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落实六个“度”当好“思政传道人”---谈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4

扛稳落实六个“度”当好“思政传道人” --- 谈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熊立荣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

【摘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淬炼政治强度,厚植情怀深度,开创思维新度,拓展视野广度,提升自律严度,涵养人格正度上扛稳落实,是高校选拔培养“思政传道人”这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思政传道人;六个“度”;队伍建设



高等院校“大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在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生代接班人上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疫情之后,高校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有效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制度自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价值基础。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淬炼政治强度,厚植情怀深度,开创思维新度,拓展视野广度,提升自律严度,涵养人格正度上扛稳落实,是高校选拔培养“思政传道人”这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中之重。

第一、淬炼政治强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思政课老师,对“什么是思政课”、“要成为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和“怎样教好思政课”这三个问题要不断思考,这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明确的课程定位,应该保持的职业坚守,努力追求的事业境界。这有助于教师们在言行举止中框定教学边界,在法制纪律中厘清课堂规矩,在大是大非前保持政治清醒,在理想信念里淬炼精神力量。

“淬炼政治强度”,这是达到“政治要强”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育为人民、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政治要强”。

“国之大者,为国为民”。政治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根基牢固,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是对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光荣责任,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和政治观点,成长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时,将育人职责上心上肩。一方面,对表对标党中央精神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和政治责任,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亮剑,与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和言论作坚决斗争。

第二、厚植情怀深度

“厚植情怀深度”,这是实现“情怀要深”的要求。“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热爱思政课教育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热情、激情和深情,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终生奋斗和追求的目标,才能乐传道、敢传道、善传道、勤传道,成为“情怀很深”的学生人生导师。

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体现个体与国家之间最质朴的情感联系,“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血肉相连。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必然与爱国爱家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爱国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爱国主义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才能在思想政理论课教学中厚植爱国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思政课教师应该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以此践行家国情怀。“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政课教师唯有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之机遇,关注世情国情党情之变化,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成长之需求,真正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广大思政课教师只有厚植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思政课教师要有仁爱情怀。深厚情怀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仁爱情怀,要求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嘴里念着,眼里看着,心里装着学生,把对家国、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用深厚、真诚的仁爱之心浸润,感染学生,“仁而爱人”。“有仁爱之心”是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之一。好老师是仁师,没有爱心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思政课教师更是如此。

“广大教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思政课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根本,备课,讲课,评课各个环节都密切关注学生,把学生的评判作为检验育人成效的首要标准。“亲其师,信其道”,思政教育老师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深情厚意慢慢影响它,熏陶它,让它们根正苗红,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1. 开创思维新度

“开创思维新度”,这是实现“思维要新”的要求。思维要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主体变化的现实诉求,是思政课程的基本希求,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在追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易传》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提升思维新度的正确方法。其中,“思维要新”是命题,“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武器,“创新课堂教学”是路径,“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旨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教育实效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维要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思政课教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在科研、教学、语言等方面创新,坚持“三全育人”,真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课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创新课堂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其中,思想性是根本,理论性是原则,亲和力是手段,针对性是切口,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思政课教师要精准思政、注重实效,既有直接的、短期的和眼前的“教书”层面目标实效,“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又有间接的、长期的和持久的实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的“育人”层面的目标,实现“教书”“育人”两个层次的融会贯通。

四、拓展视野广度

改造客观世界不易,改造主观世界更难。思政课教师还应该具备视野广度。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具备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既展现出思政课教师的境界、格局,又决定思政课教师看问题想事情的高度、深度,直接关系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要教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思政教师要掌握理论联系实际之精髓,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精准结合。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结合点上下功夫,不断修正错误认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善于化理论为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正确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政教师要有“大局观”,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叶知秋的政治敏锐感和洞察力,看得清大势、辨得明大局、分得清大事,真正做到“说得清”“问不住”“难不倒”,自觉抵制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潮、模糊认识、不良现象。同时,自觉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政治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根”与“魂”,永葆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初心和使命感,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壮丽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总之,思政课教师要具备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深入比较中辨析事理,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在润物无声中传播真理,不断学会“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当好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好课、“金课”。

