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防治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防治技术研究

李鸿飞[1] 刘帅2,  马莉3

(1.五莲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山东 五莲 262300)

(2.五莲县户部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五莲 262300)

(3.五莲县高泽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五莲 262300)

摘要:以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为研究对象,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三个层面分析了防治技术方法。研究发现:生物防治方法对松褐天牛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化学防治方法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物理防治防治方法对松褐天牛有重要的遏制作用。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防治技术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能造成松林毁灭性的危害,它是由松材线虫为病原、松褐天牛等昆虫为传播媒介,危害黑松、赤松等多种松树的一种病害,染病后,松树针叶由绿变黄,继而萎蔫直至整株死亡。多数松树从线虫侵入到枯死,仅有1-2个月的时间,病死率达100%。松材线虫病一旦发生,则很难根除,因此被称为松树的癌症[1]

我国在1982年在南京紫金山发现该病以来,造成林业经济、森林生态上的巨大损失和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并对我国适生区的松林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试图对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为解决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提供支撑。

  1. 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基本情况

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羽化期为每年5-10月,羽化期内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病原进行传播,成虫羽化后10天左右在树干上咬刻槽,然后将产卵管从刻槽伸入树皮下产卵,取食和产卵时把松材线虫传播到林区健康的松树体内,造成松树感病后快速枯死[2]

1.1分布

松褐天牛的危害程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均有分布,但其种群密度较低,并随着海拔及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大。我国南方地区松林受松褐天牛的危害严重,如广东、安徽、江西等地受灾严重。

1.2发生规律

松褐天牛在我国一年发生1-3代。北部地区多数一年1代;中部地区一年1-2代,南部地区一年发生2-3代,在年积温较高地区一年可发生3代。一年2代年生活史:越冬代3月化蛹,4月为成虫羽化,第14月下旬开始孵化,于6月开始化蛹,6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7-9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产卵期,7月下旬第2代开始孵化,翌年化蛹羽化。一年3代年生活史:越冬代幼虫3月下旬羽化出木,6月出现第1代成虫,9月出现第2代成虫羽化,10-11月成虫产卵孵化,翌年化蛹羽化[3]

  1. 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防治技术

2.1生物防治

天敌防治——花绒寄甲,花绒寄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大型天牛类害虫最为有效的天敌昆虫[4],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防治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松褐天牛等中大型天牛。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来防松褐天牛能显著降低松褐天牛虫口数量,并且随着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的增加,寄生率逐渐升高,说明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5]

2.2化学防治

打孔注药,该方法适用于需要重点保护的松树。打孔注药是指在松树的主干上钻孔,将药剂注入松树内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药剂可以直接注入松树内部。在松树主干上钻孔,孔深一般为松树直径的1/3~1/2左右;注药量一般为每孔注入10~20mL阿维菌素乳油;将孔口用木塞或封孔胶封闭,以防止药剂外泄。需要注意的是,打孔注药需要在松树生长旺盛期进行,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无人机施药喷洒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本研究选取疫区松林为喷药试验区,毗邻疫区松林为对照区,连续四年进行松褐天牛防治实验,在每年5-10月份松褐天牛羽化期内,无人机施药喷洒3%浓度噻虫啉,每亩160/ml标准施药连喷三次,间隔一个月用药,喷洒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稀对林间的松褐天牛数量有较好控制作用。

2.3物理防治

悬挂诱捕器。松材线虫病发生比较集中且松褐天牛密度较高的林区,4月份的下旬到10月底期间进行悬挂。通常情况下,每30亩,设置一套诱捕器,每套间隔150m左右,定期进行检查,通常间隔3天检查一次,并及时将诱捕的媒介昆虫处理掉。

砍伐疫木。在11月至翌年5月松褐天牛非羽化期内,对感染松材线虫病的疫木进行集中采伐,疫木主干及直径超过1cm以上枝丫全部运下山进行无害化处理,伐桩高度低于5cm并使用磷化铝加盖防逸罩或塑料薄膜覆盖。

  1. 结果分析

3.1生物防治方法对松褐天牛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能显著降低松褐天牛虫口数量,并且随着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的增加,寄生率逐渐升高。说明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经分析,林间诱木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联合防治松褐天牛寄生效果较好。各个处理的虫口减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释放不仅避免了卵的固定局限性,而且成虫的飞行快速扩散,有利于增加林间防治范围和种群数量。因此,防治效果更佳。因此,每株诱木释放成虫60头,再在每1.5m树干距离加放1张卵卡的防治效果最佳。通过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不污染环境、操作简单、防治成本低,是综合防治松褐天牛的一条较佳途径,值得进一步大范围推广。

3.2化学防治方法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打孔柱药室内生测法测定5%阿维菌素乳油对松材线虫具有极强毒杀性。随时间增加,其杀线虫活性或毒力增强,24h后对松材线虫的校正死亡率不低于92%。阿维菌素乳油在林间防治试验中表现良好,各配比度处理的赤松和黑松在2年时间内未发现病枯死木,能有效抑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应用阿维菌素注干施药预防松材线虫病,是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是预防具重要价值的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手段。

3.3物理防治方法对松褐天牛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使用诱捕器进行诱杀松褐天牛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方法,不会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诱捕器只能控制松褐天牛的数量,无法完全消灭它们。

对疫木进行采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进一步蔓延,也能够有效降低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

  1. 总结

综上所述,松褐天牛的综合防治,利用松褐天牛花绒寄甲这一优良专化性寄生昆虫,在松褐天牛3-5龄幼虫期时,设置诱木集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防治。而松褐天牛在老龄幼虫和预蛹或者蛹期时,释放花绒寄甲卵防治效果好,且经济实惠。林间喷洒噻虫啉药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毒杀效果,对环境友好,低毒。在松褐天牛非羽化期内集中采伐疫木可以有效降低虫口密度。综合应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保护松树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广术,王雅婷,陈卫龙.商洛市商州区松褐天牛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23,40(4):67-69.

[2]刘江林.浅谈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与防治[J].甘肃林业,2023(1):33-35.

[3]汪克强,赵建民.松褐天牛的综合防治措施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2): 1-3.

[4]郑雅楠,王珏,王伟韬,.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对云杉花墨天牛的寄生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3): 587-594.

[5]王建敏,邹军民,洪承昊,.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田间试验研究:以湖北崇阳为例[J].湖北林业科技,2021,50(5):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