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盐碱地改良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盐碱地改良施工技术

丁伟1     李丽云2

1乌拉特前旗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14400

2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14400

摘要: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盐碱地改良施工技术是提升园林景观质量、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盐碱地由于土壤盐分过高和水分不足,常常导致植物生长困难,影响绿化效果。通过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结构,为园林绿化工程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文探讨了盐碱地的成因、改良的施工方法及其技术要点,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提供指导。

关键词:园林绿化;盐碱地;土壤改良;施工技术;生态恢复

一、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盐碱地改良是解决盐碱土壤问题、提升绿化质量的关键。盐碱地因土壤中含有过量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影响园林景观的建设与生态恢复。随着城市绿化需求的增加,盐碱地改良技术成为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有效的土壤改良施工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为园林绿化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盐碱地改良的基本原理

2.1 盐碱地的土壤化学性质

盐碱地的主要特征是土壤中含有高浓度的溶解盐和碱性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包括氯化钠(NaCl)、硫酸钠(Na2SO4)、碳酸钠(Na2CO3)等。高盐分导致土壤的渗透性差,水分难以渗透,影响植物根系的吸水能力,进而限制植物的生长。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则通过升高土壤pH值,进一步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盐碱地的另一个特征是土壤中的交换性钠离子(Na+)浓度较高,这使得土壤的结构松散,通气性差,根系发育不良。此外,盐碱地中常见的盐类可形成沉积物层,这种“盐土”特性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长期得不到改善的话,将导致土地荒漠化。因此,改良盐碱地的首要任务是降低土壤盐碱度,提高土壤的水分渗透性和养分吸收能力。

2.2 土壤改良的基本理论

土壤改良的基本理论主要集中在调节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善土壤结构以及优化土壤的营养成分。针对盐碱地,改良主要包括减少土壤中的盐分浓度、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物理改良方法如深翻、耕作、施用有机肥料等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促进盐分的分散和水分的渗透。化学改良则通过施用酸性物质、盐分去除剂等来调节土壤pH值,减少盐碱对植物的危害。生物改良方法则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因素促进土壤的修复,增强土壤的生态活力。例如,通过种植耐盐植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整体而言,盐碱地改良的目标是为植物生长创造更加适宜的土壤条件,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2.3 改良效果的评估标准

盐碱地改良效果的评估标准主要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在物理方面,评估指标包括土壤的水分渗透性、通气性、粘性以及结构的改善程度。改善后的土壤应具备较好的水分保持能力和渗透性,能够有效供给植物所需水分。其次,化学指标则包括土壤的pH值、盐分含量、交换性钠含量等。改良后,土壤的盐分应显著下降,pH值应调整至适宜植物生长的范围(一般为6-8),并降低土壤中的钠离子浓度。最后,从生物方面来看,改良效果的评估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状况,如植被的生长速度、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颜色等,进一步判断改良措施是否有效促进了土壤生态的恢复。因此,评估盐碱地改良效果需要综合多种指标,以确保改良措施的长期有效性和生态可持续性。

三、园林绿化中盐碱地改良施工技术

3.1 物理改良技术

物理改良技术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水分渗透性来提升盐碱地的生长环境。常见的物理改良方法包括深翻和耕作,这能打破土壤的硬化层,使得盐分和水分得到更好的分布。深翻可将表层的盐碱层翻至地下,并暴露更多的土壤表面,增加水分和空气的交换。对于盐碱地中的沉积盐层,深翻可以将其破坏或分散,减少盐分在土壤表面的积聚。此外,通过增加有机质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促进土壤颗粒之间的团聚,有利于水分的保持和透气性。

3.2 化学改良技术

化学改良技术是通过外部添加化学物质来调整土壤的pH值、减少盐分浓度及调节土壤的离子交换能力。例如,施用石膏(CaSO₄)可以有效降低交换性钠的浓度,从而改善土壤的盐碱度。同时,使用酸性物质(如硫磺)降低土壤的pH值,有助于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盐分去除剂(如有机酸类和无机酸类)也能在短期内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盐分浓度。此外,施用肥料(如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能够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速度。

3.3 生物改良技术

生物改良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改良盐碱地土壤,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常用的生物改良技术包括种植耐盐植物和引入土壤微生物。耐盐植物具有较强的盐碱适应性,能够在盐碱地中生长并改善土壤环境,通过根系分泌物质调节土壤的盐碱度。此外,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固定氮和改良土壤结构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入有益微生物或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生物改良技术不仅能提高盐碱地的生态恢复能力,还能长期维持土壤的稳定性。

四、盐碱地改良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措施

4.1 盐碱地改良施工的常见问题

盐碱地改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难点主要包括改良效果的不稳定性、改良周期较长和施工成本过高。首先,盐碱地的盐分、碱性物质含量复杂且分布不均,单一的改良手段往往难以长期稳定改善土壤环境,导致改良效果不稳定。其次,盐碱地的改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尤其是在深层盐碱土的改良过程中,短期内难以实现明显改善。最后,改良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尤其是化学改良和物理改良措施的实施成本较高,可能影响施工的经济可行性。

4.2 解决措施与技术优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综合性改良措施,例如物理、化学和生物改良相结合,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降低盐碱度,提高土壤质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节约成本,采用当地资源,如使用廉价的石膏、农作物废弃物等作为改良剂。为了加快改良效果的显现,可以采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增加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此外,技术优化方面,可以通过施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每一步改良措施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盐碱地的有效改良和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盐碱地改良施工技术对提升绿化效果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盐碱地因其特殊的土壤性质,常常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和园林景观的形成。通过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改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结构,降低盐分含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技术难点,如改良效果的不稳定性、成本控制和施工周期等问题。为此,综合应用多种改良手段,结合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才能实现盐碱地的长期改良效果。此外,生态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也应贯穿始终,确保改良措施的长期有效性。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盐碱地改良施工技术有望更加高效、环保,为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娜.盐碱地改良技术在德州市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4,47(10):149-150+153.

[2]王丽达,刘博.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盐碱地改良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10):159-161.

[3]刘作.盐碱地改良技术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21,55(0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