点关于《话说温州》这套教材的改编建议,主要有:强调“双语教学”,以温州话教温州文化,突出课上的口语训练;其次是教学内容上的改编。

1.《话说温州》教材的优缺点

纵观温州小学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六套书,它用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介绍温州。《话说温州》除了数据化、理论式的知识,将温州的人与自然的魅力用活泼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观察、感受和体验来学习家乡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传统。

《话说温州》教材内容的编排涉及面较广,包含了大部分温州地方文化的精髓,在普及地方文化上发挥了积极的功效。但仔细比对每册书的单元布局知识重复、学情分析不足、课文板块模糊、方言比重低。六册书中与方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只占一篇课文(三年级第四单元“家乡故事”中的第三课“温州的方言”)。还有错位的的英语板块:《话说温州》每册书安排了三个英语板块——“Good to know ”、“Task Time”及最后一页英语词汇表。方言词汇对应表应该比外语词汇表更为贴切。这不仅可以提供学生翻阅、对比、查证,还有隐形带给学生的一股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2.温州小学地方课程的实施现状

据笔者对温州几所小学地方课程老师采访得知,现在温州小学给予地方课程的课时是一周一节课,任课老师多为语文老师兼任。上课的形式一般是结合书中地图、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图片,学生自己体会讲感想。我们不难理解地方课程为什么在诸多课程中处于较弱地位。在升学、应试的指挥棒下,如语、数、外这样的主科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温州文化作为当地累积千年来自自然与人文财富,应当让学生加以感受并传承。

(三).《话说温州》 教材关于方言部分的改进设想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予方言能力培养的参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训练的要求是极具参考性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2]1,总目标要求“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2]2。方言的教学,实则也是一类口语训练,关键就是培养“实际需要的能力”。这“实际需要的能力”指在社会交际中,能听懂并且会说方言,即能用方言去表达也理解方言的意思与背后的文化。

以下是稍作调整的、转变为方言口语训练的要求[2]3

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1、学讲方言,逐步积累方言词汇。2、能认真听别人讲方言,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用方言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简要讲述自己喜欢的小故事或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用方言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1、能用方言交谈。在交谈中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或共同商讨。2、听他人说方言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用方言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用上方言特有的俚语或歇后语,生动地讲述故事。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1、用方言与各行各业的人士交流并用语礼貌,尊重对方。2、乐于在地方课堂用方言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3、听他人说方言能抓住要点,并能用方言简要转述。4、使用方言说话时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教材内容

从无到有、积少成多是学习一门语言必经的过程,对学生而言真正掌握住一门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学习是必须的。在方言教学中,关键一点教师如何根据年级特点在课堂中加入语法、构词法等方言知识。

小学生在低年级段(1、2年级),由于对字形只有模糊的印象,字义的理解不确切,因此以发音培训为主[1]。“音”是配合游戏、童谣、日常用语进行训练。培养孩子方言的初步语感,初步展开方言背后的璀璨历史底蕴。在中年级段(3、4年级)主要关注词汇的积累与浅层语法的接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在低年级学生对方言语法结构只是在实际应用上掌握,理解的开始是从中年级。高段(5、6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这对学习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温州方言大有裨益。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中已学的古诗词辅助方言教学,将几类典型的温州方言中的古语法结构进行解说。再者在高段要创设各类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充分利用方言进行交流。

温州方言有三“古”——古音、古词、古语法[3]。将三“古”结合学生学龄特点作合理科学编辑,温州地方文化必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1)古音:

温州话在一定程度上留存下了古汉语的声调体系。普通话韵母二十四个、声母二十三个、声调四个。与普通话相比,温州话声母二十九个、韵母三十五个,还有八个声调,平上去入四声各分阴阳[4] 7。难能可贵的是温州话保留了古音中全部的入声字,而现今普通话中古入声已全部归并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去了[4]。因此温州话非常适合用古诗词来进行范例教学,既突出了温州话自古传承而来的特点,对学生学习古文也有直观的帮助。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三个韵脚用普通话分别为jué、miè、xuě,用温州方言读 “绝、灭、雪”,分别读成jy212(阳入)[4]11、mi212(阳入)[4]11、ɕy313(阴入)[4]11,因温州话中大量保留着入声的发音,吟诵起来十分有诗韵。

再如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个韵脚“尘”、“新”、“人”用普通话读是chéng,xīn,rén,没有做到完全押韵,而用温州话念分别为dzaŋ31阳平[4]17、saŋ33阴平[4]17、naŋ313阴入[4]17就做到押韵。温州话能做到普通话做不到的事,这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声中感受到古老温州话的魅力。

2)古词

温州方言里保留着一些古代汉语的词汇。

我们在日常对话中,比如邀约一件事定下的时间为“明天”,“明天”用温州话读为“明朝”,纯粹的古音古词,意义也完全一致,有古诗文为证,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在日常督促他人时,普通话说“你好了没有”,用温州话表达却是“你好罢没”。