五、提升自律严度

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提升自律严度,做到“自律要严”。始终自律自警是必须把好的第一个关口、守住的第一道防线。思政课教师既要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更要做一个“严格自律”的“师”;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上课下课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课前课后一致。

要成为一个“有德自律”之人,要常怀律己之心。百行德为首。德才兼备,必以德为先。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是自律的重要方面。修养是修身养性、反省自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是自觉。中华传统美德提倡“习于善、敏于事、慎于言、行于思、精于勤、驰于让”,坚持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提升道德修为。修德长才无止境。“德须修也,非修无以厚德,非廉无以立德”。老子就非常“重积德”。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吾之忧也”,“君子忧道不忧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拥有才华却德不配位的人,比庸庸碌碌的人危害更大。司马迁有名言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要成为一个“有德自律”之师,要常怀律己之心。讲台有纪律,课堂有边界。如何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所谓“廉洁自律心无病,求真务实业有成”。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作为思政教师,也应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言,以德立功”,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遵守教学纪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师。

  1. 涵养人格正度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作为“树人”的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涵养人格正度,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做到“人格要正”。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情、气质和能力等内在特征的总和,由此展现出的人格形象也就成为一个人总体的内在品格的外在表达。

教师完整鲜活的人格形象将直接影响整个教育行为的全过程。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都说明了正人先正己的道理。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推崇“正己化人”的力量。“正己化人”这四个字,告诉了我们要想改变他人,使他人向善,必先改变自己,使自己身心端正;如果自己身心不端正,要想改变他人,使他人身心端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大学》中说:“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人格要正”是指思政课教师要有端正的人格,对学生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包括教师在政治、情感、道德、智能等方面的人格以及由此展现出的整体人格形象。

鲜明的政治性和价值导向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方向、政治价值观等的总体表现就是“政治人格”。这是“人格要正”的首要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师人格构成的核心内容。思政课老师要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肃清流毒,要旗帜鲜明批判各种错误的政治观点、政治思潮,敢于正本清源、批判纠偏、划清是非,对错误现象和观点敢于亮剑,敢于大声说“不”,以自己的政治素养和胆识感染学生、教化学生。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的认同和取向是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情感态度总体印象就是教师的“情感人格”。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老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教”与“被教”之间,在“授”与“受”之间搭建情感之桥,实现双向充满真情、热情、激情的真理奔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为有温度,有热度,有亮度的“好”课,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也不是让人昏昏欲睡的催眠曲,更不是让人费解甚至误解的歪理邪说,这是搞好思政教育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的整体道德风貌就是教师的“道德人格”。思政教师的道德中也包含了“自律”和“情感”等方面,思政课教师的道德人格与政治人格其实也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思政课教师当以修身为本,追求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成为道德上“表里如一”“言行如一”“知行合一”的堂堂君子,向学生传达满满的正能量,塑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热情、精力和才华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拼搏者,奋斗者人格形象。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整体综合能力就是教师的智能人格。俗话说“要给我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思政教师应该具备一塘水一湖水,更应该是源头活水。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坚定的信仰引领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涵养人格正度”,实现“人格要正”的不懈追求。

淬炼政治强度,厚植情怀深度,开创思维新度,拓展视野广度,提升自律严度,涵养人格正度,切实把握这六个度,就可以打造一支“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情怀的人谈情怀,让懂思政的人搞思政”的思政教师铁军。(文:熊立荣湖南警察学院)

作者简介:熊立荣,男,汉族,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主要公安教育与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全警勘查背景下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研究”;2020年湖南警察学院思政课题“以案思政--《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思政改革研究”阶段成果。


61e4dbaf27f46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