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力的影响和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0
/ 3

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力的影响和疗效观察

汤美羹

梅河口市中心医院   135000

【摘 要】目的探讨单一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力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足月妊娠分娩的产妇,经与患者详细讲述病情和治疗方法后,征求患者意见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行单一盆底肌训练即Kegel运动;观察组33例行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漏尿量、盆底肌力、尿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漏尿量、盆底肌力和尿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漏尿量、盆底肌力和尿动力学康复效果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训练可以改善盆底肌力,改善漏尿和尿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比单一盆底肌训练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盆底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力 康复

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且给患者本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妊娠和分娩是影响盆底肌功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功能康复,避免日后发生严重的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方式对产后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训练,将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足月妊娠分娩的产妇,入选标准为:经阴道分娩;产后42天后复诊的产妇;恶露干净;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认知能力正常。所有产妇均经妇科检查除外生殖泌尿系统急性炎症,并行盆底肌力测定。排除标准:既往有盆腔手术史;有泌尿系统疾病史;合并膀胱阴道瘘者;伴长期便秘或腹泻者;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期高血压;有精神病史;随访脱落者。入选产妇共66例,年龄在21-35岁间,≤25岁13例,26~30岁33例,31~35岁20例。经与患者详细讲述病情和治疗方法后,征求患者意见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行单一盆底肌训练即Kegel运动,观察组33例行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2组产妇年龄、产次、分娩方式、产妇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产妇体重指数、生活习惯、新生儿体重情况等无统计学差异。

1.2 仪器 采用XFT-0010EA型无线盆底肌刺激仪(便携式小型设备,由深圳市讯丰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个患者分发一台自行保管,由护士指导操作使用。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1.3.1.1 对照 (盆底肌训练组) 根据患者盆底肌具体功能状况制定具体干预措施,包括收缩力锻炼、腹压和盆底肌唤醒3个部分,治疗前嘱咐患者将尿液排空,取截石位,下肢呈弯曲状态,全身放松,指导患者控制肛门的收缩及放松频率,吸气时收缩,呼气时放松,其频率与呼吸频率一致,且避免腹肌与臀肌连带运动,收缩、放松一次约为 5~10s, 每次训练30min左右,3次/d,治疗6周。

1.3.1.2 观察 (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组)

患者在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盆底肌训练后,再给予电刺激治疗。根据患者盆底肌具体功能状况,将电刺激频率设置为10~50Hz,脉冲宽度100~300μs,将阴道探头缓慢置入阴道内,在手机APP上操作界面,电流强度视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使患者能感受到盆底肌肉跳动和收缩,且无疼痛感觉为最佳程度,指导患者在电刺激同时主动收缩会阴,每次刺激5s,每两次中间间隔5s, 治疗时间为20-30min,3-5次每周,治疗6周。

1.3.2 观察指标 ①盆底肌力: 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对盆底肌力进行手测评估,总分5分,分数与盆底肌力水平成正比。②漏尿量: 采用 1h尿垫试验法评估两组漏尿量,于开始前排空膀胱,对干燥尿垫称重后放置于会阴处,于15min内将500ml水饮用完并卧床休息,随后进行上下台阶运动, 持续时间30min,最后进行坐立10次、用力咳嗽10次、进行1min匀速慢跑、拾取地面上的小物体5个,自来水洗,1min,重复上述运动至15min时长,结束后取出尿垫进行称重,测得于干燥尿垫的差值。③尿动力学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应用尿动力学检测分析仪评估两组膀胱顺应性( BC) 、腹压漏尿点压力 (ALPP) 、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④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 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每个维度,0~100分,共8个维度,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疗效与评定标准 显效: 盆腔肌收缩时间>5s,患者能够自行控制排尿,腹压增高时无尿液溢出,生活恢复正常; 有效: 盆腔肌收缩时间为3~5s,失禁症状好转,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腹压增高时偶有尿液溢出,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无效: 盆腔肌收缩时间<3s,症状无明显改善,尿液溢出次数无明显减少,无法控制排尿,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x 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选择 χ2 检验对计数资料(%) 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x±s)表示进行 t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n=33]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值

观察组

18(54.55)

13(39.39)

2(6.06)

31(93.94)

对照组

12(36.36)

13(39.39)

8(24.24)

25(75.76)

χ2

4.243

P

0.039

2.2  两组尿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尿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C、ALPP、MUCP值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BC、ALPP、MUCP指标对比( cmH2O,x±sn=33)

