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三友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有机硅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河北 唐山063305
摘要:本文聚焦化工设备维修与安全管理领域,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维修技术难题、安全管理漏洞等现状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维修技术创新提升以及安全管理强化改进等应对举措,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维修与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向,旨在为化工行业设备运维及安全保障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化工产业稳定、高效发展。
关键词: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引言: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化工设备作为化工生产的核心载体,其稳定运行与安全管控直接关乎企业的生产效益、人员生命安全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然而,随着化工工艺的日益复杂、设备老化以及安全生产标准的不断提升,化工设备维修与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新挑战。深入探究其现状并寻求有效的应对之策,具有极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1化工设备维修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维修技术难题与挑战
化工设备通常处于高温、高压、强腐蚀等极端恶劣工况下运行,这对设备材质与结构设计提出了极高要求,相应地,维修技术难度也大幅攀升。一方面,部分关键设备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复杂,一旦损坏,国内维修企业往往受限于技术水平,难以精准复刻,不得不依赖进口,不仅维修周期漫长,而且成本高昂。例如,某些大型压缩机的核心转子,其加工精度可达微米级,国内维修团队在动平衡调试技术上存在短板,无法确保修复后的转子运行稳定性。另一方面,化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与之配套的新型设备层出不穷,维修人员知识更新滞后,对诸如智能化监测设备、新型反应釜等的维修原理与方法掌握不足,难以快速诊断故障并实施有效修复。
1.2 安全管理漏洞与风险
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层面,不少化工企业存在 “打折扣” 现象。安全操作规程虽已制定,但部分一线操作人员为图方便,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如私自拆除安全防护装置、未按规定进行设备启动前检查等。同时,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未能让员工真正认识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导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从安全监管角度看,部分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人力不足、专业素养欠缺,难以对庞大复杂的化工设备系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而且,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不深入,多停留在表面检查,对于一些隐蔽性强的安全风险,如管道内部的微裂纹、设备基座的缓慢沉降等,难以及时发现,为事故发生埋下伏笔。
2化工设备维修与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维修技术创新与提升
在当下竞争激烈且技术迭代迅速的化工产业环境中,企业务必清醒认识到维修技术革新的紧迫性,应果敢地加大对维修技术研发的资金、人力等资源投入。积极主动地与高校、科研机构搭建合作桥梁,携手共建联合实验室或前沿的技术研发中心。高校汇聚了众多科研精英,他们站在理论研究前沿,掌握着最新学术动态,企业与之深度合作,犹如为攻克化工设备维修关键技术难题找到了强大的智慧引擎。以高精度零部件修复困境为例,面对加工精度达微米级的大型压缩机核心转子损坏问题,国内维修团队动平衡调试技术短板凸显,而借助产学研合作项目,全力研发基于先进增材制造技术的修复工艺,便能实现原位快速修复,大幅缩短维修周期、削减进口成本。与此同时,企业绝不能忽视维修人员这一关键要素,要将技术培训与知识更新作为常态化工作推进,定期精心组织内部培训课程,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前来讲学,分享最新维修技术要点与实战经验,还应鼓励维修人员踊跃参与行业技术研讨会,拓宽视野,紧跟时代步伐。另外,搭建内部技术交流平台意义非凡,维修人员在此畅所欲言,交流维修中的疑难杂症与巧妙解法,相互学习借鉴,携手提升维修技能水平,为化工设备稳定运行筑牢技术根基。
2.2 安全管理强化与改进
首先,安全管理制度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石,必须精心雕琢、持续完善,并以铁腕手段强化执行力度。对于屡禁不止的违规操作行为,企业要痛下决心,制定严苛的惩处措施,将其与员工绩效考核紧密挂钩,让员工从心底敬畏制度,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从根本上约束员工行为。与此同时,安全培训体系亟待优化升级,要摒弃以往 “一刀切”“走过场” 的陈旧模式,依据不同岗位特性、各异设备操作要点,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充分运用真实案例教学,将血的教训直观呈现,让员工感同身受,同时开展模拟演练,让员工在实战场景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通过这些多样化教学方式,切实增强培训实效,唤醒员工沉睡的安全意识。其次,鉴于化工设备系统的庞杂性与专业性,充实安全管理部门力量迫在眉睫,企业应广纳贤才,积极引进专业的安全工程师、经验丰富的设备检测专家等高素质人才,为安全监管注入强劲动力,提升专业性与权威性。再者,紧跟科技潮流,利用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赋能安全管理,全力构建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对化工设备运行状态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海量运行数据如同宝藏,借助智能算法深度剖析数据异常波动,就像给设备安装了 “透视眼”,能够及时精准发现诸如管道系统中极易被忽视的微裂纹、设备基座缓慢沉降等隐蔽性极强的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管理从低效滞后的 “事后处理” 向高效前瞻的 “事前预防” 的华丽转身,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3化工设备维修与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维修技术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化工领域,维修技术革新已然势不可挡,智能化与绿色化将成为其核心发展走向。在智能化层面,凭借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算法的强大算力,能对化工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海量数据展开深度剖析,挖掘潜在规律,精准锁定故障隐患,提前预警,防患未然。不仅如此,智能维修机器人会逐步普及,它们身形小巧却功能强大,不惧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恶劣环境,自如穿梭于狭窄管道、高危反应釜等危险区域,高效执行巡检、维修任务,极大缩短停机时间,保障人员安全。从绿色化维度考量,维修全程严守环保准则,优先选用无污染、可降解、易回收的新型维修材料,摒弃传统高污染工艺,降低能耗,力求维修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开启化工设备维修新篇章。
3.2 安全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飞速进步,化工安全管理技术正大步迈向数字化与集成化新时代。一方面,数字孪生技术大放异彩,通过构建与现实化工设备系统毫无二致的虚拟模型,实时、精准反映设备实时工况,模拟各类极端工况下的潜在安全风险,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决策提供直观、确凿依据,犹如为化工设备安全管理配备 “智能军师”。另一方面,打破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的数据壁垒至关重要,深度融合安全管理系统与生产、设备等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协同。一旦事故突发,各系统即刻联动响应,迅速调配资源,协同救援抢险、止损控险,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化解危机,为化工产业稳健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结语
化工设备维修与安全管理是化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面对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必须立足实际,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强化等多维度举措,积极应对挑战。同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等前沿技术应用,方能保障化工设备的可靠运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化工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孙明, 王强.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策略[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24, 51(2): 135-139.
[2]张宇, 陈亮. 化工设备绿色维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 30(1):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