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4
/ 2

【摘要】目的:研究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本研究常规组患者配合度洛西汀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HAMD评分,以及自杀意念评分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HAMD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自杀意念评分结果差于实验组(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度洛西汀;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效果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兴趣减低,以及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等,患者还伴有睡眠较差、饮食较差,焦虑、担忧等症,会突然感觉到全身性不适,严重情况下还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临床中诊断患者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主要躯体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1]。临床治疗抑郁症通常给予患者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但是治疗效果局限。采用度洛西汀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度洛西汀是一种抗焦虑、抑郁药,主要作用为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双通道,因此疗效比较显著[2]。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常规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40.22±2.35)岁,病程1-8年,平均(4.35±0.25)年;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42.58±1.29)岁,病程1-12-年,平均(6.27±1.33)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性抗抑郁药物治疗,采用度洛西汀(厂家: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61261)治疗,吞服,不要咀嚼和压碎。服用剂量为60mg/日,按照一日一次或30mg一日二次口服。

实验组: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评估患者抑郁状态,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认知心理干预均是由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精神科护理人员担任。认知心理干预方法为个体辅导,认知行为干预为针对性干预。

2.在开展认知干预前,护理者为患者和家属宣教干预相关内容,并讲解干预的重要性与工作流程,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3.将患者送至治疗诊室,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半小时的放松锻炼,并配合进行角色扮演,娱乐健身等活动。

4.组织患者进行病友间的交流,做好患者间沟通,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社会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等。

每日为患者提供干预护理,每日进行半小时,每周做三次,持续进行5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量表评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量表分为5个级别,分别是无、轻度、中度、重度、非常严重,评分为0-4分,分数越高,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

患者自杀意念评分:使用QSA(自杀态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对自杀意念,评分为2.5-3.5分,≤2.5分为自杀意念较强;≥3.5分为否定自杀态度。>2.5分且<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pacer.gif±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HAMD评分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周、4周、7周实验组评分结果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对比两组HAMD评分[n/(%)]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2周

干预后4周

干预后7周

常规组

40

39.57±5.68

36.35±3.11

26.77±2.36

19.32±2.17

实验组

40

39.89±5.59

33.22±3.45

24.33±2.12

11.07±2.01

t


0.254

4.262

4.864

17.640

P


0.800

0.000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自杀意念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有明显变化,且各项评分优于常规组。详见表2:

2两组患者自杀意念评分[(spacer.gif±s)分]

组别

n

对自杀行为性质认知

对自杀者态度

对自杀者家属态度

对安乐死的态度

常规组

40

2.98±0.87

2.12±0.33

1.32±0.25

3.25±0.87

实验组

40

2.01±0.12

1.33±0.12

0.34±0.05

2.32±0.24

t


6.985

14.229

24.311

6.517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近年来,抑郁症患者不断增长,引起了社会及医学的高度关注。结合抑郁症患者的发病机制来看,当前临床并未给出确切的说明,但证明与遗传有较大的关联,有抑郁症家族史患者可高出常人30余倍[3]。同时,抑郁症患者发病因素还与患者心理状态、生活环境,以及意外事件等相关。结合以往研究来看,治疗抑郁症患者多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疗,并适当配合心理干预措施,以此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状态,促进患者康复[4]。但是,单一的药物治疗以及简单的心理治疗难以满足患者抗抑郁需求,所以需要采取有效干预护理措施和药物联合治疗,才能提升干预水平。

采用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干预抑郁症患者每日行为,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社会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经过持续治疗后,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患者抑郁症状,降低患者HAMD评分,以及降低患者自杀意念评分,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国平,赵琼仙,董青.度洛西汀联合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4):65-67.

[2]刘娜.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6):99-101.

[3]吴苹苹,林芳彬.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和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0):4642-4645.

[4]哈保卫,杨拥军.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