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第三中学 657200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鉴赏,学生能够汲取精神养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提升育人实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一、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文性质和育人功能,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课堂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德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经典、革命先烈事迹、现代优秀作品,学生能够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感受、理解和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渗透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育人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这种渗透式教育方式避免了说教的弊端,使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和感染力。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存在诸多不足。部分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认识较为片面,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德育功能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德育内容往往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挖掘和系统设计,导致德育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在处理德育与知识教学的关系时,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现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德育渗透重视不够。部分教师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无法有效开展德育渗透。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也制约着德育渗透的效果。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依然存在,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实施德育渗透时,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德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有效的反馈机制,难以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实际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简单的说教方式进行德育渗透,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一些教师对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开发不足,未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教育。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资源,实现有机融合
高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建立德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以《窦娥冤》为例,作品展现了窦娥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崇高品格。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窦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精神境界,感悟作品所蕴含的道德力量。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性光辉和道德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窦娥面对不公时的选择,探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勇气。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避免生硬说教。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力。德育渗透应该自然流畅,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感染下,自觉接受道德教育。教师还要注意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道德修养。
(二)创新德育渗透方式,增强育人实效
德育渗透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项目学习、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其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新的可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播放相关视频材料,增强德育教育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延伸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通过组织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增强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感受道德力量。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
(三)注重情感体验引导,提升德育感染力
情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其道德情感和人文素养。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通过讲述感人故事、分享生活经验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反应,及时捕捉教育契机,进行适当的情感引导。通过朗读、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德育契机,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道德准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让德育教育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通过情感的陶冶和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增强其道德实践的自觉性。
结语: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情感体验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教师要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原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只有将德育教育真正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为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巧莲.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科学咨询,2020(20):281.
[2] 钟晓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12.
[3] 贾齐.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文渊(高中版),2020(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