组别

MUCP值

BC

ALP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72.17±5.20

94.21±6.33

39.55±3.12

51.99±4.46

82.11±7.00

108.21±9.53

对照组

72.12±4.99

86.86±5.81

39.32±3.06

46.45±4.24

81.58±6.69

98.89±8.28

t值

0.040

4.914

0.302

5.172

0.154

4.241

P值

0.968

0.000

0.763

0.000

0.878

0.000

2.3  两组盆底肌力和漏尿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评分和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较对照组更好,漏尿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

表3 两组盆底肌力评分、漏尿量对比( x±sn =33)

组别

盆底肌力(分)

漏尿量(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85±0.59

4.32±1.03

7.76±1.22

2.34±0.49

对照组

2.76±0.57

3.33±0.62

7.42±1.16

3.92±0.78

t值

0.630

4.731

1.160

9.853

P值

0.531

0.000

0.250

0.000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分,x±sn =33)

组别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总体健康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活力

观察组

70.36±6.25

69.25±5.95

75.03±6.71

69.66±5.36

72.03±6.34

72.61±6.46

71.34±6.28

70.03±6.11

对照组

62.00±5.11

59.77±4.97

65.16±5.62

61.38±5.02

63.98±5.20

63.93±5.53

63.02±5.24

61.93±5.03

t

5.949

7.281

6.478

6.477

5.640

5.864

5.844

5.880

P

0.000

0.763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3.1 妊娠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  

女性盆底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其中。盆底的肌肉群、筋膜、韧带及神经构成了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它们互相支持和作用,承托并保持着子宫、膀胱和直肠的正常位置。妊娠时随着子宫体积的不断加大,子宫的重量逐渐增加,子宫在盆腔内的位置几乎变成了垂直状态,胎头会直接压迫、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部分,从而导致盆底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另外,孕妇的体重的增加使其腹内压逐渐增加,刺激肛提肌收缩力增强,使得肛提肌处于一种超负荷的收缩状态,从而导致肌组织缺血、变性、萎缩、盆底肌无力,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孕期激素的变化,如雌激素、孕激素、松弛素都对盆底肌纤维的胶原也构成一定的影响,而胶原的含量、形态、构成等因素直接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支持力和弹力,从而导致盆底肌力的下降。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软产道及周围的盆底组织极度扩张,特别是胎儿头围偏大、第二产程延长和需助产分娩者,使盆底肌纤维、韧带、筋膜和神经等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到不可避免的牵拉,造成肛提肌损伤。另外,临产和阴道分娩的机械损伤也会改变括约肌的功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妊娠和分娩造成的盆底神经、肌肉、结缔组织的损伤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盆底肌肉松弛会使产妇对兴奋点的敏感度下降,影响产后性生活质量,从而影响家庭的和谐。因此,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3.2 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改善性生活的质量,从而整体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和身心健康。1940年Arnold Kegel医生提出了Kegel训练法来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在此基础上生物反馈技术、电刺激等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其工作原理是:①通过应用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受损伤的盆底肌肉,使之有节律地收缩,从而得到被动锻炼,强化整个骨盆底肌群,进而增加肌力。②电刺激还能提高神经肌 肉的兴奋性,唤醒部分因为受压而功能受损的神经,促进其功能的恢复。研究表明电刺激治疗是手术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最佳手段,能被动的锻炼肌力,预防肌肉萎缩,使神经功能恢复。③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兴奋交感通路并抑制非交感通路,降低逼尿肌的兴奋性,抑制膀胱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加强储尿能力。 ④ 电刺激通过使盆底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来缓解肌痉挛引起的疼痛,诱导治疗性的反应或者调节下尿路功能的异常。

3.3 种不同方法对产妇盆底肌力的疗效比较

本次研究运用盆底肌训练、盆底电刺激及两者联合治疗盆底肌6周,效果均显著,而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盆底肌训练。说明经过较长时间后,联合治疗使盆底的肌肉不间断的得到训练,增强了提肛肌及其他盆底诸肌以及尿道周围横纹肌的功能,加强了对尿道和膀胱颈的支撑作用,提高尿道闭合压。而且反复的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的结合使患者形成了条件反射,从而达到患者在没有生物反馈设备的帮助下自主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的目的,使阴道的张力和弹性及盆底的肌力恢复到最佳状态,降低了今后发生 POP和SUI的概率,有效地提高了性生活的质量。

本研究为产后早期寻求更好盆底康复训练方法提供了依据,在工作中我们应更重视对不同产妇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4 参考文献

[1]万丽,孙金燕,顾银燕, 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21,23(2):194-197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5):289-293.

[3]齐小文,单娟,彭蕾,等,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风险预测因素的综合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5):29-32.

[4]刘昵,尹婵,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3):411-413

[5]夏欢,雌激素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6):97-98.

[6]杨欣,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8):20-21,98

[7]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55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