温州话词汇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即词面与普通话相同,但它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如:温州话的“馒头”是指有馅的包子,温州话的“实心包”才是是指无馅的馒头

[5]。有趣现象二:即用一些令人很忌讳的、很不吉利的詈词来代替“非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极言程度之深,一般用于消极意义,如:“死人”、“棺材”、“短命”、“盲堂”等等,像“死人冷、死人烫、死人贵”,“棺材冰、棺材重、棺材难过”,“短命烦、短命固执、短命好看”等。

3.课文板块设计

由于《话说温州》涉及地方文化广泛,不同的篇章图文的格式不一、繁杂混乱,教学目标不明显。所以在上述情况的考虑下,结合我国语文、英语等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步骤,为小学生地方课程每篇课文教学统一安排五个板块: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看一看、练一练。每个版块灵活与课题贴合,即能提高地方文化的学习效果,又能促进方言的练习。

“听一听”:以听导说。主要在导入课文部分,上课的情境创设及课题的揭示主要使用方言,让学生多与方言接触,积累方言语感。而如彩图、谜语、童谣等极能引起学生兴趣。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可在地方课上设置和课文有关的、带有趣味性的环节(最好使用方言进行),比如学生听老师说“上、下、左、右”等指令然后做出相应动作。不限方式尽量让学生提高对方言学习的关注度。课后还可以布置“听一听”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或社会上注意大人们的方言对话,鼓励参与其中并要求回来进行反馈。

“说一说”:主要分为三类,借图说话、演说课文、续说课文。1、借图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地方课程配合着小学学生的学龄特点,书本多带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的插图。利用这些色彩的冲击来唤起学生看教材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注意力。2、演说课文。表演是较受到校学生欢迎的口语表现形式。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或让学生当导游用方言介绍风光,或是组团当游客来玩耍,或是表演江河海中的生物,让学生置身其中演一演说一说。这样学生乐于开口,还巩固了地方知识。3、续说课文。学生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每篇课文讲述的都是温州环境下的故事,也许学生去过或者了解过,那么就课题让学生或是想象故事,或是编写儿歌。如学了吃混沌的童谣,那么你还吃过什么温州特色美食?大胆让学生发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增强自身使用方言进行交际的自信心。

“读一读”:以读学说。朗读是进行自由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直接积累经验还能增加语感。首先朗读课文内容。学生可以第一遍用普通话朗读本次教学内容,第二遍再用方言朗读课文的方言版本。教师可进行范读或播放录音,还可以邀请学生来读。接着自由朗读。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跟随方言范读大声读出来,通过这样没有拘束的练习,培养学生开口说方言的信心。而训练学生方言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像分角色朗读、按角色表演,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多种方式让学生开口说方言。还有像童谣、古诗、俚语等,生动有趣。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温州方言词汇,而且能不断增强方言语感,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相关场合中自然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看一看”:以看引说。即让学生通过观看直观生动的图文,直接与地方文化接触,碰撞出探索地方文化的火花。看课文书本内容,吸收关于温州文化的基础常识。教材粗体字标出需要掌握的方言词汇,以及下文标注温州方言版读法,词语的变化,以及句子语法的变化。对于低年级段,不要求理解词汇及语法的复杂意义,主要目的是积累方言语感。

“练一练”,以练固说。大致学习完课文内容后,结合多个难易适中、有针对的题目对方言知识如词汇、新课内容进行加深练习。练习题目的出题目的是为了掌握此次课文内容,温州词汇发音,基本用语。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在班级内定期开展 “听进去,说出来”的方言交流会,也是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方言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在活动中,教师可加入学生,辅助学生用方言扮演角色,共同完成方言交际内容。


结语

为不失去祖宗言,温州方言的系统训练势在必行。抓住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在小学阶段运用一套“双语教学”的地方课程,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温州话一代代延续下去的问题,而且对温州地方文化的全面继承有着重大意义。

地方课程开发在我国起步晚,还存在不少“空白”区域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发现它,让编者进行调整与更新,这样地方课程才能不断吸收有益的崭新内容,以完善自身。具体到温州方言教学本身,由于温州话本身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对《话说温州》这套教材改编到方言教学还存在诸多难关。比如筛选方言内容编排教材、各类生活用语比重如何分配、如何开展方言首要的发音教学等等仍需专家学长的科学调研,而且还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与重视。

所以就如何利用好小学地方课程让方言一代代传承下去,仍需做更多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庄梅茜.浅析《百晓讲新闻》的本土化策略[J].新闻实践,2011年,第01期: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沈克成、沈迦.温州话[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1-3.

[4]李荣.温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7、11、17.

[5]沈克成.温州话特点[EB/OL].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475466/.

suibi_368.aspx?typeid=4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