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疫情下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伦理内涵及现实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8
/ 3


论疫情下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伦理内涵及现实体现

王胜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 252000

【摘要】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是医学伦理原则本土化的典范,更是国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基因。疫情下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当代医学伦理中的现实体现愈发突出,继续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伦理内涵有益于提升文化自信和行动自觉,促进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的自觉建设和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医学伦理原则;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疫情;仁;和;精;诚

Ethical Connotation and Realistic Embodiment of the Core Val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the Epidemic

Wang Sheng

Liao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The core val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clude "benevolence, harmony, precision, and honesty". This theory is a model of the localization of medical ethical principles. The 4 aspects of the appeal have jointly participated in building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which is briefly described as "internalizing in the heart, externalizing in action". The importance of principle and 4 branches mentioned above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he epidemic, especially in the reality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ethics. By continuing to explore the ethical connot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achievements of conscious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ization. The author elaborat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self-consciousness of action, and proved the role of core values in promot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cal ethics.

一、选题背景

自清末民国初期起,西医开始逐步取代我国本土中医的地位,成为中国医学的主体[1]。与此同时,西方医学伦理思想也对中国传统的医德思想造成了冲击。在如今医学伦理的教育中,无论是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赫尔辛基宣言》,从建构于社会契约之上的医患关系到建构于自然权利之上的患者自主,还是从医学伦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到基督教伦理学家所倡导的“允许”和“行善”原则,其主流伦理思想和学科话语体系都处处体现了医学伦理学这一学科的舶来性。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阶段性胜利提升了社会对我国医药文化的认可,也使得我们去思考那些蕴藏在中国人思维模式中的文化基因对于抗击疫情的重要意义[2]。继续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伦理思想,有益于新冠疫情下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伦理的反思和学习以及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的自觉建设和发展。本文从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入手,结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探讨其伦理内涵及在本次新冠疫情中的现实体现,从而探索医学伦理原则“本土化”的新思路。

二、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凝练

在“文化自信”和“健康中国”的引领下,关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7月颁布的《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国中医药发【2009】23号)中关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阐释,即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3]。“仁、和、精、诚”四字,具体来说就是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

[4],它们代表了中医诊疗过程中医术与医德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和卓越文明智慧在传统医学伦理层面的集中体现,是医学伦理原则本土化的典型代表。

三、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伦理内涵及在本次疫情中的现实体现

1、“仁”

“仁”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是儒学的最高道德准则,体现了“爱人利人”“以‘仁’为本”的伦理思想。哲学思想中的“仁”化归至医学,便衍生出中医药文化中与“仁”相关的丰富的文化思想。例如,“医者仁心”体现了爱人利人的“仁心”乃从医人立身之本;“医乃仁术”则是对中国古代医学本质的界定,不仅了反映了医学是“生生之道、活人之术”,也表现了古代医家仁者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及济世活人的医德精神。医心“仁”的价值理念与西方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有利原则交相呼应。现代中医诊疗行为规范也包括始终把有利于病人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为病人谋利益,真诚关心以病人健康利益为核心的客观利益和主观利益,提供最优化服务,坚持公益性等[5]。我国医疗卫生规范中处处闪烁着有利原则的光辉,这既是有利原则本土化的表现,更是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中的“仁”在国人基因中打下深刻烙印的彰显。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举国上下全面动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不惜牺牲经济利益,为遏制疫情蔓延奠定了基础。政府、医疗工作者以及民众对疫情有力的应对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直接相关,也与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基因中“仁”的属性密不可分。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面对疫情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包括中医在内的医务人员放弃后方相对安全的环境,承担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和心理压力,不问报酬、不计劳苦,纷纷主动加入到支援武汉疫情的前线,共同抗击疫情。正如孙思邈所言:“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永远以病人健康利益为核心的医务工作者时时刻刻怀有“救苦之心”,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群众筑起“健康防火墙”。中国社会在应对这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从上至下都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以“仁”为本、尊重生命的特质。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文化传统由来已久,与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基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仁”的思想对国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中国与西方抗疫的成果大相径庭。

2、“和”

“和”即和合、和谐、中和,体现了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就哲学角度而言,“和”是自然观上的天人合一以及社会观上的人我合一;就医学角度而言,“和”是健康观上的阴阳平和以及治疗观上的调和致中。传统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防治理论和实践方法。回望历史,中医和疫病的抗争从没有停止过。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有文献记载到清末的2000多年里,国内曾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6]。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总结出了一套认识疫病的理论,根据环境及病情的变化制定不同疗法,开创了辨证施治疫病的理念。此后,经过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努力探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了认识和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系统论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正确思想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疫情爆发之初,我国积极寻找新冠病毒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社会上“抵制野味”“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中医防治疫病“天人合一”的理论启示我们控制疫情不仅需要人类观察症状本身,更需要人类去认识疾病背后那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病原体和宿主。只有懂得保护生命、尊重自然,才能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共发展,实现“和”之道。

3、“精”

“精”即精勤、精细、精准,体现了精勤不倦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明代徐春甫曾言:“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裴一中在《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因此,只有医术“精”,才能不“害人误世”,体现了“精”对于医疗工作者在医疗行为中践行不伤害原则的重要意义[7]

疫情下,防疫一线的医疗工作者精勤、精细、精准的精神,对于打赢这场新冠病毒反击战至关重要。此次疫情在多地反弹说明,新冠肺炎病毒无孔不入,防控难度极大,稍有疏漏就可能功亏一篑。防疫人员正是用这种“至精至微”的态度做好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把疫情防控网织密织细,不让病毒有可乘之机,为常态化防控提供了保障。新冠肺炎的病情变幻莫测,医护人员要时刻观察发热门诊的动态,详细观测隔离病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医护人员平日里精勤不倦、严谨审慎的从业态度,换来了临事不惑、精准施策的处置能力。抗击疫情的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精”的重要意义。

4、“诚”

“诚”,即诚信、诚挚、诚敬。《礼记·中庸》曰“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也是医者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医德“诚”是医心“仁”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为心胸慈悲、诚敬公正地为病患服务。医者应当诚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患者,志存救济而不瞻前顾后,在同样有医疗需要的病人,不受种族、性别、职业、年龄的限制,应给予同等的医疗服务。

在疫情期间,我国用国家财政支付全部确诊患者的医保以外的治疗费用,财政部明确提出“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8],展现了在提供医疗保障时国家对待所有的公民的诚挚与公平。在武汉疫情最危急的时候仍然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治愈出院就证明了我国医疗服务的公正性。反观国外,英国曾经制定过分配医疗资源的“三贤士计划”:医院的3名高级医师将共同决策分配病床和呼吸机等抢救的瓶颈资源。分配标准则是按照治愈的可能性大小来计算的。按照此计划,老年患者以及原来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愈评估上就很难取得高分从而获得优先救助[9]。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程序筛选出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来保证医疗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全然放弃高龄患者无疑让民众看不到医疗服务的诚意所在,民怨四起在所难免。疫情下,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的“诚”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文化基因对于保障医疗服务公平公正的重要意义,也让我们深刻反思医疗资源紧缺时延续医疗公平的合理途径。

四、总结和展望

在疫情下,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为当代医疗行业提供了一套积极有效的价值体系和伦理规范,其丰富的伦理内涵及重要的现实意义证明了用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滋养国内医学伦理学的成长、推进医学伦理学本土化建设的可行性,也为世界各国医学伦理的建设提供了鲜活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