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阈下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产教融合视阈下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李若昕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产教融合形式的推广,为学生就业、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现阶段,本科院校在该方面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如:目标不合理、课程落后、未突破专业性等,接下来应集中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为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财经类;应用型;产教融合;培养途径

引言:近些年,国家对产教融合给予高度重视,并颁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该项政策实施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相关单位应积极协调经济发展。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需承担起社会、教育责任,有效抓住机遇,为产教融合深化打下基础,进而扎实改革任务,真正实现经济长远战略。

  1.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专业建设缺乏清晰定位

客观讲,财经类专业所体现的核心、目标与人才培养有着极大关系,与之相应的战略定位、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显现。作为专业应用型高校,应时刻强调应用型重要性,并体现在日常管理、育人中,这样才能真正联动地域经济,促其长远健康发展。实际上,大多财经类高校并未明确专业设置、专业发展定位,各个方面均存在不足,以至于难以实现教育需求[1]

一方面,财经类应用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严重认知不足,将目光放在了扩张热门专业方面,忽略了经营类专业主体地位,以及设置的课程不够科学,未考察实际情况,进而导致学生就业率低、专业学习纸上谈兵,缺少高校应有的特色。同时,地方院校始终肩负着育人、服务社会的双重责任,多数院校未立足区域经济为出发点,使得经济发展与人才输入不契合,影响了产业链长远发展,而人才供需矛盾由此引发[2]

另一方面,财经类应用型院校在专业定位上缺少科学性,尽管积极响应了政府号召,如:邀请专家开座谈会和讲座、前往企业调研、改革育人方案等,但依然缺少经验,即不能准确将职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融合,具体方案内容模糊,不符合实际,与产业链的定位存在出入。同时,因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性,使得学生素质、技能大致相同,毫无创新力度[3]

  1. 课程体系亟待优化整合,实践类课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度不足

课程为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直接体现,因此该体系建设好坏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目前多数财经院校在课程体系方面,均有建设不足情况,不能有效服务于人才培养。

一方面,因专业特殊性,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性、疏于实践性课程开展,之间比例严重不协调,或者说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未能提出专业特色。同时。由于教学资源落后,相关实践活动效果并不理想,进而养成了纸上谈兵的习惯,以及在实际操作期间,漏洞百出[4]

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较为分散,缺少整合性,以及部分内容存在重叠现象,这种模式下,不仅资源浪费,还导致学生知识构架不合理。此外,在授课方式上,教师习惯采用传统教学,以板书、相传为主,学生只能跟随教师思想记忆,还有行业调研不及时,使得教学内容落后于市场,并滞后于专业发展,可见不利于学生就业,以及自身知识核心不能服务于行业[5]

  1. 行业特点决定了基础性、浅层次实习实践较多

实习环节是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均要面对的,可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增强职场适应性,以及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途径。通常情况下,应用型高校对实践活动较为重视,安排各种仿真模拟、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此帮助其经验提升。实际上,就当前情况来看,各个高校在实践活动方面还存在不足,以至于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财经类应用型课本院校在实践资源建设方面,因经费不足,不能及时更新新型设备,虽已经置办了金融实验室、模拟仿真实验室等基地,但依然供不应求,主要因为学生数量逐年上涨,实验室和设备分配不充分,加上已经落后的设备,并不符合市场情形。同时,因高校设置课程不科学,导致大多实践课程高度集中,使得学生只能流于形式参加活动,基本无太多操作时间,可见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实际上,因财经专业的局限性,校外基地基本为:银行、证券、保险这些金融机构,加之行业特殊性,学生并不能接触过多活动信息,职能在基础性、杂乱性的岗位进行实习,可见并不能深入掌握经验,所以学习效果有限。此外,高校开展的实践课程,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从业经验少,其操作质量难以保障。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以河北某区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在产教融合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举措,如“先予后取、互利双赢”模式、合作发展模式等,由此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生课程发展、企业合作进步,实现互利共赢。

  1. 对接经济建设需求,促进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的深度融合

新形势背景下,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树立先进意识,实时与市场、行业接轨,秉承“扶新、扶优、扶持”原则,由此打造特色院校、品牌院校。以雄安新区为例,高校要了解区域内经济情况、新业态等情况,这样才可以针对性制定育人方案,实现与未来经济市场的专业对接。接下来,授课以“互联网+”为形式开展,并配合“大数据+”战略执行,由此提升学生技能,为社会提供应用型、现代化人才。最后,高校适当加入新业态、大数据、精算学、网络空间安全等新模式,即先进与市场

[6]

  1. 优化课程体系,深入推进突出应用型的课程改革与建设

客观讲,课程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现阶段要加入能力培养、立德树人等,积极应用通识教育、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由此将职业生涯、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以及减少不必要学科,增加跨学科项目,避免以往理论重叠现象,由此打造高职课程体系。再者,通识教育的加入,更加注重学生品格、人格的养成,专业课则偏重技能、理论学习,这样职业素质与个人能力深入综合。

接下来,应对课堂做出改变,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为主体的授课模式,即:将智能化带入课堂,让学生与时俱进,或者混合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为此推动学生发展。

  1. 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实际上,校企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可促进产教融合,实现产业、人才的对接。接下来,高校应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共同搭建育人平台,为今后合作对接打下基础。

首先来说,推动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与当地优秀企业达成合作,共同设置课程、教学、考核等内容,进而将合作成果转换到学生本身,以及配合岗位技能实训,让学生有更多科研机会。其次,高校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参加培训,由此提升教学经验,更好服务于学生,为进一步实现产教融合打下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代深化产教融合为一项重要举措,是提升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质量的关键途径,可有效对接当地经济发展,为行业提供专业人才,由此推动财经类行业长足发展。再者,高校培养人才期间,应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前往市场调研,分析行业情况,进而为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赵靖;.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纳税,2018:92.

[2]高维,刘国巍.产教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2018:70-72.

[3]赵靖.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纳税,2018: 84-84.

[4]张瑞春.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兽医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0:265-268.

[5]张荣芬,李素梅,李芹.经济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路径[J].商情,2017:189,191.

[6]高鸿,魏鑫旻.“互联网+”视域下新建民族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84-89.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课题 《财经类高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G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