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丹凤县第五小学 陕西 商洛 7262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本文对如何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有效地进成养成教育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家校协同育人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现实生存状态,也能够改写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由于人并非是仅仅依靠理性来支配行为,更会受到思维的惯性制约,从行为标准到稳定习惯的形成过程,是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小学时期的儿童行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行探索。
一、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1、进行品德教育
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其意义。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进行宣讲,强化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认知,从而明辨是非善恶,陶冶自身情操,培养良好品质,让其在认知的不断强化中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成为自身的优良品质。
2、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小学生年龄较小,一言一行是在不断模仿中形成的。小学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格情操,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楷模,注重每一个细节,将“言传”与”身教“真正结合起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盏引路明灯。
3、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品德情操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能一味图快,而是应当从点滴小事入手,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教导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积淀。小学教师应当形成具体的内容要求,从小处入手,要求学生尊敬师长、爱护同学、讲究卫生、生活自理等等,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小事循序渐进,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才能真正培养出讲文明、懂礼貌的新时代“四有新人”。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往往较差,行为习惯养成之后也往往出现“回溯”。因此,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小学教师要增强耐心和毅力,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处事,定期检查不能放松,坚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科学训练,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下去。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课堂上,讲错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言传身教,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学生的家长还要深,因此教师要注意日常生活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保证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比如说在和别人进行交流的时候要对别人表示尊重,别人在讲话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同时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等。
三、家校共育,凝心聚力促进养成教育
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当长,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例如利用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看看我校的师资配备,还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参观学校的各室,看看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还有就是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座谈,了解家长的意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学校也在活动中找到不足。通过参加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形成合力的局面。
四、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小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
“承诺”,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培养学习组长等小干部,学习组长要随时督促该组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中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工整,是否认真。
因此,我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红花”的评比,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每月确立“小队之星”和“示范班”,以点带面。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我们应坚持养成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付出创造性劳动,养成教育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