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安全防护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安全防护的探讨

凌海

安徽鸿路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233600

摘要:在建筑领域快速发展的当下,钢结构工程备受瞩目。其施工具有高空与交叉作业频繁、构件吊运复杂等特性,由此引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大量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阻碍工程顺利开展。故而,对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防护展开深入研究,探寻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与管理策略,成为保障工程安全推进、促进行业稳健发展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安全防护

言: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工程以其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环保性能好等优点在各类建筑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钢结构工程施工多为露天、高空作业,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若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钢结构施工的特点

其一,高空作业多,钢构件常在高处安装连接,作业人员面临较大坠落风险。其二,构件吊运要求高,因其重量大、形状复杂,需专业设备与熟练人员操作,否则易引发吊运事故。其三,施工交叉作业频繁,钢结构安装、焊接、涂装等多工种同时作业,易产生物体打击与碰撞危险。其四,施工精度控制严格,安装偏差可能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与建筑功能。其五,施工速度快,工厂预制与现场安装相结合可大幅缩短工期。其六,受环境影响大,风雨、温度变化等可能干扰施工进度与质量,如大风天气不利于构件吊装,低温环境影响焊接质量等。

2钢结构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2.1高处坠落

在钢结构施工中,高处坠落是极为突出的安全隐患。钢结构建筑往往具有较大高度,施工人员在进行钢柱钢梁安装、焊接以及在高空平台行走和作业转换时,所处位置距地面较高。若安全防护设施存在漏洞,比如脚手架搭建不规范、安全网有破损或未按要求满挂、安全带质量不佳或佩戴方式错误、登高梯具不稳固等,都可能使施工人员失去有效保护。一旦失足或因外力作用失去平衡,就会从高处坠落,导致重伤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工程的顺利推进。

2.2物体打击风险

钢结构施工期间,物体打击风险不容小觑。在构件吊运环节,倘若起吊绳索磨损未及时更换、吊钩防脱装置失灵或者捆绑方式不当,构件在起吊、转运过程中就极易发生滑落。而在高空安装作业时,工具放置不稳、螺栓螺母等小部件遗落,以及交叉作业场景下,上层施工产生的废料、未固定好的材料等都可能从高处坠落。这些坠落的物体具有较大的冲击力与破坏力,下方作业人员一旦躲闪不及,就会被击中身体,造成骨折、颅脑损伤等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2.3机械伤害威胁

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机械伤害威胁时刻存在。施工所用到的各类机械设备,如起重机、电焊机、切割机、钻孔机等,若其安全防护装置如皮带轮防护罩、锯片保护罩缺失或损坏,操作人员的身体部位就容易接触到高速运转的机械部件,从而发生卷入、挤压、切割等危险。同时,部分操作人员未经过严格培训,对设备操作流程不熟悉,在设备运行时进行违规操作,例如伸手清理刀具附近的杂物、在起重机吊运重物下方停留或穿行等,这些行为都大大增加了机械伤害发生的概率,可能导致操作人员肢体残疾甚至失去生命,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与进度。

2.4电气伤害

钢结构施工中的电气伤害隐患较为常见。施工场地大量使用电焊机、电动工具等电气设备,若电气线路敷设杂乱,存在破损、老化、接头松动等情况,绝缘性能降低,极易引发漏电。当施工人员在潮湿环境或金属构架上操作,且未采取有效的绝缘防护措施,如未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一旦接触漏电设备,电流就会通过人体,造成触电事故。严重的触电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呼吸麻痹等致命后果,同时电气事故还可能引发火灾,进一步扩大事故危害范围,危及整个施工现场的人员与财产安全。

3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安全防护举措

3.1完善防护设施搭建

完善防护设施搭建是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的关键。首先,应在建筑物四周及内部高空作业区域规范安装安全网,安全网的网目大小、材质强度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且要与结构可靠连接,确保能有效承接坠落物。在钢平台、楼梯、临边等部位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不低于1.2m,采用坚固材料制作,横杆间距不大于0.5m,并安装牢固的挡脚板。为高空作业人员配备质量合格的安全带,设置足够且稳固的挂点,方便作业人员安全移动。同时,搭建安全通道,通道顶部采用双层防护,上层为木板或钢板,下层为安全网,两侧设置防护栏杆,保障人员进出施工现场的安全,减少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风险。

3.2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对钢结构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在入场阶段,针对新员工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涵盖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常见安全风险及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视频演示等直观方式,提升其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参与安全培训课程,根据施工进度和不同工种特点,如焊工、起重工、安装工等,有针对性地讲解专业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焊接安全要点、起重设备操作规程等。此外,不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模拟火灾、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场景,训练施工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冷静应对,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3.3规范机械设备管理

规范机械设备管理在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中不可或缺。首先,依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等因素精准选型机械设备,确保其性能与施工需求高度匹配。在设备安装环节,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操作,保证基础稳固、部件连接紧密、安全装置齐全有效。例如起重机的安装,要对塔身垂直度、起升高度限位器等进行细致调试。日常使用时,建立设备巡检制度,定期检查机械的关键部位、安全防护设施,如电焊机的二次降压保护装置、切割机的防护罩等是否完好。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与考核,要求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行为,同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及时处理故障隐患,保障机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4严格电气系统管控

严格电气系统管控是保障钢结构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施工前,要依据现场用电需求精心规划电气线路布局,确保线路走向合理、敷设规范,严禁私拉乱接现象。选用质量合格、规格适配的电线电缆,并保证其绝缘性能良好。配电箱、开关箱应具备防雨、防尘、防触电功能,且标识清晰准确,内部电器元件灵敏可靠。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接地与接零保护检测,确保其有效性。特别在潮湿、金属容器等特殊作业环境中,要求施工人员务必穿戴齐全且合格的绝缘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同时加强对电气设备使用过程的监督,防止因电气故障引发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

3.5强化安全监督检查机制

强化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可有效提升钢结构施工安全水平。设立专业的安全监督小组,每日深入施工现场巡查,重点检查防护设施是否完备有效、施工人员是否规范操作、机械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定期开展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详细记录并分类分级。建立隐患整改跟踪台账,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期限,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彻底整改。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如安装监控摄像头远程监控施工关键区域,利用安全管理软件记录检查情况与整改过程,实现安全监督检查的高效化与精准化。

结语

据上文分析可知,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安全防护管理是重中之重。通过深入剖析施工特点与安全隐患,实施完善的防护举措、强化人员培训、规范设备与电气管理以及严格监督检查等多方面措施,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与工程顺利推进。但安全管理需持续优化,紧跟行业发展,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与技术应用,为钢结构施工筑牢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张瑞鹏.安全管理在钢结构厂房施工过程中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0(2):115-116.

[2]席红兵,李强.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21(1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