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慢性咳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中西医治疗慢性咳嗽

孙国东

邻水合流中心卫生院, 638500

咳嗽时间超过8周在临床医学上可被称为“长期慢性咳嗽”。大部分人认为,慢性咳嗽是由炎症引起,为了改善或消除咳嗽症状,不仅会吃一些抗菌、消炎的药物,甚至还会去接受抗生素输液,但大部分时间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慢性咳嗽的发生可能与感染、反流性食管炎、鼻后滴漏综合症等疾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为了能够有效缩短病人的咳嗽时间,改善咳嗽症状,临床在治疗慢性咳嗽时应该首先分析病人长期咳嗽的原因,然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开展分证型治疗。

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咳嗽证型主要包括痰湿蕴肺型、痰热壅肺型、阴虚肺热型、肺脾气虚型等。

1痰湿蕴肺型的治疗

据《中医内科学》等相关资料可知,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的主症特点为咳声重浊、痰多胸闷等。西医治疗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主要采用抗病毒、抗生素、解痉、镇咳等药物,不仅具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且容易复发,难以使患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右美沙芬等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加味二陈汤,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消除病人的不适症状。加味二陈汤具体拟方为甘草3 g,苍耳子5 g,槟榔5 g,五味子5 g,制远志5 g,防风6 g,佛手6 g,法半夏8 g,炒稻芽10 g,鸡内金10 g,陈皮10 g。上述诸药中,炒稻芽与鸡内金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法半夏与陈皮具有祛痰、燥湿的功效,佛手具有化痰、理气的功效,防风具有解表、祛风的功效,甘草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诸药合用,既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又能修复损伤病灶,进而改善疾病治疗效果。

2痰热壅肺型的治疗

痰热壅肺证又称痰热阻肺证,主要由风热犯肺,寒郁化热,炼液成痰,壅阻于肺所致。发病时,患者常常会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烦躁不安、发热口渴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痛或便秘等问题。临床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咳嗽主要以清热化痰、下气止渴为主。目前,中医药在慢性咳嗽治疗中已经获得了一致好评,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既能达到燥湿泄热、泻火解毒的功效,又能显著缓解患者病情,改善不适症状。给予患者明确诊断后,可积极开展抗感染、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紊乱、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减治疗(具体拟方为桑白皮9 g,地骨皮9 g,黄芩9 g,金银花9 g,连翘9 g,仙鹤草9 g,苦杏仁9 g,藕节炭9 g,黄连6 g,大黄6 g,石膏12 g)。如遇痰黄稠者,建议加用鱼腥草12 g,金荞麦10 g,浙贝母9 g;如遇咳甚者,建议加用瓜蒌子12 g,枇杷叶9 g,竹茹9 g。泻白散合泻心汤中主要有黄连、藕节炭、苦杏仁、仙鹤草、连翘、金银花、黄芩、地骨皮、桑白皮等十数种中草药,其中,黄连、黄芩性寒,可取得泄热开痞之效;苦杏仁可以降利肺气,取得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效;桑白皮与地骨皮能够清泻肺热,缓解肺中伏火;金银花、连翘等药物轻宣透表,可奏清热解毒、泻热通腑之效;藕节炭不仅能止血凉血,还能逐瘀通经……诸药合用,既能化痰平喘,又能化瘀解毒,帮助患者实现泻肺清热的治疗目的。

3阴虚肺热型的治疗

阴虚肺热型慢性咳嗽患者在临床中多表现为夜间咳多、咳嗽日久、痰少不爽、咽干唇燥、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单一西药治疗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停药后还容易复发。中医对于咳嗽等病症的治疗经验相对较多,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泻白散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阴虚肺热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着力提高其治疗效果。泻白散具体拟方为炙甘草6 g,南沙参8 g,麦冬8 g,百部8 g,桑白皮8 g,地骨皮8 g。加减方的具体用药情况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发热咽痛者建议加用连翘10 g;痰多粘稠者建议加用瓜萎子10 g,浙贝母8 g;食欲不佳者建议加用神曲8 g。此方中,南沙参与麦冬能够帮助患者清肺、润肺,取得良好的止咳效果;连翘具有清热解毒之效,可与百部实现利咽止咳的治疗目的。此外,地骨皮可清肺中郁热,桑白皮能够泻热镇咳,联合诸药,能够清热养阴,帮助患者消除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4肺脾气虚型的治疗

大多数肺脾气虚证的发生是因为久病咳喘,损伤脾气、肺气所致,患病后,患者会出现反复咳嗽、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研究指出,获得慢性咳嗽后一定要及时接受对症治疗,以免长时间咳嗽影响患者的脏腑健康。西医综合疗法(例如氧疗、戒烟、祛痰、抗炎、解痉、健康教育等)在肺脾气虚证中的应用虽然能够改善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但在减轻肺功能损伤、根除病因等方面难以取得确切效果。中医认为,肺脾气虚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因素,临床治疗时应重点强调健脾益肺、止咳化痰等目的。在开展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引导肺脾气虚证患者服用益肺化痰汤(具体拟方:五味子6 g,甘草9 g,厚朴10 g,杏仁10 g,姜半夏10 g,白术10 g,防风10 g,紫苏子10 g,莱菔子10 g,白芥子10 g,陈皮15 g,茯苓15 g,黄芪20 g,葶苈子20 g),不仅能够对患者的康复及预后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实现扶正固本、补肺健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