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邸可达

(中南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08 3 )

摘要:面向高校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政治要求,如何在思政教育基础上推进校共青团工作创新,是着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面对时代发展及网络发展的新挑战,高校需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重塑共青团运行机制,提高组织效率;重构共青团工作体系,提升教育活力;建构第二课堂教育机制,推进联动育人;树立从严治团发展思维,推动教育自主。期望通过此次研究,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等院校;共青团工作;立德树人

2020年5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等8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高校秉承立德树人理念,着力推进高校思政工作。作为高校党建思政的重要引导组织,共青团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且兼负组织、服务以及引导高校学生的核心职能。更深入而言,高校共青团的目标即是培育社会接班人,助力高校学生成才发展[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极为重视高校共青团工作,并通过颁布《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指明高校共青团工作宏观方向。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工作,高校务必需要着力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强化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引领实效性。

一、重塑共青团运行机制,提高组织效率

共青团运行机制创新是提高组织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基于思政教育推进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面向更高思政教育要求时,高校需要重塑共青团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组织效率。其一,调整高校共青团结构组织,提升组织效率。作为高校青年与思政教育的连接组织,共青团需积极调整高校共青团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率[2]。面向高校思政教育的严峻要求,传统以“校—院—班”为基础的共青团组织结构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思政工作要求,势必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革新,推进网络、社团以及科研等多个领域的共青团建构,实现高层组织信息向基层学生传递。其二,科学调配岗位,提升育人功效。对于高校而言,适时调整高校共青团工作岗位,打造服务岗位,以服务理念助力培养高校人员。在梳理高校共青团职能基础上,高校可充分结合实际状况及大体环境,设置媒体宣传岗位、青年服务岗位及思政指导岗位,切实提升高校思政及共青团育人功效。其三,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吸引力度。高校方面需要持续强化工作的先进性、群众性,全面深化干部、学生的双向交流机制,着力推动“1+100”工作制度落实。如此,可充分增强高校学生与共青团组织的信息联系,以此拓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覆盖广度。

二、重构共青团工作体系,提升教育活力

基于思政教育的共青团工作并不能过于依赖传统共青团工作体系,需要重构共青团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活力以及共青团工作效率。第一,以网络阵地为基础,创新教育载体。对于年龄普遍分布于“00”后阶段的高校学生而言,网络已然成为学生集聚的重要场域,也是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创新阵地[3]。因此,高校共青团务必需要以网络阵地为切入要点,打造“网络+思政+共青团”教育形态,借助网络连接、服务青年学生,进而以此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引领。第二,以创新内容为核心,匹配学生偏好。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适当创新共青团工作内容是必由之路。现时,学生普遍对传统理论讲学存在排斥,需要进行适当内容创新。例如,将传统思政理论及理论工作融于中国文化故事,采用“故事引出理论”的方式深化学生记忆。第三,以创新教学模式为导向,提升工作活力。高校共青团的重要基层组织即是团支部,负责连接广大学生群体。这一背景下,高校方面务必需要以“党建带团”的方式推进思政教育工作。

三、建构第二课堂教育机制,推进联动育人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务必需要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中的引导、凝聚作用,将思政育人贯穿于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思想建设等多项活动之中。是以,对应高校务必需要树立联动教育理念,既要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推进共青团工作,也要在共青团实践中推进思政教育。高校方面需要加快构建第二课堂教育机制,在第二课堂以及网络空间推进共青团工作,利用思政教育课程、课程思政等多元渠道展开共青团工作,为高校学生成长有效赋能。在这一过程当中,高校共青团需要充分借鉴第一课堂的运行模式与工作机制,将其深度运用至第二课堂,促进共青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除此之外,对应高校也需打造第二课堂的实施路径、评价体系,推动思政教育与共青团工作深度融合,合理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作用。

四、树立从严治团发展思维,推动教育自主

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而言,从严治团是实现相关工作部署的必要前提。有鉴于此,高校应当树立从严治团发展思维,推动教育自主[5]。其一,设立差异引领机制。高校共青团需要充分融合公共统一管理及个性思政管理,结合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明晰各个层级、团体组织的教育职责,既可遵循上级领导指示,也可独立发挥工作效能,推动思政与共青团工作协同共进。其二,提高团员思想认知水平。共青团是党组织的青年基础,也是党组织培育优质党员的重要源泉。提升团员思想认知水平既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必要基础,也是提升思政教育质效的必由之路

[4]。为此,高校思政教师、共青团组织领导定然需要从严治团,增强共青团员的先进意识、榜样认知,并着力培养高校学生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进而提升高校学生思想认知水平。其三,坚决落实从严治团。共青团组织人员需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团的思想理念,推进共青团工作按规办事,进一步以“四个自信”为指引,基于思政教育提升共青团工作质效,增强高校学生思想凝聚力。

结语

高校共青团作为国内高校思政工作的引领主体,势必需要跟随党的领导,充分践行党的政策部署[6]。面向文化自信、立德树人等政治要求,需要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充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借力共青团工作持续加快思政教育建设进程。整体而言,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无法脱离共青团工作,而共青团工作也需以思政教育工作为基础。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共青团工作仍然属于脱轨阶段,并未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指示。根植于此,笔者提出一众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路径,期望提升共青团工作质效。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研究尚处初级探索阶段,仍需相关学者、人员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田晓勇,高雪冬,孙冬雪.改革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117-122.

[2]王晓先.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团委教育建设工作的可行性与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8):101-101.

[3]周国桥.试析“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共青团改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69-70+86.

[4]李骥.“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优先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7(5):114-117.

[5]周荣甲.高校团组织如何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9(6):46-47.

[6]周小骥,侯盛炜,杨启金.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方法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7):17-18.


作者简介:邸可达(1985.07-),男,汉族,辽宁锦州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在读,中南大学团委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