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城关小学 陕西 延安 7175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思考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和归纳,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运用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的思考,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课堂,也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应对各种挑战,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此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相关策略,为日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思考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地推进,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教育变革背景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已然成为教师高度关注的课题。数学思考能力,不仅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各类问题,它也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基石。教师应着重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全面发展。
一、在合作学习中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当今新课改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成为培育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展开讨论、分析以及寻求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梳理问题的条件与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构建解决思路,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时,学生都被赋予了充分表达自身观点与疑惑的机会,学生的观点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当某一位学生提出一种解题思路或者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时,其他学生可能会基于不同的思考角度质疑或补充意见,这种思想的交流能够催生出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教师需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进展情况,及时察觉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偏差。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陷入思维误区时,教师要适时地提供恰当的提示或指导,以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探索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数学思考能力的提升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例如,数学老师在讲解《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分享各自对数字的理解和算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交流与沟通,增强对基本数学概念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同伴的启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度思考。另外,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如:“你有4个玻璃球,分给小明和小红各1个,你还剩下多少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有特别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在动手实验中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数学不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提升。学生动手操作时,可以将原本抽象、晦涩的知识,以一种更为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积木、拼图这类充满趣味和创意的教具来设计教学活动,这些教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构建这些积木造型或者完成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到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如对称性、平移等概念,从而加深他们对几何知识的体会。通过竞赛等形式,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各自的思路与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做法,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这种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焦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推动他们在数学思维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实物模型,如纸片、积木等,进行图形的移动、旋转和翻转等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探索,并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样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图形运动的直观感受,还促使他们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逐渐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在具体情境中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在具体情境中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参与,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这一过程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推理能力。同时,具体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实际背景,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的意义和目的,使得课堂学习变得生动而具有吸引力。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在互动中进行探究,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进行计算和记忆,这种富有情境感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想一个场景,班级里准备组织一次春游,老师告诉学生将要乘坐的巴士最多能容纳20人,而全班有57名学生。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如何安排这些学生乘坐巴士,得出需要多少辆巴士才能容纳所有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他们首先进行运算,发现22除以20等于2,余数为17,意味着需要3辆巴士,通过这个情境,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有余数的除法,还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进化、与时代同步的进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勇于探索和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持续的努力,教师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还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进步和革新。
参考文献:
[1]朱娜.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28).
[2]何军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 2021(5).
[3]任文左.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