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陈堡中心小学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的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创意激发与写作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出发,系统探讨了通过多样化情境设计、开放性思维训练及鼓励性反馈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创意的路径,同时剖析了提升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细节描写与写作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基于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方法整合与多元评价的实践,提出了创意与技能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为语文教学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意激发;写作技能
引言: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到,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然而,以往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一味灌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整个教学模式过于僵化,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作文出现同化现象,创新性不足。教师必须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有效改善传统写作教学局面,令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实现创作潜能的挖掘与开发。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意激发的路径
(一)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写作情境,教师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限制。例如,借助游戏化教学方法,将写作任务与游戏元素巧妙结合,如“写作闯关”或“情节接龙”,以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贴近现实的写作任务,如记录一次家庭聚餐或描述校园一景,这种任务不仅能够拉近写作与生活的距离,还能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得更多写作素材,从而降低写作的心理负担,增强创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激活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作文教学应注重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诸如“假如我会飞”或“如果我是一滴雨”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跳脱现实的束缚,以发散性思维展开大胆构想。借助文学经典或多媒体资源也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生动描写和深刻意象能够提供创作灵感,而多媒体资源如动画短片或音乐片段则通过视听刺激唤醒学生的创意思维。这种多维度的引导方式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写作风格。
(三)激励表达
鼓励性反馈和多元评价是提升学生表达自信的重要手段。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教师应注重动态性与个性化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又重视其最终成果。例如,通过阶段性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改进问题,同时以积极语言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班级展示活动也是激励表达的有效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朗读或张贴在班级展示栏,与同伴共享写作成果。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通过同伴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写作内容,形成正向的学习循环,最终推动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技能的培养策略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效果。为了提升这一能力,教师应注重词汇积累与句式多样化的运用。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摘抄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例如优美的形容词、动词及多样化的句型。通过阅读经典文本与仿写练习,引导学生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语言表达的精髓,提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仿写既能帮助学生熟悉语言结构,又能激发其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表达增添层次感和感染力。
(二)逻辑结构能力的养成
逻辑性是作文成功的重要标准,文章结构的清晰与段落间的合理衔接至关重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撰写提纲,使其掌握文章的基本框架与层次逻辑。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分段写作”的方式,让学生逐步习惯按照主题句、论述句和总结句的逻辑顺序组织段落内容。此外,结合范文分析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剖析段落结构与语言过渡的具体技巧,以提高其对文章逻辑关系的把握能力,进而优化作文的整体层次感。
(三)细节描写能力的提升
细节描写是提升作文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往往因观察能力不足或描写技巧单一,导致文章显得平淡无奇。为此,教师应运用观察训练,鼓励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的细微变化,例如人物表情、自然景观等,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通过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细节,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例如,将“花开了”改写为“娇艳的花瓣在晨曦中舒展,吐露芬芳”,使描述更具画面感。
(四)写作反思与修改能力的加强
写作反思与修改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审视的习惯,帮助他们学会从内容、语言和结构等方面发现问题。例如,在完成初稿后,引导学生检查文中是否存在冗长或逻辑混乱的句子,并尝试修改以优化表达。此外,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教师在评价时应提供具体的修改建议,以逐步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意识和技能,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与严谨性。
三、创意激发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一)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设计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意激发与技能培养需融入整体教学目标,以实现二者的深度协同。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将创意激发与技能培养细化为可操作的单元目标。例如,在单元规划中明确创意激发的方向,如激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并同步设定相关技能的培养目标,如训练细节描写能力与人物情感表达技巧。这种目标的一体化设计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连贯性与针对性,使学生在完成作文任务的同时兼顾创意的拓展与写作技能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整合
有效的教学方法整合是实现创意激发与技能培养同步推进的关键。通过案例结合教学法,教师可设计创意活动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融合。例如,组织“故事接龙”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能训练其逻辑结构能力。同时,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抛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而任务型教学则可借助具体的写作任务强化学生技能,如要求学生在故事创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效果的多元评价
为了科学评估创意激发与技能培养的综合成效,应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需涵盖创意构思、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等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构建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既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的进步,又注重其最终作品的整体质量。例如,通过写作日志记录学生创意形成的过程,辅以作品展示活动评估表达效果。这种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成长反馈,还能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论
创意激发与写作技能培养的融合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通过目标的一体化设计、方法的系统整合及评价的多元化建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还能有效提升其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实现作文教学从单一技能训练向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刚.创意写作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智力,2024,(17):136-139.
[2]禄凤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J].学周刊,2021,(22):185-186.
[3]马秀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2,(33):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