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必然性与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必然性与路径

王淑娟

山东 省 聊城 市 茌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保障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中职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所以中职语文对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具有绝佳的优势。在中职语文课堂中适当的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不仅可以体现思政课程的教育精神,还可以辅助中职语文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辅助中职教师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使其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实现语文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的双重目标助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思政教育;必然性;有效路径

引言

在新教育背景下,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在中职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体现课程思政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在语文课程中逐步渗透对中职学生的道德培养,以实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二者相结合的作用下,促使中职学生有效提升语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对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从而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修养。

  1.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与以往的教学环境不同,当代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中,当代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化特点,在各种信息的充斥下,一些消极的思想会对当代的中职学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会对中职学生的主体核心价值观,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对中职学生的发展进行了错误的引导,使其在不良信息的错误指导下,形成“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意识。由于中职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所以在考虑问题时不够成熟,不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客观的判断,对高质量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较差,对某些不良思想的侵蚀更是没有招架之力,自身防范意识的薄弱,很容易让中职学生成为一些不良信息的“手下败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种思想意识传入我国,部分学生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导致中职学生出现政治方向的迷失,使 中职学生做出错误判断的根本原因就是其思想意识的薄弱,对我国文化内涵理解不够透彻,暂时迷失了发展方向,如果长期下去,对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极为不利,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的严重的威胁。[1]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我国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讲解,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辅助中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其构建完善的价值体系,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在面对不良诱惑时,拥有极高的防范意识,还能有效培养其形成乐观向上的思想意识,正确认知各种思想形态,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会议中指出,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中职语文在对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响应了国家的号召,符合了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1. 巧妙利用乡土资源

家乡的土地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种特殊的感情,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中职语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适当的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政治理论知识与当地的历史完美融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乡的魅力,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提升其主动了解家乡风情的意愿,在中职语文课堂上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此来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质量和道德素养。[2]

比方说在《故乡的榕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独特之处,然后结合人文特点、自然环境等因素,对自己的家乡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课下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家乡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以此来辅助中职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整合,使其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家乡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默默渗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使其道德品质、文化底蕴得到显著提升。

  1. 深挖教材中的专题因素

教育的不断改革促使中职语文教材的日益完善,所以教师可以有目的性的筛选一些文质兼优的素材,深层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政教育,使其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拥有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在不同的专题中挖掘各类思政教育元素,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要对课本中的青春专题、处事美德专题等,进行不断的深挖,在不同的专题背景下,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比方说在《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培养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发展史,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崛起之路,以此来激励学生建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让学生学会通过知识武装自己,并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在《十八岁和其他》的讲解中,深挖跟青春有关的题材。中职学生涉世未深,生活经验较少,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篇文章,深挖青春年华的素材,使其充分感知青春的魅力,细细品味青春的美好,在讲解文章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拥有珍惜青春的意识,在面对不良诱惑时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三观意识,能够不迷失发展方向,朝着光明的人生之路发展。

  1. 课后作业延伸时融入思政教育

与基础教育的学生有所不同,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倾向于专业技能,基于中职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目标的差异,中职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不能只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在优秀文章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重视中职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3]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借助语文课程推动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作业布置的方式要更具灵活性,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路径,使语文课程能够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有所服务。

比方说在《敬业与乐业》课后作业的布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专业的特点,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工作内容进行探讨,然后根据自己对本专业的领悟,进行短视频的拍摄,结合文章内容鼓励学生浅谈对本专业的理解,并对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的深刻含义进行深刻理解,借助拍摄小视频的作业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使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做出进一步的了解,辅助学生养成爱岗敬业、专注创新的高贵品质。

总结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对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显著成效,二者融合不仅体现了新时代的教育精神,还提升了中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使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提升了自身的语文素养,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又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能够推动语文教学实现自身的教育意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侯依娟.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1(28):31-33.

[2]吴玉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路径的探索[J].作家天地,2020(18):145-146.

[3]庞占成,孟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