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织线凤凰山长大隧道接触网故障抢修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黄织线凤凰山长大隧道接触网故障抢修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梁惠军

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针对黄织线长大隧道应急抢修面临的交通不便、空间局限及通讯障碍等实际难题,深入剖析了制约抢修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了接触网应急抢修的日常管理策略,并精心编制了针对性的抢修方案。此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压缩抢修时间,提升抢修效率,同时降低对运输的影响,为黄织线长大隧道的应急抢修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长大隧道接触网应急抢修

1


引言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然而,隧道等特殊环境下的接触网故障处理尤为复杂,对应急抢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黄织线凤凰山隧道接触网设备故障,提出针对性的抢修方案,旨在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供电臂内滞留列车的疏通效率。隧道内接触网故障的常见类型,包括接触网部件的松脱、绝缘击穿、隧道漏水及小动物引发的故障等。制定抢修原则、工料具准备、抢修出动流程以及具体的抢修方案,强调在抢修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安全措施。加强专业管理、提升应急演练实效和关键设备检修。通过具体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隧道内接触网故障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与畅通。对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维护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凤凰山隧道概况

黄织铁路是成都局集团公司于2011年开通的一条单线电气化铁路,是开发贵州织金县和纳雍县煤田的重要运输通道。正线63公里。全线共有隧道27座,其中长大隧道1座,凤凰山隧道(全长6.662km)。

1黄织线凤凰山长大隧道简图

2  制约抢修效率的因素分析

2.1到达现场困难

隧道内设备发生故障后,应急出动方式主要有轨道作业车、汽车、搭乘机车3种方式。采用轨道车出动,若遇织金北至打括站间有机车停留,轨道车无法达到现场;采用汽车出动,受故障点与上道口距离影响,人机料到达故障点所需时间较长。

2.2通信传输困难

黄织线目前未能实现公网覆盖,无线通信设备在长大隧道内无法使用,导致通信不畅或者中断,存在应急指挥人员与现场负责人信息传递障碍问题,影响抢修效率。

2.3快速恢复困难

因隧道内设备结构特殊,现场一旦料具准备不到位、分工协作不合理、抢险组织不力,特别是遇无法使用轨道车抢修,只能靠人工登机车车顶或使用挂梯方式处理,抢修效率将大大降低。

3  应急抢修采取针对性措施

3.1提升快速到达能力

一是合理选择出动方式。遇应急调度第一时间调阅CTC及列车运行图,掌握供电臂内列车停留情况,合理制定人员出动方案,为快速应急决策提供保障。二是保证汽车快速出动。在工区材料库内定点存放汽车出动应急抢修工器具和材料,且每周与备用汽车联系一次,确保状态良好。三是规范专用料具管理。轨道车上配置隧道绝缘子、定位器等零部件,确保料具储备齐全。

3.2优化应急通信方式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凤凰山隧道通话柱建立专项台账,明确具体里程及对应接触网杆号,便于第一时间利用就近通信固定电话传递现场故障情况。二是规范信息传递标准。完善中间信号传递员职责、规范用语标准,防止应急信息传递失真。三是配置足够数量的短频带传递对讲机。

3.3提升快速恢复能力

一是快速查找判断。加强信息共享,第一时间联系司机、护路人员反馈故障现场情况。二是果断应急决策。遇故障供电臂内有列车滞留情况,须第一时间制定故障隔离方案,并通过迂回供电、越区供电等缩小停电范围,及时疏通供电臂内滞留列车。三是备齐专用工具。遇需登机车车顶开展设备抢修恢复时,提前备齐铝合金爬梯、挂梯等工具。四是压缩登销记时间。提前编制隧道内各种突发应急情形登销记固定模板,组织驻站联络员培训掌握,同时灵活使用登销记方式。

3.4加强专业管理

一是提升应急演练实效。工区每季度组织开展长大隧道专项应急演练,重点对应急抢修流程、快速出动达到、信息汇报等进行验证优化。二是加强关键设备检修。定期开展隧道内锚段关节、补偿装置、高压电缆、隔离开关设备检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三是统筹运用应急资源。充分发挥路地协作、站区联劳等机制优势,对抢修资源进行梳理,建立专项台账实时更新。

