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校园欺凌现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校园欺凌现象研究

尉兰琴 刘明湖

(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730000)

摘要: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同样重要。高度文明健康与平安的校园会使学生受益一生,相反,恶劣的校园环境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近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校园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校园欺凌现象在校园中横行。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校园打架斗殴事件的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相关方面的治理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西部地区;校园欺凌;原因;措施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次成为新闻中的热点问题,引发了群众的热议。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农村的青壮年都涌入城市打工,而将幼小的孩子留给父母照顾,爷爷奶奶无力管教这些留守儿童,成为校园欺凌现象多发的一个诱因。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欺凌现象,加强校纪校规的完善,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1. 出现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西部贫困地区,绝大部分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家庭教育缺失是主要原因,因为父母不能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正确的指引,导致很多学生选择错误的方式来获取他人的注意,依靠暴力解决问题成为他们的主要手段。其中,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中,大部分学生都受到其不幸家庭生活的影响,通常是由贫穷、家庭暴力或者父母离异等因素导致。这种不幸的家庭生活使得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和关爱,从小便极度缺乏安全感,往往容易造成攻击性人格,通过在校园中欺负弱小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压力,由此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情况,就是家庭条件十分富裕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当这种优越感受到质疑或者被挑衅的时候,他们就想要通过采取另一种方式来维持自己所谓的优越感,这就导致一部分这样的学生踏上了欺凌同学的不归路。

(二)管理制度的疏漏

学校监管不力,缺乏针对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规定和章程,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后采取补救,对校园欺凌没有实际的预防和规范作用,不能及时地对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作出相应的准确判断,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这一目标,这就导致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在发生后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保护和预防机制,让施暴者钻了空子,明目张胆地对自己周围的同学施行暴力,通过伤害他人来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和快感。

  1. 校园欺凌危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曝光在公众视野,我们看到了校园欺凌的丑陋和恐怖,它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1)校园欺凌行为对受欺凌学生而言是一生的噩梦,他们因为恐惧而不敢上学、无心学习,沉默寡言、抑郁、甚至精神失常,校园欺凌不仅是孩子们童年遭遇的可怕梦魇,更是其一生痛苦的回忆,这直接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身心健康。

(2)校园欺凌行为助长了欺凌者暴戾的品行,扭曲了他们的三观,致其在歧途越走越远,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校园欺凌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和制止,就会让欺凌者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并以欺负他人为乐事,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人往往会在违法和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3)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对身边的欺凌行为进行模仿,这样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不利,也会对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遇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因此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后果很难预测。

(4)不管是欺凌者还是受欺凌者,欺凌行为都会对其学业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孩子们崇尚暴力,信奉用拳头解决一切,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5)围观的人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看客,他们的冷漠无视既是一把刺骨寒心的匕首,同时也更是变相的施暴者;有很多受害的学生回忆起受欺凌的过程时,觉得围观的人虽然没有实际动手,但是他们的围观和漠视实际上也是一种施压。

  1. 对西部贫穷地区校园欺凌现象采取的相应措施

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都是不可接受的、不可原谅的,但是长期以来,部分学校对校园欺凌危害性的认识却严重不足,甚至认为不过是“学生之间的恶作剧”;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恶,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力,如果我们漠视校园欺凌行为,它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水平和社会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校园欺凌的纵容。

(一)制定预防校园欺凌校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们学会预防校园欺凌

作为西部地区的学校,对于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校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其次,围绕“欺凌者”和“欺凌行为”等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情景演练,通过自己亲自扮演角色,来了解那些属于中伤他人的言行和动作,让学生在演练的互动中,明白校园欺凌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探讨如何才能避免此类的校园欺凌事件,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自身该如何逃脱应对;再次,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召开主题班会,邀请法制辅导员进行校园宣讲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面对校园欺凌时,不再懦弱和逃避,知道寻求家长、老师和法律的帮助,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谁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都要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

响应新时代的要求,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用伟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经过长期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单一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机械灌输,而是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1. 改善社会氛围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鱼龙混杂,尤其是当下网络发展迅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青少年由于其自身的经历,对事情缺乏判断,为了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改善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需要学生自身、家长、老师和学校都付出努力,大力宣传营造和谐社会,人人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相互宽容。与此同时,司法力量也应介入校园欺凌,在学生放学的时候,警察可以在校园周围巡逻;学生受到欺凌时,可以报警,警察快速出击,都是运用司法力量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震慑。

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带给学生的不只是身体上的创伤,更是一辈子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受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学生、家长、学校和全社会都关注、重视校园欺凌,让欺凌现象无处遁形,才能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才能避免影片《少年的你》的悲剧不再重演。

参考文献:

[1]陈纯槿郅庭瑾.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长效防治机制构建一基于 2015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测量数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7(20):31-41.

[2]姚建龙.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 36(1):19-25.

[3]任海涛. “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35(2):43-50 118.

注:本文系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度校本课题《从校园欺凌案看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终结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002,课题参与人:尉兰琴 刘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