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情况调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情况调研

朱丹

(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201306 )

摘要:“双循环”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化自信起着重要支柱和精神基因的作用。本次课题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针对性提高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帮助青年大学生将文化自信践行于实际,从中国文化中增强自身文化自信,从而帮助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双循环”“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重点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青年一代的发展与国家所处的国际背景息息相关,而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何在“双循环”大背景下保持文化初心是青年一代的使命。

本课题将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情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并提出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旨在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情况调查

(一)传统文化了解渠道方面

随着科技现代化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了解途径现多以网络媒体及教育教学占主流传播途径,在“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仅仅限制于单一化的教育教学,应当注重交流与思维碰撞。

61e4dbc354d79_html_26d391f8bb14dbd2.png

(二)红色革命文化了解渠道方面

“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通过他人讲述了解和通过政府文化建设(宣传手册、宣传栏)了解的机会较少。在日常交流中同学们宣传、谈论红色革命文化的话题较少。

61e4dbc354d79_html_fee94486004852c3.png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渠道方面

在“双循环“背景下,通过社会实践和通过父母长辈讲述来了解的比例较少。青年大学生愿意通过课程来学习但实践机会少,对于大学生文化教育方向是正确的,但应探索更多新思路、新举措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收。

61e4dbc354d79_html_236f98aa0a4a008.png


  1. “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通过此次调查可得出“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问题,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程度一般,但高度认同其作用,对其感悟丰富,但实践机会少,对外来文化高度包容。

(一)青年大学生对中国文化高度认同

随着国际和地区之间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是贯穿交流的核心要素,在“双循环”背景下保持文化初心是青年一代的使命,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传承和彰显我国优秀文化的动力。大多数大学生在了解中华文化的同时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感到自豪。多数青年大学生理解赞同学习中华文化的意义,认为学习的意义为修身养性,丰富自身文化内涵,为建设文化强国,青年大学生应当助力传承中华文化。

(二)部分青年对中国文化了解程度不深

“双循环”背景下,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种类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中。青年大学生作为吸收培育文化素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各国文化都颇有了解,但对于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刻、不具体,比较模糊。

(三)大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机会少

在文化交流的浪潮中,部分大学生日常学习工作占比过多导致实践机会少。而部分高校限制于单一化的教育教学,不注重教学的“输出”,不了解大学生的中华文化实践情况。应当注重交流与思维碰撞,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并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真正意义上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和建议

(一)媒体宣传方面

在自媒体发展的热潮中,其宣传力度及创意性是不可忽视的,可通过制定专题视频或音频为中华文化以新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青年大学生为新潮媒体的大势受众群体,也需在进行中华文化加强思想把握,以好方法传递好文化。影视媒体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冲击下,夯实时代基础,创新宣传领域,将我国文化及别国文化进行客观宣传,给予青年大学生积极了解各国文化的有效途径,并根据法律法规对宣传内容进行规范。

(二)教育教学方面

减少应试教育对于文化教育的影响,让学生以书本为基础扩展思维,产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挖掘传统文化所涵盖的思想精神,汲取营养与精华部分,减少糟粕与陈旧思想;产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兴趣,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自我提升方面

青年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自觉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推陈出新,建立文化自信,秉承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进一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参观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培养民族自豪感,以红色文化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在“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以传统文化为蓝本,是传统文化以新时代面貌活跃于国际文化交流中,弘扬我国千古流传的优秀文化底蕴,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文化自信。

六、结论

“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情况调研,旨在调查研究在国内国际合作交流的碰撞中青年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程度。因此,文化自信要践行于实践,挖掘夯实文化自信的途径,打造红色基地,创新拓展宣传渠道,将中国文化经过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身体力行赓续传承。


作者简介:朱丹,(1991-3);女;汉;安徽;讲师;硕士研究生;上海电机学院,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