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1
/ 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

郭保福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  236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显得尤为关键。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在高中思政课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旨在探讨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分析其价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验式教学;高中思政课

一、引言

高中思政课不仅是传授政治理论知识的学科,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成为广大思政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体验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置未能全面贯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当前,部分教师在设置思政课教学目标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导致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二)情境创设不当,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体验式教学需要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创设情境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情境缺乏真实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情境设置过于简单或复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实施流于形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这导致教学方法实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教学效果

当前,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体系仍然以传统的纸笔测试为主,缺乏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手段。这种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也无法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全面贯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在构建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教师需深刻理解并全面贯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确保教学目标的设定既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度参与和全面成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章节为例,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如要求学生识记该制度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等表面信息,而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意义,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制度自信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应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几个层次:一是知识层面,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历史沿革及独特优势;二是情感态度层面,通过历史对比、现实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制度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政治认同;三是能力素养层面,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也促使教师在设计体验式教学环节时,更加注重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确保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能够获得知识的积累,又能够实现情感的升华与能力的飞跃,最终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创设真实情境,增强情境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收集真实案例、模拟社会现象等方式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同时,情境设置应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例,教师搜集革命时期的真实影像、书信与回忆录,创设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学生仿佛置身革命洪流,通过模拟关键战役、讨论重要会议决策,体验革命艰辛与胜利喜悦。情境的真实感促使学生情感共鸣,而启发性问题则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与历史意义,激发探究历史的浓厚兴趣。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在教育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带着各自的学习背景、兴趣偏好及认知能力步入课堂,因此,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必须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考量,精心构建能够适应并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在高中思政《经济生活》的“消费观”这一章节,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尤为关键,为了精准把握学生的不同起点与需求,教师可通过预先设计的问卷调查,细致地收集学生对于消费行为的初步理解、个人消费习惯及存在的疑惑,这一步骤不仅帮助教师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后续的分组讨论奠定了基础,在分组时,教师有意识地将具有不同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学生混合编排,旨在通过组内交流,促进学生对多元消费观的理解与尊重,同时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地,差异化教学在课堂活动中的体现,还包括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次的探究任务,基础层次的学生,通过分析自身的日常消费习惯,学会记录与反思,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消费意识;进阶层次的学生,则被引导深入探讨理性消费的策略,如如何制定预算、识别消费陷阱等,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而对于高阶层次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跳出个人视角,从宏观角度探究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消费趋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全球视野。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

为了全面反映体验式教学的效果,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力和反思能力等方面。以高中思政课程中《政治生活》章节的“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例,此环节的教学评价不再仅仅聚焦于期末考试的分数,而是将评价的触角延伸至学习的每一个瞬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观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细致记录了学生在模拟选举、政策辩论等实践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不仅关注学生的参与广度,更深入挖掘其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此外,引入同伴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从同伴的视角出发,相互评价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表现与贡献度,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正向交流与学习,还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要求学生定期撰写学习日志或反思报告,成为自我监控与成长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些文字记录,学生能够回顾自己的学习路径,识别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同时培养起自我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这一系列过程性评价措施的综合运用,不仅确保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考量,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得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展现。

结论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效果。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祖莉妮.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4.

[2]马瑞.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设计优化策略[J].新智慧,2023,(16):38-40.

[3]黄圣怡.高中思政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