4  编制针对性故障抢修方案

凤凰山隧道接触网设备主要故障有:一是接触网部件“松、脱、断”、绝缘击穿等故障;二是隧道漏水、小动物等引发线索烧损,甚至是断线、塌网事故;三是供电线电缆击穿。

4.1抢修原则

遵循“先行供电”、“先通后复”和“先通一线”的基本原则,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行恢复供电及早恢复设备正常技术状态。在设备故障抢修方案制定时,采取各种有可能采取的临时性恢复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行供电、疏通线路,必要时可采取划小供电单元和电力机车降弓通过等措施,尽量缩短停电时间。

4.2工料具准备

1.照明灯具:发电机、照明灯具、轻便型手提式灯具。所携带照明工具的照度和数量应分别满足抢修线路200米的充足照明需求,且在4h内连续使用。

2.防护用具:接地线、验电器、绝缘手套、绝缘靴、防护旗、防护喇叭、信号灯、对讲机。

3.接触网抢修材料工具:手扳葫芦、钢丝套子、滑轮组、紧线器、挂梯、大绳、测量工具、可调式多功能捆扎装置、接触线、承力索、电连接线、电连接线夹、接头线夹、吊弦、绝缘子、定位线夹、铁线、升降弓标等。

4.隧道抢修需要的特殊材料:隧道弓形腕臂绝缘子、隧道弓形腕臂及定位装置等。

4.3抢修出动

1.接到抢修命令后,组织应急人员、车辆、工机具、材料等,白天10分钟、夜间15分钟内出动。值班人员及时将出动时间、人数、负责人、交通工具、联系方式等报告段调度应急指挥中心。

2.接触网抢修作业车应按照救援列车办理。出动前,工区将车号、行驶区间、到达地点等通知供电调度员,申请优先放行,使之迅速到达故障现场。

3.在不具备接触网抢修作业车出动条件时,抢修人员根据故障位置从(K46+947、K53+609两侧隧道口)直接进入。

4.4专项抢修方案

4.4.1电线电缆击穿

1.遵循“先通后复、先通一线”的抢修原则,采取切除故障高压电缆,拆除故障电缆头与上网引线的连接,启用备用电缆;如备用电缆故障,通过拆除上网引线甩开故障电缆,因现场未设置分区所,通过闭合分相开关进行越区供电,同时调整保护定值,限制动车组对数,减少故障停电时间。

2.必须迅速联络电缆制造商和附近电缆专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赶到现场帮助进行抢修工作。同时,应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并确保电缆材料和工具的储备充足。

4.4.2隧道壁漏水抢修方案

1.现场确认为散状漏水,可恢复正常行车及供电方式。

2.现场确认已形成连续水柱且距接触网带电设备大于300mm时,可恢复正常行车及供电方式。接近300mm时可采取机车降弓运行措施恢复行车。

3.现场确认已形成连续水柱,距接触网带电设备距离小于300mm时、漏水点发生放电现象或因漏水原因发生跳闸时,申请接触网停电、封锁线路对漏水点进行故障抢修。临时处置方法:立即组织人员、材料对漏水点进行安装引水板。

4.5抢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未验明接地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断线落地点10m范围内,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工作,提醒相关人员禁止进入该区域。

2.隧道内抢修作业,必须携带足够的照明用具,确保现场照明需求。

3.抢修前后均应巡视确认本锚段、中心锚结、补偿装置和线岔技术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保证一次抢修到位,避免二次抢修要点。

4.长大隧道抢修作业应配备具有检测一氧化碳有害气体功能的移动式或便携式检测报警仪及大功率机械通风设备。作业应配备呼吸器等个体防护用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5  结语

针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的深入探讨,对抢修过程中的工料具准备、抢修出动、抢修方案及安全措施等关键环节的把控尤为重要。通过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加强专业管理、提升应急演练实效,以及合理配置抢修资源,可提高接触网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确保铁路运输的畅通。

参考文献:

【1】《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的通知》(铁总运〔2017〕25号)

【2】《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的通知》(铁总运〔2017〕9号)

【3】《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的通知》(铁运〔2009〕39号)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