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工程领域,大体积混凝土因其结构厚实、强度高、承载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基础、高层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重要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极易产生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成为建筑施工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的实施步骤与关键控制点,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用性。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往往需要多次浇筑,每次浇筑间隙要等待混凝土硬化,再进行下一次浇筑,这种方法不仅施工周期长、效率低,而且在多次浇筑的接缝处易产生冷缝,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无缝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无缝施工指在一次连续地浇筑过程中完成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其原理是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控制,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在不同浇筑层之间产生明显的接缝或冷缝。该技术可以减少分层界面处理的步骤,简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1 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的实施步骤
1.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阶段,需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图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查内容包括结构尺寸、钢筋配置、预埋件位置等,特别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设计,需特别注意温度钢筋的布置及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的位置设定,以确保后续施工能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1.2模板与钢筋工程
模板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的支撑工具,需满足高强度、大刚度、表面平整光滑的要求。高强度确保模板能承受浇筑时的侧压力,避免变形破坏;大刚度保证浇筑后形状尺寸准确;表面平整光滑则直接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钢筋配置与绑扎需严格遵循设计要求,确保规格、数量、间距、位置无误,绑扎牢固可靠,保护层厚度控制得当,采用专用垫块或卡具调整,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及耐久性。预埋件安装位置需精确,固定牢固,表面清洁防锈,防止浇筑时位移、脱落或污染,确保连接固定功能及耐久性。
1.3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中,浇筑与振捣及抹压修整至关重要。实施时,施工人员可采用分段定点、薄层浇筑法,即将浇筑区合理分段,逐层浇筑,每层厚度300-500mm,确保混凝土均匀分布、密实,避免温度梯度大、应力集中导致裂缝,保证连续浇筑无冷缝,提升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1]。振捣作业时,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或平板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振捣半径1.5倍,振捣至混凝土表面无气泡、泛浆,需均匀有力,避免漏振或过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性。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抹压与修整,用木抹子或铁抹子反复抹压,使表面平整光滑,排除气泡和多余水分,提高密实度和强度。修整则修补表面缺陷,如填补孔洞、打磨不平整处,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美观,提升建筑质量。
1.4温度控制与养护
鉴于单次浇筑的混凝土体量庞大,其表面与内部往往存在显著的温差,故而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护措施,以缓解温差引发的裂缝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养护举措主要包括铺设塑料薄膜与保温层。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需立即于其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有效锁住水分,防止过度蒸发。紧接着,在薄膜之上铺设一层适当厚度的保温材料,诸如防水岩棉被等,为混凝土穿上“保暖外衣”。保温材料的厚度需依据环境温度及混凝土温度的变化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保温效果。养护期间,施工人员则需密切关注养护覆盖层的完好程度及保温实效,确保混凝土养护的质量不打折扣,与此同时维持养护环境的湿度与温度于稳定状态。
2 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施工中运用要点
2.1水泥的选择及配比
鉴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时会产生巨量的热能,若所选水泥导热性能欠佳,无法有效排出这些热能,便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不均,进而引发裂缝问题,施工中可采用中低热水泥,以有效释放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在实际施工操作中,为精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泥的水化热特性来实现。例如,在工程项目在详尽对比锦西普硅水泥425#、中热水泥425#以及低热水泥425#的水化热表现,以此为基础决定采用中热水泥何种型号水泥进行一次性浇筑。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还可以科学掺入矿粉和粉煤灰等掺合料,这些掺合料的用量比例需依据具体施工条件灵活调整,并通过严谨的配合比试验来确定最佳配比,以确保混凝土性能的最优化[2]。
2.2浇筑过程的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住宅建筑施工领域,对浇筑过程的控制要求极为严格。首先,确保浇筑的连续性至关重要,这是防止冷缝产生的关键。施工人员需精准把握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合理安排浇筑速度,确保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推进紧密衔接,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限制,从而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次,振捣作为提升混凝土密实度和均匀性的核心环节,在浇筑过程中同样不容忽视。振捣设备的选择与使用需结合梁、墩、墙等具体结构特点,确保振捣效果最大化。振捣棒应垂直插入混凝土表面,并保持每次插入深度的一致性,振捣时间则需精准控制,直至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且不再下沉,以此促进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此外,在浇筑接近顶部时,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刮平和木抹子打压处理,是防止表面裂缝产生的有效手段,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确保其在浇筑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2.3质量检查与验收
在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质量监控与评估贯穿始终。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精确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与扩展度,确保其在浇筑时具备理想的流动性和结构稳定性;同时,精心制作抗压强度试块,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指定龄期后进行试验,以此全面评估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浇筑阶段,施工人员应严格监控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均匀分布,避免应力集中;同时,注重振捣质量,消除气泡与空洞,提升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整体强度。此外,通过预埋的温度传感器,施工人员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并据此灵活调整冷却措施,如调节冷却水流量与温度,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预防裂缝产生。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执行严格的表面质量检查,全面排查裂缝与蜂窝麻面等潜在缺陷,一旦发现立即采取修复措施,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与美观性[3]。随后,进行抗压强度复检,将实际强度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确保混凝土整体质量达标。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合理的浇筑与振捣工艺、加强温度控制与养护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为建筑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友军.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佛山陶瓷,2024,34(6):151-153.
[2]武小勇.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J].建筑与装饰,2024(6):139-141.
[3]齐青天.房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分析[J].佛山陶瓷,2024,34(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