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工务段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016000
摘要:探伤方法对于保障铁路工务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不同探伤方法在铁路工务中的应用进行比较。阐述了常见探伤方法的原理,分析其在铁路工务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优缺点,探讨各方法在检测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为铁路工务部门选择合适的探伤方法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探伤方法;铁路工务;应用比较
引言: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探伤工作是铁路工务维护的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铁路部件的损伤隐患。不同的探伤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对不同探伤方法在铁路工务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提高探伤效果、保障铁路安全意义重大。
1.不同探伤方法概述
1.1超声探伤方法原理
超声探伤是基于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特性来检测缺陷的一种方法。超声波由探伤仪的探头发出,当它进入被检测的铁路部件后,会在内部传播。如果部件内部存在缺陷,超声波会在缺陷处产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这些变化会被探头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探伤仪根据这些信号来确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等信息。超声探伤可以穿透较厚的部件,且对内部微小缺陷较为敏感,能够在不破坏部件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全面检测,广泛应用于铁路工务中的钢轨、轮轴等部件探伤。
1.2磁粉探伤方法原理
磁粉探伤是利用铁磁性材料被磁化后,在其表面或近表面存在缺陷时会产生漏磁场的原理。当对铁路工务中的铁磁性部件,如钢轨的连接部件、道岔的某些部位等进行磁粉探伤时,首先将部件磁化,使磁力线在部件内部均匀分布。如果部件存在裂纹等缺陷,磁力线会在缺陷处泄漏出来,形成局部的磁场畸变。此时在部件表面撒上磁粉,磁粉会被漏磁场吸附,聚集在缺陷部位,从而显示出缺陷的形状和位置。磁粉探伤操作相对简单,对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快速直观地发现缺陷。
1.3涡流探伤方法原理
涡流探伤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当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被检测的铁路部件(一般为导电材料)中产生涡流。由于涡流的大小和分布受到部件的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和内部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当部件存在缺陷时,会改变涡流的分布和大小。通过检测线圈上感应电压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部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相关情况。在铁路工务中,涡流探伤常用于检测钢轨表面和近表面的细小裂纹、腐蚀等缺陷,尤其适用于检测金属部件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且具有检测速度快、非接触式检测等优点。
2.不同探伤方法在铁路工务中的适用性分析
2.1对不同铁路部件的适用性
在铁路工务系统中,各种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不同,对探伤方法的要求也有所差异。超声探伤对于钢轨、轮轴等内部结构复杂且需要检测内部缺陷的部件适用性很强。因为这些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内部可能会出现如夹杂、内部裂纹等缺陷,超声探伤能够深入内部进行探测。磁粉探伤对于钢轨的连接螺栓、夹板等表面或近表面容易出现缺陷的铁磁性小部件更为适用。这些部件由于受到应力集中、磨损等因素影响,表面缺陷出现概率较高,磁粉探伤能够快速发现表面微小裂纹等缺陷。涡流探伤适用于钢轨表面及近表面的检测,特别是对于钢轨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微腐蚀、表面浅层裂纹等缺陷,能够很好地进行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钢轨表面的早期损伤。
2.2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
铁路工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超声探伤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如潮湿、灰尘较多的环境中,只要保证探头与被检测部件之间有良好的耦合介质,依然可以进行有效的检测。其设备相对比较稳定,受环境干扰相对较小。磁粉探伤在干燥的环境下操作效果较好,因为潮湿环境可能会影响磁粉的吸附效果,导致缺陷显示不清晰。但是如果对环境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磁粉探伤也可以在一定的恶劣环境下工作。涡流探伤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它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方法,不受油污、潮湿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露天的铁路线路上,还是在车间内对部件进行检测,都能够稳定工作,能适应多种复杂的环境条件。
2.3对不同损伤类型的检测能力
对于不同类型的损伤,各种探伤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检测能力。超声探伤对于内部的裂纹、夹杂等体积型缺陷检测效果较好。它可以准确地确定缺陷在部件内部的深度、大小等信息。磁粉探伤主要针对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缺陷有很好的检测能力,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裂纹的走向和形状。例如对于钢轨连接部件表面由于疲劳产生的细小裂纹,磁粉探伤可以快速定位。涡流探伤对表面和近表面的腐蚀、细小裂纹等缺陷敏感。在钢轨的检测中,对于因外界环境侵蚀而产生的早期腐蚀损伤以及一些细微的表面裂纹,涡流探伤能够及时发现,为铁路部件的维护提供依据。
3.不同探伤方法的综合比较
3.1检测精度比较
超声探伤的检测精度较高,尤其是对于内部缺陷的检测。它能够精确地确定缺陷在部件内部的位置,对于微小的内部缺陷也有较好的分辨能力。例如在检测钢轨内部的微小夹杂时,可以精确到毫米级别的定位。磁粉探伤对于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精度也比较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缺陷的形状和大小,但是对于内部深处的缺陷则无法检测。涡流探伤在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时,精度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微小的表面裂纹和腐蚀坑洼能够准确识别,但对于内部较深的缺陷检测能力有限。总体而言,超声探伤在内部缺陷检测精度上优势明显,而磁粉探伤和涡流探伤在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精度方面各有千秋。
3.2检测效率比较
在检测效率方面,涡流探伤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它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方法,检测速度较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较长的钢轨表面进行快速扫描。例如在对铁路线路的钢轨进行巡检时,涡流探伤设备可以快速地对钢轨表面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表面的问题。磁粉探伤的检测效率相对中等,在检测小部件时,由于需要进行磁化、撒磁粉等操作,每个部件的检测时间相对较长,但是在检测面积较小的部件表面缺陷时,操作较为简便。超声探伤的检测效率相对较低,因为它需要逐点进行检测,并且要保证探头与部件之间的良好耦合,在检测较大面积或较长部件时,花费的时间较多。
3.3成本效益比较
从成本效益角度来看,磁粉探伤的成本相对较低。其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探伤材料如磁粉的成本也不高。对于一些小型的铁路工务部件的检测,磁粉探伤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有效的缺陷检测。涡流探伤设备相对较贵,但其检测速度快,在大规模的铁路钢轨表面检测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任务,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从长远来看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超声探伤设备成本较高,而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但是对于一些关键部件内部缺陷的检测,超声探伤能够提供准确的结果,避免了因内部缺陷未被发现而导致的严重事故,从安全和长期效益来看是不可或缺的,其成本投入在保障铁路安全运营方面是值得的。
结语:不同探伤方法在铁路工务中各有优劣。通过对其应用的比较可知,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铁路部件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探伤方法。未来,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探伤技术,以更好地保障铁路运行安全,推动铁路工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锐,张汉武,王远新.关于对铁路货车均衡梁磁粉探伤设备的研制[J].中国设备工程,2021(09):86-88.
[2]王保福,贾锐,刘鹏飞.关于对铁路货车钩尾框磁粉探伤设备的研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1):27-29.
[3]黄桂霞,王冬梅.关于对铁路客车轮轴超声波探伤的几点建议[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