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办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3

新时期民办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梁巧娟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都江堰 611844)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推动,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形成资源互补,已成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校企融合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民办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策略

1前言:依据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促进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民办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综合校企两种不同教育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提高,采用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使学生变得快速适应企业,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

目前,各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存在“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短缺的实际困难,特别是由于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新的专业教师大多来自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和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这些学校教师相对缺乏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经验,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工作的需要。因此,从整体上看,教学团队的整体实践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处于劣势,难以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校企融合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 或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从而解决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教师到工厂进行技术服务,丰富实践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因此,校企融合可以进一步完善师资来源的“双轨”体系和师资培训的“双基地”体系。

2.2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校企融合可以及时将技术新变化反映到教学中,将教学延伸到企业,并把企业的客观问题带入课堂进行研究,学生进入公司现场学习,不仅熟悉公司的生产流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工作意识,了解了专业动态,了解社会需求和工作要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3当代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校企融合作为民办高校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可以深入企业,将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获得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最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从而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民办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培养模式较为传统

现阶段,我国部分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缺乏一定的办学特色,普遍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实践经费支持不足,技能培训课程缺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双师型”师资队伍明显不足,在教材的选择上,缺乏关于技能培训的教材;教学方法也相对落后。

3.2校企融合反馈机制不健全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目前一些民办高校的校企融合过程中,企业为大学生所提供的实习内容和大学生在学校实际学习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公司过分追求利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性,这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这主要是由于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二者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导致了校企融合的实效性。

3.3企业对民办高校存在偏见

民办高校的独立性影响着民办高校教育的特殊性,各民办高校大多师资和科研工作落后,人才培养产出薄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创造品牌竞争力,因此,许多民办高校还处于被动发展状态,社会公众认可度不高,这也造成与企业建立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对民办高校的水平和竞争力缺乏信心,不能给予足够的认可和信任,甚至可能产生偏见或误解。

3.4教育与科研矛盾难以协调,民办高校教师建设的后劲不足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后劲,专职教师多为大学毕业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双师型”教学科研人才,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尽管许多民办高校已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并采取了动员教师通过经济奖励积极提高科研绩效等措施,但青年教师梯队本身就实践能力较弱,从根本上不能刺激科研的进步。中青年教师梯队往往教学任务过多,再加上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教师往往缺乏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科研工作,因此,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更加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发展。

3.5对校企融合人才的培养缺乏重视

传统教育观念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许多民办高校教师不能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虽然部分民办高校纷纷设立如校企融合人才培养等管理机构,但这些机构在本质上仍处于“壳”状态,内部缺乏专业岗位和专业对员,因此,没有形成健全的校企融合机制,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4民办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4.1构建多元化的校企融合资助模式

近年来,学校招生导致了教学资源的短缺,许多教学基金及大量的设备局限在实验室,仅服务于教学,社会利用率严重不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始终没有完全解决。而校企融合需要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整合校企力量,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融合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校企融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在校企合作中成绩突出的高校,支持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营维护费用,各企业也应该认识到,校企合作是对未来的投资,能够获得与高校合作的资格是企业荣誉和实力的体现,作为校企融合项目,在企业财务预算中应划拨一定数额的费用支出。作为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灵活的学费制度拓宽资金来源,提高与企业的合作水平,加大校企融合的投入,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4.2转变思维,提高意识,加强校企融合宣传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前提,从校企融合发展较好的学校经验来看,首先,需要树立校企融合理念,积极寻找市场,寻求支持,探索校企融合机制和模式创新,积极推进校企融合的实效性,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作为企业而言,市场关联度、经济贡献度和社会吸引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实践证明,发展高等教育必须联合企业,走校企融合、共赢发展的道路。作为社会、政府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校企融合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学校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推广,大力宣传企融合对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使全体教工在思想上充分重视校企融合,并将其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校企融合的核心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所以,在校企合作之前,学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民办高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而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技能培训,满足企业的需求是最现实的教育目标,因此,民办高校应以实现最现实的目标为出发点,为校企实现“互利共赢”奠定基础。

4.3重视校企融合服务体系及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首先,完善校企融合信息平台,定期收集如企业技术问题、民办高校科技成果及人才供求等信息。其次,加快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定期更新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数据,为校企融合创新提供服务。第三,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功能,重视科技成果的认定,开展客观、公正评审工作。

4.4规范管理,完善机制,立法保障

校企融合关系到教学、培训、就业等诸多部门,因此,应在学校层面设立校企融合管理机构,负责校企融合的整体规划和沟通、评估与评价,同时,各学校还应加强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评价机制的建设,为校企融合提供良好的内部运行环境。成功的校企融合除了需要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外,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因此,还应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相关文件和制度来规范校企融合,从而推动校企融合的法制化、规范化。

4.5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民办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民办高校可将企业的优秀案例引入教学体系,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如引入实践案例、现场观察等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地改善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了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4.6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全面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教师应充分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专业定位,引导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岗位,同时,应该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求职方法和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们尽量避免在找工作时感到沮丧,进入公司后,他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公司发展,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4.7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定期为教师提供“充电”机会,帮助教师了解新流程、新技能,拓展新领域,派遣专业教师到一线参与实践,最终实现全体教师轮岗,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技能考核证书,积极从企业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训活动,促使教师及时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从他们那里获得各种信息,通过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总之:为了实施有效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各民办高校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构建信息教学平台,建立多元化保障机制,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平衡点,与企业合作实施人才培养,并以就业为导向,大胆创新教育形式,根据市场变化求新求变,创新校企融合办学模式,加大校企融合办学力度,使教育紧跟市场需求,培养市场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胡致杰,胡羽沫.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校企融合、校企合作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福建电脑,2015.

[2]温小利.“互联网 +”背景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18.

[3]姜学.“互联网+”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2).

[4]郄小英.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

[5]宋婷婷.民办高校企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交际,2018.

[6]张威.民办高校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

[7]崔玉东.校企融合培养人才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

作者简介:梁巧娟(1988-),女,浙江临海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