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数字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协调和管理。传统的人工操作和纸质文件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管理的需求,因此,引入现代数字信息化技术已成必然趋势。基于此,以下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探索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意义重大,不同管理主体的工作目的、态度与内容存在明显差异,从主体视角出发,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是实施有针对性、高质量工程管理的必要前提。业主单位开展的建筑工程管理,应当以全方位管理为落脚点,以提高整体质量与项目综合效益为目标,实施精准管理,并结合时代背景,做好专业化、信息化、高效化管理,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1信息化管理概念
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常规的管理工作中,采用数字信息化技术进行高效收集、存储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进而以科学的方法全方位管理工程安全、质量、成本等。现代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具灵活性,可关注到建筑工程各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从而以科学的管理思想为指导,采取具有可行性的管理措施,做到全面管理。在现代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存在总控模块,并根据管理目标细分为多个管理子系统,进而全方位管理建筑工程。数据库和子系统存在密切联系,可高效传递与交换数据,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发挥出数据的应用价值,且各自均被总控制模块协同管理。现代数字信息化管理涉及到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彼此间存在关联,例如,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质量缺陷的出现,以便按照进度计划有条不紊地施工,从而防止因返工而延误工期。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加快进度后,则能节约资源投入,降低建造成本以及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因此,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涵盖各项关键因素,彼此间可保持协调,在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后,能相互促进,进而顺利实现建筑工程的各项目标。
2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
2.1信息集成性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信息集成性的特点。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各类信息分散于不同部门和文档中,而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起来。从项目规划阶段的设计图纸、预算数据,到施工阶段的进度、质量、安全信息,再到竣工后的运维资料等,都被整合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例如,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将建筑的三维模型与各种工程信息集成,各方人员能随时获取所需信息,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实现对建筑工程全方位、动态的管理。
2.2实时性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时性特点非常突出。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如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可以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数据。例如,在施工现场安装的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湿度,塔吊的运行状态等信息。这些数据会即时传输到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决策。无论是进度的偏差、质量的异常还是安全隐患,都能在第一时间被察觉并处理,从而有效提高工程管理的及时性和精准性,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2.3可视化
可视化是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特点。借助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如3D建模、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将抽象的工程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或场景。以BIM技术为例,它可以构建出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施工人员可以直观地看到建筑的结构布局、管道走向等。在项目汇报或沟通时,通过可视化展示能让各方人员更好地理解工程情况。同时,利用VR和AR技术,还能进行虚拟漫游、施工模拟等操作,提前发现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沟通效率和工程质量。
3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
3.1完善信息化管埋体系
确保流程顺畅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保障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高效运行的关键。需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划分清晰的管理层级与职责分工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并减少沟通成本。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确保各环节衔接紧密、信息流通顺畅。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与规范是确保信息一致性与准确性的基础。建筑工程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与自身需求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涵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共享等各个环节。同时加强对标准的宣传与培训确保全体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化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筑工程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定期审计等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同时加强对外部威胁的监测与防范能力确保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不受侵害。此外还需注重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优化。通过定期评估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收集用户反馈与意见,及时调整优化管理流程与技术手段确保管理体系始终适应项目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
3.2建筑工程设施管理信息化
设施管理信息化是建筑工程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建筑完成并投入运营后,其价值更为凸显。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建筑设施的高效管理和维护,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并预防设备故障,从而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洞察,优化维护策略,如基于使用频率和磨损情况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进一步提高维护效率。在一些先进的智能建筑中,设施管理信息化甚至可以与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结合,实现能效优化,降低能耗成本。例如,新加坡的“智慧国”项目就展示了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建筑的高效运维,为全球树立了典范。
3.3开发信息化技术系统管理平台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推动下,建筑施工管理领域的信息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在信息化技术系统管理平台构建中,应认识和理解其具体内涵,以便在实践中给予科学应用。信息化技术系统管理平台的开发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掌握需求与系统设计。明确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需求,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信息化技术系统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确定系统的数据流程、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管理需求。注重技术选型与开发。根据系统设计需求选择适合的信息化技术和软件工具,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筑信息模型(BIM)工具、项目管理软件等,确保选用的技术和工具能够支持系统功能需求。同时,根据系统设计和技术选型进行系统开发工作,包括数据库设计、程序编写、界面设计等,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代码质量、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及行业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该领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樊鑫.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17(17):122-124.
[2]李廷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管理方式的创新应用[J].福建建筑,2024,(09):140-144.
[3]周旭东.我国当代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16):56-57.
[4]邓富荣.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及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30):61-62.
[5]曾小平.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2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