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主动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3
/ 2

地理教学中主动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李勤

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46630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改革,教学内容经历了显著的调整,其中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迎来了全新的教学材料和深层含义。依照最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育学生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地理学习需求,并强化对地理信息的深入探究能力。地理科学涉及多领域知识,专注于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高中地理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有着密切的衔接,可以说,高中地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探索。尽管众多学生选择地理作为选修课程是出于对其的浓厚兴趣,但也有学生选择地理的动机并非那么单纯。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地理教学;主动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1明确地理学习的内容和意义

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地理学科已不再感到生疏,对诸多地理术语和现象有了深入的理解。然而,也有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价值感到困惑。教师肩负着向学生阐明地理学习重要性的职责,只有当学生理解了学习地理的真正意义,他们才能明确学习的方向,并针对学习目标制定出合适的计划,进而实现在地理学科上的显著进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把握住时机,利用有限的时间打破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通过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学生在欣赏这些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并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教师可以在图片切换时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应简单且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何有山川和平原的区别,为何冬季多雪而夏季多雨,为何清晨有朝霞而黄昏有晚霞等,这些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和寻找答案的热情。地球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作为地球的居民,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它,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了解地球的气候。只有全面了解地球,我们才能更合理地利用地球资源,避免掠夺性的开发和浪费。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保护地理环境就是保护家园的理念,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

2地理教学中主动性学习能力培养

2.1教师的爱是纽带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情感是搭建学生与知识之间桥梁的关键因素。教师需将满腔热情倾注于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与信赖,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教师的一声鼓舞人心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或是的一次温馨的笑容,都能赢得学生的敬重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一旦建立,便会对教师教授的科目产生兴趣。因此,教师的真心关爱能够促使学生喜爱这位教师,进而对这门学科产生热情,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充满期待和渴望,学习时也会更加勤奋,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2.2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启动环节对于整节课的进行至关重要,它是激发学生兴趣和促使学生迅速融入学习情境的关键步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分神、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关键在于精心设计的课前引导环节。引导方式各异,包括情境创设、音乐引导、提问启发、复习旧知识点、成语故事引入等。教师需结合当堂课程内容,挑选适宜且贴切的引导方式,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课程主体,使学生能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并主动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常言道,开头顺利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的引导,能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的状态下投入到新的学习阶段。

2.3灵活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在地理课程中,巧妙地运用地图这一工具,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现场”体验,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行一场“现场调研”。地图的种类繁多,包括教材内的插图、专门的地图集、挂在墙上的地理图表以及教学媒体中的电子地图等,它们都具备直观清晰的优势。通过地图教学,能够将传授的知识点以更明确和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师不仅需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操作和绘制地图的技巧,还需培育他们主动阅读和运用地图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促使他们养成主动使用地图的习惯,进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课堂上,灵活地应用地图,将知识以清晰、条理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既可简化学习难度,便于学生记忆,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成效。

2.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的最佳导师,它在特定的环境中孕育而生。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充满热情,才能培养出热爱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享受学习过程和擅长学习的习惯。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具体、直观、活泼的方式构建学习场景,创造出一种浓厚的学科氛围,这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匹敌的。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宇宙相关的视频,带领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探索宇宙奥秘,让他们在虚拟的宇宙空间中自由探索,激发无限的想象,进而理解宇宙的辽阔无垠,以及宇宙中各种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无形中引导学生深入教材。此外,这一章节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起点,学生在学习之后,会感受到地理学的趣味性,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5加强小组合作,轻松掌握学习内容

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已被引入高中教学实践中。高中生在生理及心理层面均已趋向成熟,能够自我管理,明确上课时应遵循的行为和步骤,教师应信任他们自主操作。鉴于学生在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以及交际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减少干预。课程伊始,教师便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条理分明的知识点或明确的学习结构),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框架和计划,随后指导他们阅读,并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在阅读阶段,教师可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小组成员内部展开探讨和解答,同时也可邀请其他小组参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来找到问题答案。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单一讲授的弊端,还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锻炼了他们提问、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时,教师对各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化所学知识,并在未来的小组学习中积累经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要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围绕地理主题进行热烈的探讨,同时教师需及时提供辅导和引导。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轻松解决问题,激发潜能,提升能力,感受到协作的益处,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结论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要求教师持续付出努力。唯有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热情,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效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对地理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为我国培育更多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军.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25.

[2]刘思倩.新时期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2):185—186.

[3]胡志泉.探讨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