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锐国莉 周长莉(通讯作者)

綦江区文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400000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1年~2024年门诊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为依据,将100例受试者分为实验组(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有50例患者,在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包括血糖、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护理前后或者组间指标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应用效果

血糖控制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最重要的内容,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漫长的药物服用和日常管理的治疗过程,期间患者非常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例如,周围神经受损、糖尿病足以及出现各种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导致病情加重。而中医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其中,穴位贴敷、推拿等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具有提高疗效的作用[1]。基于此,对2021年~2024年门诊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21年~2024年门诊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为依据,将100例受试者分为实验组(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有50例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在50岁以上;(2)意识清晰;(3)对试验知情同意。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有精神性疾病病史者;(3)不能坚持参与本次研究的随访和干预者。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告知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研究者所在单位新项目伦理审核。两组之间的一般数据相对差别不大,但也具有统计价值(P>0.05),具有可靠性。

表1 两组患者的实际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实验组

50例

26人

24人

50~80岁

(67.22±2.41)岁

对照组

50例

25人

25人

50~80岁

(68.25±2.24)岁

T/X2

0.451

0.563

P

>0.05

>0.05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首先,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对患者进行2型糖尿病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让患者意识到做好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其次,告知患者规范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1.2.2实验组:中医护理干预

穴位贴敷护理:取患者仰卧位,根据患者病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肺热津伤选择患者肺穴、气海穴、关元穴等穴位;阴虚火旺患者选择肾穴、涌泉穴、关元穴、委中穴等穴位;微热炽盛患者选择三阴交、足三里、胃穴、脾穴、丰隆穴等穴位;取适量黄芪,将其研磨成细粉,加入麻油调制糊状,每日现成配制 1cm×1cm×0.5cm 药粒,让患者 平卧,洗净脐部及周皮肤,在对穴位进行局部清洁和酒精消毒后,将吴茱萸粉糊填敷于神阙穴,并用贴敷保护贴敷处,持续 4 小 时,每天一次,持续 7 天。

注意:在穴位贴敷时,确保患者皮肤无破溃的情况,也无皮肤病,同时提王府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同时日常生活中叮嘱患者注意情志,避免情绪低落,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情绪,才能够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在中药贴敷治疗期间,注意切勿食用生冷,刺激,辛辣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1.3.1血糖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

1.3.2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以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为标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

1.3.3护理满意度: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可以准确地衡量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该调查的分数范围在0~100之间,如分数达到85分,表明受访者非常满意;如分数在60~85之间,表明受访者的满意;如分数低于60,表明受访者的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数据以x±s的形式呈现,而比较则采取t检验;计数数据则以百分比(%)的形式展示,并通过χ²检验进行对比。在p值小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如果是等级资料,则采用等级秩和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5569483811558572867561),n=50]

组别

时间

2hPBG (mmol/L)

FPG (mmol/L)

HbAlc(%)

实验组(n=50)

护理前

15.1±2.3

9.8±1.9

9.5±1.6

护理后

5.6±0.8#*

6.1±0.8#*

5.8±0.6#*

对照组(n=50)

护理前

14.9±2.4

9.7±1.8

9.4±1.5

护理后

7.6±1.5#*

7.7±1.2#*

7.3±1.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比较,*P<0.05。

2.2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得分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分比较:试验组VS对照组:(76.12±13.89)VS(52.31±11.67),(P<0.05)。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5569483811558572867561),n=50]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35.12±14.89

76.12±13.89

对照组

34.22±15.23

52.31±11.67

t

2.211

14.656

P

<0.05

<0.05

2.3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验组

45(90.00)

4(8.00)

1(2.00)

49(98.00)

对照组

34(68.0)

5(10.0)

11(22.00)

39(78.00)

X2

5.517

3.018

6.917

5.081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临床上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而护理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2]。2型糖尿病是西医命名的病名,中医中并没有关于2型糖尿病病名的记载,而根据2型糖尿病的临床病机和主要症状,将其纳入“消渴”范畴[3]。本文中对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了研究。

本次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更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可见,中医护理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究其原因在于,中医护理干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采用黄芪药物进行贴敷,贴敷在涌泉穴和内关穴等穴位上,通过刺激穴位,具有改善微循环功效,进而促进患者胰岛素的分泌,进而达到有效降糖的作用。同时在本次试验中,针对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选取不同的穴位,其中,肺俞穴、气海穴、关元穴等穴位具有补气行气,增强机体代谢功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肾俞穴具有改善肾功能,调节血糖的作用;三阴交、足三里、胃俞穴、脾俞穴、丰隆穴等穴位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平衡身体阴阳的功效,到达改善患者代谢,进而能够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4]。因此,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因此,在穴位贴敷的辅助下,患者血糖水平下降,生活质量提升,同时对我院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中医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倩,牛杜娟,张耀丹.中医护理管理模式在 2 型糖尿病护 理中的效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3):106-108.

[2]张秋妹,戴蕾,林梅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 2 型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21):176-179.

[6]陈兰.中医护理干预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血糖变化 情况[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2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