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关键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关键技术探究

姜丽

内蒙古盛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现浇箱梁作为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结构,其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提高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探讨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的关键技术,包括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浇筑与振捣、预应力施工以及支架拆除等多个核心环节。通过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解析,揭示确保现浇箱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要点,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梁;现浇箱梁;支架

公路桥梁工程在现代化城市与乡村的交通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连接地域的纽带,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桥梁工程中的现浇梁结构,因具有结构稳定、施工灵活等优势,在公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为在提高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效率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本文详细探讨现浇箱梁关键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推动我国交通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1.工程概况

某公路桥梁现浇箱梁共计8联,其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4联,普通箱梁4联。具体分布为:主线1联、E匝道3联为预应力箱梁;B匝道4联为普通箱梁,混凝土强度为C50。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按桥梁总体施工安排,考虑两个循环施工完成全部8联现浇梁。

2.现浇箱梁施工流程

支架地基处理→搭设碗扣件支架→支架预压→支座安装→底模安装→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和预应力筋→侧模安装→浇筑底板、腹板混凝土→安装顶板模板→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混凝土→养护→张拉预应力筋→压浆封锚→箱梁第二次施工区域支座安装→底模安装→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和预应力筋→侧模安装→浇筑底板、腹板混凝土→安装顶板模板→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混凝土→养护→张拉预应力筋→压浆封锚→拆除支架。

3.关键技术

3.1 支架地基处理

彻底清除排水沟内的泥土和疏松物质,在其上铺设一层小石子,石子间距约为50cm,且略低于周围地面,以确保排水顺畅。利用压路机进行分层压实作业,直至地基达到稳固状态,有效避免沉陷现象。为保障桥梁上下道路与既有道路的平顺衔接,地基中掺入6%的石灰进行加固,压实度需达到93%,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约3%的坡度(上下坡度差不超过1%),以确保行车安全。

利用挖掘机对桥梁周边区域的地基进行平整处理,随后铺设30cm厚土层,并加入10%的生石灰粉进行混合,通过压缩试验验证,该混合土层的压实度可达90%。考虑到降雨对路基压实度的影响,将压实度控制标准提高至93%,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3.2 支架搭设

支架搭设时,技术人员需要先沿横梁中部绘制出方形标记线,并用白色石灰进行标示。在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碗扣式支架,确保支架的稳定性。

支架的搭设需严格按照立杆定位进行,柱顶铺设5cm厚的垫板,确保垫板与柱子中心线对齐,且底座衬垫稳固、光滑。支架的布置采用垂直和水平两种方式,安装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各立柱的方位和倾斜角,避免支架间产生错位。在搭建高层支架前,必须对基础进行夯实处理[1]。碗扣支架与对角板通过扣环固定连接,再用木板进行加固。通过调节支架外伸间距,使用篮框顶升支架并加固,降低施工难度。

3.3 纵横梁安装

上支柱高度调整完毕后,安装纵横梁。面板尺寸为10cm×15cm,纵向木板尺寸为10cm×10cm,间距为30cm。梁的长度需根据桥梁宽度进行定制,一般高出上部墙边0.5m。

3.4 预压支架科学化

预压支架的施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加载。首次加载和第二次加载的比例均为30%左右,第三次加载比例为40%左右。在预压过程中,需选择合适的观测点,通常位于桥面的1/4至1/2位置,并在每个观测点设置左、中、右三个方向的观测方向。基础沉降的观测主要基于一个水平面进行。施工过程中,需精确监控桩顶高度,并记录相关数据,由监理人员进行实地检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完成第一个周期的预压后,若连续2h内沉降量均小于3㎜且无明显下沉趋势,则可进行第二、三个周期的加载施工。经最后一次加载测试后,若无明显沉降且得到监理批准,方可进行卸载作业。卸载时,将沙袋放置在支架上,利用起重机逐步提起沙袋,并持续观察、精确测量。

3.5 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材料,每个面上粘贴绝缘胶以防止漏浆。为确保侧模不会砸到下模具,梁底两侧的模板需高出梁底边缘5cm,且不影响下模具的支撑。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模板安装。浇筑时,用海绵填充模缝以防止漏水。

模板间的错距应控制在1㎜以内,上下两面对齐,以避免产生误差。模板就位后,需对其平面位置进行确定,并对纵、横向高程进行综合检验[2]

3.6 钢筋加工与安装

第一,对进场钢筋进行全面检查,涵盖制造商资质、品牌标识、规格型号、级别分类及种类确认,并按类别有序归置。

第二。钢筋铺设时,需铺设木板进行隔离,以防潮湿侵蚀,同时覆盖薄纱条,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导致的锈蚀问题。

第三,设置配套的混凝土保护层,如保护层垫块等,均需严格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结构安全。

第四,在焊接过程中,需合理调控焊接电流,避免“咬边”、“夹渣”等缺陷,确保焊接质量[3]

第五,焊接完成后,需彻底清理焊接部位,并进行团队内部自检与互检,最终提交至主管工程师进行专项审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7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技术

本工程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42.5,出厂前需按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检测,确保质量达标。为保持面板色彩一致,要求供应商按指定配比提供砂石与水泥。

浇筑前,需彻底清理钢筋表面,可采用吸尘器吸尘后,再用清水冲洗四次。浇筑时,采用两台水泵从中间向两侧同步进行。浇筑顺序为先底板、腹板,再加强板上部;二次浇筑则集中于屋面及侧面,确保浇筑过程的一致性与对称性。

在浇筑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模板与钢筋的间距控制,一般为6~9cm,以防钢筋刺破模板。同时,加强筋应紧贴张拉齿缝周边,确保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需避免漏振与过振,以防混凝土产生空洞或灰浆脱落。

3.8 预应力施工技术

预应力施工前,需对现场安装的预锚器进行强度与型线检验,确保技术参数符合规范要求。张拉施工时,需对所用千斤顶进行校验,并记录校验结果。

张拉完成后,需及时锚固,以防渗漏影响灌浆工程。锚固前,需在锚垫板与锚固部位涂抹PU型防水涂料。灌浆时,需适当调节钢筋配筋率,避免不良影响。同时,需确保连续注浆,待锚杆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负压灌浆,直至无泥浆溢出为止。

3.9 支架拆除技术

在张拉与灌浆均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支架拆除。拆除工作主要依赖人工操作,辅以机械起吊。拆除过程中,需保持构件对称性,以防应力不均导致开裂。

拆除顺序从上至下,先稳固立柱,再拆除紧固螺钉。拆除剪撑与大横条时,需先卸下中间扣环,再逐步拆除。拆除标准节时,需在中部增设临时支架,以防整体扭转。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聚焦于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的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期望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为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庆锋. 市政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关键技术探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3, 22 (22): 126-129.

[2]邱增睿. 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施工技术研究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2, (15):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