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生活质量评价

/ 2

和田地区本级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202323

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生活质量评价

陈满涛1,苑晓洁2,阿依加马力·阿不拉4,刘海锋4,张强3,张东虎1

赵向2,唐小军5(通讯作者)*

1.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新疆 和田 848000

2.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新疆 和田 848000

3.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新疆 和田 848000

4.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新疆 和田 848000

5.武警新疆某部卫生队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火针放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提供的样本进行分析,共计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入组时间2022年12月-2024年9月。随机分组,抽签法,分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泡沫硬化封堵术),观察组予以火针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费用以及治疗前后静脉临床表现评分(VCSS)、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CS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火针放血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治疗方便、成本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火针放血;临床疗效;VCSS;生活质量

前言: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据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约为10.42%,35岁以上人群为21.31%。且受老龄化、长期重体力劳动等因素影响,该发病整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引起残障,故而需有效诊治。目前,临床多通过西医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费用高、耗时长,且远期疗效较差[1]。火针放血疗法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之功效,且成本低、治疗便捷,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优势明显。本文即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0例进行研究,探究火针放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提供新思路,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者医院提供的样本进行分析,共计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入组时间2022年12月-2024年9月。随机分组,抽签法,分2组。

对照组中,男:女(例)=10:25(例);年龄(44.22±8.42)岁,最高68岁,最低22岁;病变位置:左腿16例,右腿19例;CEAP分级:C2级20例,C3级15例。

观察组中,性别比:男/女=11/24;年龄22~70岁,均值(44.18±8.45)岁;病变位置:左腿15例,右腿20例;CEAP分级:C2级18例,C3级17例。

两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确诊下肢静脉曲张[2]。符合火针治疗指征。临床资料完整。在研究同意书上签字。

1.2.2排除标准

凝血功能障碍者。因其余疾病导致患处皮肤溃疡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既往下肢动静脉手术史者。处于感染性疾病急性期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予以西医治疗(泡沫硬化封堵术),具体:患者常规麻醉,DSA引导下操作,以Tessari法配制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快速推送(20次)法促使配置后的聚多卡醇硬化剂与硬化剂原液全面融合;而后DSA透视辅助下行曲张静脉造影,观察周围静脉状态,取2~4 mL融合后的药液进行匀速推注,推注后以纱布压迫药物使其进入静脉位置,10周后观察疗效。

1.3.2观察组

本组予以火针放血治疗,具体:充分暴露患侧下肢,碘伏消毒操作区域;点燃酒精灯,由医师右手持火针,将其与酒精灯外焰灼烧;观察针身烧灼情况,以身前1/3处烧白为准;而后快速将火针直刺入患处血络(深度2~5 mm),速进速出,4~5次(若出血不通畅,可在点刺处拔火罐,出血量以20~30 mL为准);术毕碘伏消毒,医用胶布粘贴,每周1-2次,以10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费用

以血管超声检查评估结果,纳入治愈、改善、无效三个等级。

治愈:曲张、症状完全消失,患肢无肿胀。

改善:曲张基本消失,临床症状好转,患肢无肿胀。

无效:曲张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治愈+改善)/分组总数*100.00%=总有效率。

1.4.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脉临床表现评分(VCSS)

VCSS评分表含症状、疼痛、静脉曲张、静脉性水肿、色素沉着、炎症、硬结、溃疡数量、持续时间、溃疡直径、压迫性治疗时间11项内容,采用4级评分法(0~3分),总分33分,得分越高,静脉临床表现越差。

1.4.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得分

采用简化SF-36量表,四个维度,总分100,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x±s),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治疗费用比较

对照组中:患者有效率97.14%,其中治愈14例、改善20例、无效1例;治疗费用(5148.24±584.69)元/人。

观察组中:患者有效率94.29%,其中治愈15例、改善18例、无效2例;按疗程收费,单个疗程480元,总治疗费用(1385.54±284.66)元/人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比较(X2=0.3483,P=0.5551;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较对照组低(T=32.2309,P=0.0000;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VCSS得分比较

对照组中:治疗前,患者VCSS得分(18.52±3.26)分;治疗后,患者VCSS得分(6.14±1.85)分。

观察组中:治疗前,患者VCSS得分(18.55±3.22)分;治疗后,患者VCSS得分(4.02±1.06)分。

治疗前,两组得分比较(T=0.0387,P=0.9692;P>0.05)。观察组治疗后VCSS得分较对照组低(T=5.8823,P=0.0000;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对照组中:治疗前,患者简化SF-36量表得分(80.22±5.26)分;治疗后,患者简化SF-36量表得分(86.77±6.04)分。

观察组中:治疗前,患者简化SF-36量表得分(80.26±5.22)分;治疗后,患者简化SF-36量表得分(93.82±6.13)分。

治疗前,两组得分比较(T=0.0319,P=0.9746;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T=4.8466,P=0.0000;P<0.05)。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发病后,患者可见下肢静脉的明显扩张、弯曲、隆起、萎缩等表现,且部分患者可伴下肢伴瘙痒、慢性溃疡、慢性湿疹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众多,有泡沫硬化封堵术、手术剥除术、结扎术等,虽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费用高、耗时长,且远期效果并不理想。而火针治疗可将静脉内瘀阻血液放出,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实现祛瘀生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3];同时,火针治疗下,患者下肢皮肤受热刺激,还会激发血管壁的张力,恢复静脉瓣膜功能,使得营血束于脉内,消除瘀阻,实现血液有序回流。本文中,两组治疗效果比较(P>0.05),便证实了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有效性;而观察组治疗费用、治疗后VCSS得分较对照组低,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火针放血还可有效改善患者静脉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还可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火针放血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利于预后,且该治疗的成本低、操作简单,治疗实施方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静丽,王光安,袁宁华,曹秋彩.火针放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与机制研究[J].中医药信息,2023,40(8):59-64.

[2]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7(7):762-772.

[3]蒋花,邱连利,李妍怡,顾立萍,刘强光.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J].中国针灸,2020,40(9):953-956.