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教师引导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教师引导策略研究

李秀丽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坛墩小学  530205

摘要: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深度理解,建构知识体系,并提升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教师可应用的引导策略,包括利用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深度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强调共同探究,提供支架则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等。旨在教师能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策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习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模式所取代。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积极的思考、探究和实践,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字词句的运用,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然而,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发展水平有限,深度学习的实现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

一、教师引导下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意义

教师的有效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构建深层的知识体系,并有效提升其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这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常常将重心置于对字词句的机械背诵和对课文的浅层分析,这种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体验,导致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相反,深度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亲自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生动化,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促进深度理解,建构知识体系

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而非简单的机械记忆。教师的引导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经验和认知相联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更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其不仅能理解“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从而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三) 提升高阶思维,培养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例如,分析、综合、评价和创新等。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锻炼高阶思维的机会。比如,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法,从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如此,深度学习还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鉴赏能力等。

二、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一)提问引导,促进思考

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提问引导并非简单的知识点回顾,而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旨在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认知活动。因此,提问策略应超越对标准答案的追求,而是侧重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理解知识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时,不应直接赞赏司马光的机智,而应采用开放性提问:“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如何施救?还有没有其他可行方案?”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的单一答案,并且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而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问还能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性思考,让他们意识到知识并非是静态的,而是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和理解的。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并非简单的分组活动,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平台。通过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分享彼此的观点、经验,并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科学家、普通居民和政府官员等角色,围绕环保问题展开辩论。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不仅深化了对环保问题的认识,而且在辩论过程中,锻炼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营造了一种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三)提供支架,帮助建构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关键词,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这便是在为学生构建理解的“框架”;随后,再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比如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并提供范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导。这样的支架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在提供支架时,还应注重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修正错误,避免知识理解的偏差,从而确保深度学习的有效进行。

结束语: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转变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有效的引导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深度理解,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江清娟.立足能力生长引领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三).2020.

[2]许怡.试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C]//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